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於 2008年2月6日 (三) 04:40 由 61.20.163.149 (對話) 所做的修訂 (負面影響)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少子化是指14歲以下的幼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降低。少子化現象,代表著社會上達到生育年齡的婦女生育率降低,孩子越生越少。少子化會造成未來社會的壯年人口減少,也造就了社會上的高齡化。所以,少子化常常與高齡化一起被討論。(黃富順 86)

3+ 思考一下,內容要放那些東西較為合適。
4 可以寫得再深入些
參考文獻格式不甚正確,少了出版社。

起源

少子化一詞是源自於日本,因為日本國家開發程度比較快速,導致較快面臨到少子化問題,相關的研究也比較深。日本的總和生育率從1750年1.91開始逐年下降,降到2001年1.33為歷史上最低的水準,不過2005年又下降到了1.25,少子化這詞便就此誕生。而後來漸漸面臨到少子化問題的其他地區,例如:中國,台灣......等,就直接用這樣的名詞。

成因

日本

  • 經濟與教育方面

就業後的婦女,必須花費許多的時間及金錢去照顧小孩,必須身兼家庭主婦及就業婦女雙重的角色,因此,大部分的就業女性大多都會選擇不婚。而若結了婚,日本大部分都是很傳統的婦女,一旦生了小孩大多都會放棄工作,全心全意的照顧小孩,等到小孩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後,就會在去找工作,但是國家並沒有保障婦女的生育期間的工資,導致這些重新找工作的婦女便失去了陞遷或調高薪資的可能,導致許多婦女便會降低生育的意願。

  • 觀念方面

女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越來越多,縮小了學歷的差距,而日本有些調查指出,這樣的高學歷化容易導致晚婚晚育。根據2000年的國勢調查中,在25~29歲的人群中高中畢業的女性未婚率為45.1%,大學和研究生畢業的為69.3%,有此可見學歷越高未婚愈也越高。另外,根據另一項調查,結婚後15~19年家庭的孩子數來看,妻子高中畢業的為2.29人,大學和研究所畢業的為2.09人,由此也可以發現學歷越高生育率反倒越低。

而現在的人,越來越注重個人的生活品質,在沒有找到適合的人選或是一定的財力基礎大多不會走上結婚一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住在家中,大部分的花費靠家裡支出,而自己的錢則可以自己支配,享受著快樂的單身生活。 (王偉,2006)

台灣

  • 經濟與教育方面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頭地,所以從小就讓自己的小孩補習,去學習許許多多的專長,以來面對未來競爭力十足的社會,這些都是因為台灣的教育方面的改革所導致,但又因為經濟不停的萎縮及失業率節節上升,教育一位小孩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使得許多的家長都只想生一個小孩來專心的培育,使自己的孩子能夠不在競爭中被淘汰掉。

  • 觀念方面

過去為農業的傳統觀念,將小孩視為一種投資,因為農業社會需要較多的人手幫忙,而時代不斷的進步,女人也漸漸開始投入職場工作,相對的就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照顧小孩,便會採取只生一個或者乾脆不生。現在的社會上,許多的女性都有受高等教育,在能力及學歷上都不一定輸給男性,導致許多女性走向不婚或晚婚的情況。而晚婚的情況則將適合生育年齡時限縮短,因而造成生育率下降。現在的年輕人,已經漸漸不被那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給綑綁住了,大多認為養育子女是個很大的負擔。 (張憲庭,2005;柯貴美,2006)

教育方面

正面影響

因為少子化現象的產生,使得一個班級的總人數減少,讓老師可以不必一次要帶大量的學生,可以更加容易去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可以針對每位不同的學生,給予最好的教育及輔導,達到所謂的教育精緻化。另外,因為學生的人數的減少,使得競爭力減輕許多。

負面影響

因為教育制度的改變,大學設立的數目越來越多,能讀到大學,而且能從大學畢業越來越容易,導致學生的素質降低。許多大學也因為要招收學生而降低門檻,導致學生最後有著高學歷,而沒有真正的專業能力。因為少子化,教師缺額也越來越少,而研究所越來越多,導致大學畢業的老師,若沒有出國深造或是研究所畢業,便很難找到工作。

家庭方面

正面影響

孕育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有能力照顧自己,能賺錢養活自己對自己負責,這中間包括幼兒時期的請保母或托育服務,上了國小到高國中之間的教育費及補習費,還有學習其他的專長以因應社會恐怖的競爭力所需要的總總花費,保守估計大約要五百萬到一千萬。生一個小孩,家長可以將全力將心思放在小孩身上,教導他許多的事情。(Davis、E,1937)

負面影響

因為家庭中只有生一的小孩,父母就會對小孩會特別溺愛,將所有心思放在同一個小孩身上,將小孩呵護的無微不至,使得小孩從小嬌生慣養,再加上沒有兄弟姊妹,便有可能會在人際互動關係上出現一些些問題,導致行為會有些許的過度任性或是會有些許偏差的行為。

參考文獻

黃富順(民國86)。人口結構改變對成人及高齡教育的影響與因應。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

翁麗芳(2004)當代日本的幼托政策。台北

內政部(2005)人口政策資料集會。台北

柯貴美(2006)教育愛 終生情。台灣

張憲庭(2005)少子化現象對學校經營管理之衝擊與因應之道。學校行政

鹽川太郎(2006)少子化和教育問題-教改是少子化的原因?。台灣教育

陳美君 少子化對國民教育現場的影響之研究。網路社會學通訊

Davis、E(1937)Child Development P.139-P.143

王偉(2006)日本少子老齡化的成因與影響分析。人文與社會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