成人前期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於 2008年1月20日 (日) 16:35 由 Casehsu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成年前期指的是年齡大約20歲至30歲之間的人們。此時期的人較注重社會期待,所以會出現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成人有著經濟上的獨立,且具生產力和照顧者的任務。另外,對於剛脫離青少年進入成年的人來說,他們要開始學習獨立自主以及負責,所以,此時期是其社會化歷程和發展的轉捩點。(黃貴真譯,2003)

3 記得,你要寫的不是「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是「社會工作」
4 雖然還是很「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但看到你的努力了。

生理層面

在成人前期,生理上有兩項特質,一為生理發展的高峰時期,二為其發展將隨著年齡的生長漸漸緩減。二十歲是人的體力最好的階段,此時期是速度及敏捷最快的時期,但如果是耐力的話,即使進入三十歲也一像沒問題。另外,體重也容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因為人的基礎代謝率,會隨著年齡慢慢減少,所以如果想保持體重,就必須攝取少一點的能量。(張宏哲、林哲立編譯,2005)

對女生而言,這個階段最適宜懷孕,因為生殖系統皆已成熟,也容易產生受精卵,而且荷爾蒙的製造也較為正常。雖說荷爾蒙對男女都有影響,但事實上對女生的影響比較大,因為女生的荷爾蒙會隨著月經週期而有所起伏,有的人會因此而產生月經症候群。(張宏哲、林哲立編譯,2005)

心理層面

熙海(Sheehy,1974)曾研究過大都市的中的成人,發現到自二十歲到五十歲之間,每十年成人都會有不同的發展情況。二十至三十歲間的成人,特徵為爭取獨立,另外,除了要為升學、就業、婚姻做出抉擇,也會希望這三項事情都能在此時期完成,所以這時他們得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本質,避免選擇錯誤。三十歲以上則是對自我及其所擔當的角色會重新將它定義,有些人發現目前的工作很難讓自己有所發展,所以會有轉業的想法,但也有可能選擇到不適合的職業。三十多歲或四十多歲,會努力掙脫以往不快的經歷,來維持其本身為社會公民的責任。(張惠嘉著,2004)

態度與情緒

成年前期一項重要的社會心理發展課題就是親密關係的建立,Erikson稱此階段為親密相對於孤立,(引自張宏哲、林哲立編譯,P.515,2005)。親密關係指的是一個人能夠與他人分享最深刻的自己,所以這也是一種冒險行為,因為與他人分享,並不一定會的到他人的認同,反之或許會遭到評論。孤立是親密的相對概念,即欠缺與他人互動建立關係的能力,因為其沒有與他人互動的情況,所以很難以他的角度來了解他。(張宏哲、林哲立編譯,2005)

自我認同

在社會中,普遍認為成人應該完成的人生任務是選擇職業、擔負公民責任、擁有倫理道德,生活經濟能力和政治意識。總而言之,成人就是要有好的品行,健康的態度以及成家立業,並且建構正常社會所認同的價值及理念。 在青少年時期,我們大多是依父母的期望來行事,但到了成人階段,並不代表沒有期望來約束,還有社會、社區、家庭等各層面環境所期許的「成人形象」,也就是成人要擁有一種穩定的且平衡的自我形象以及朝向穩定的路途前進。(洪貴真譯,2003)

社會層面

成年期的發展其實是個人對社會期望所做出的反應。此時期的人們,會捨棄掉較夢幻的理想主義,採用腳踏實地的但卻也帶有理想的觀點。因為此時期的人們清楚的知道,理想與現實還是有差距的。成年前期中大部分的人們,都是從學校轉至社會環境,因此所接觸的及生活,會從單純慢慢的變得複雜。(孫武彥著,2007)

婚姻

目前大多數的人們對於婚姻仍抱持著傳統觀念,但現今家庭的結構不只一種,人們在選擇配偶時,通常會有四個階段,從互相吸引-正向的自我揭露-同理心、相互接納-契合的關係。在新婚時期,雙方需要良性的互動與溝通,有助於婚姻關係的建立。在婚姻中,重要的不是衝突的多少,而是兩人如何面對並接納彼此的不同。夫妻的溝通,往往會反映在男女溝通的差異上,了解兩性的差異在哪,有助於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另外,當一對夫妻打算擁有孩子的時候,也是他們開始要面對為人父母者的角色色的時候。(張宏哲、林哲立編譯,2005)

道德成長與經驗

依據Kohlberg的理論,他覺得社會歷練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它會促使人們了解並欣賞他人,也會讓他體認到自己是社會上不可缺乏的一部份,而道德規範便是這個社會裡,每個人所達成的共識。另外Kohlberg將到的的發展分為三層次,分別為第一層次:道德循規前期、第二層次:道德循規期、第三層次:後道德自律期。(洪貴真譯.2003)

第一層次時會以避免處罰以服從為主,而且較個人主義,會以相對功利互換做為導向。第二層次會尋求認可,從眾行為會出現,希望的到讚許,還有會順從權威,遵守規範。第三層次則是以法律觀念為導向,並且如果覺得法律是人訂的,所以當法律不適任時,會給予修正。(洪貴真譯,2003)

實務運用與連結

大多的成年人皆會依著社會所期望的走向來規劃自己的人生。社會所期許的,以及扮演好我們在社會上的角色,皆為成年人所要正視的過程,其中像是伴侶的選擇、找工作、規劃事業…等,都合乎於社會期許內。在這些選擇的過程裡,有的人找到了目標,但也有的人迷失了方向,在挫折之餘尋求幫忙,社工人員所要做的,便是了解成年人在此階段轉化所需要的是什麼,並且針對其年齡與家庭背景來做個別輔導。

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男主外女主內,即使是女性也有在工作,家中的大小事,例如理家照顧、照顧小孩等,大多數的責任都落在女性的身上,而工作則是落在夫妻倆人身上,大部分都要等到婚後,才會體驗到這種壓力。普通的夫妻,在結婚初期可能需要社工人員的協助,來協助解決婚後的適應問題,另外還有婆媳問題,以及小孩出生後的工作分配。同性戀伴侶,也須接受應有的處置與治療,案主的背景、專業訓練及其情緒的狀況,還有在社會環境中所受的待遇、接納,尤其是要領養小孩時,社工員應先行了解案主各方面情況,包括經濟、人生觀等。

家暴的情形,在現今社會中越來越常見,是婚姻中最不好的情形,因此社工員更需去知道如何處理,還有相關的機構如庇護之家、警調單位等,尤其在協助受虐者,須以專業的精神和物質的輔導,來幫忙重建他的心靈。

性侵害和性騷擾方面,分為長期及短期。短期的包括支援性諮商、受害者家庭成員的輔導、幫受害者申訴。長期的為個人或團體心理分析,來解決殘餘的心理創傷。

在單親家庭方面,因為父親或母親其中一方得擔負起另一方的角色,所以在工作上或是與子女的相處上,時間難以適當安排,而且不同的家庭,它的需求也不同,在幫助時,都應視其個別情況來處理。

成人在對自己的優缺點擁有自省能力,所以諮商者在做諮商時,須了解部份成年人所有的內心衝突,或是在以前所無法解決的困境,需要專業者為其解開,重新建構自主性與親密互動關係。(洪貴真譯,2003)

專業實務之要素

一個人的變化,與其在環境中的種族、年齡、地理、宗教、價值、文化、取向、物理和精神健康等許多方面有關,在上述的幾點中,有許多都是與社會有相當大的關連,對成年人的影響也很深,而社工也是由成年人組成的,所以社工在服務的時,必須要虛心且無偏見的。(Kirst-Ashman, Karen Kay.2000)

我們界定社會工作實務基礎與人類行為和實務處遇中有下列要素:健康取向、成長取向、生態取向、力量觀點、授權觀點。我們會去記錄這些要素以及目標的一致性,以提升各系統中最有效且相當有人性化的運作,提供人們資源和服務。儘管我們了解各元素間的關係與互動,實務工作者也必須知道系統中的不平等權力的作用。人類行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使得社會工作者有許多的反應性和主動性處遇要點,讓其能加以運用。(陳怡潔譯,郭靜晃校閱,1998)

參考文獻

Vimala Pillari著(2003),黃貴真譯,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JOSE B. ASHFORD、CRAIG WINSTON LECROY、KATHY L. LORTIE著(2005),張宏哲、林哲立譯,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Robert L. Berger、James T. McBreen(1998),陳怡潔譯,郭靜晃校閱,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惠嘉著(2004),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高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孫武彥著(2007),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社會心理與行為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Kirst-Ashman、Karen Kay(2000),Human behavior, communities, organizations, and groups in the macro social environment : an empowerment approach,Australia : Wadsworth Pub.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