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團隊合作模式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於 2007年11月3日 (六) 07:59 由 Casehsu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依據『身心障礙教育專業團隊設置與實施辦法』第二條對『專業團隊』界定『指因應身心障礙學生之課業學習生活就業轉銜等需要結合衛生教育社會福利就業服務等不同專業人員所組成之工作團隊以提供統整性及特殊教育及關服務前項專業團隊由特殊教育師樸通教師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及教育行政人員等工同參與原則並得依學生之需要彈性調整之(教育部,1999b) 鈕文英(1998)將專業團隊名稱加以整理認為其觀點及意義是一致的如:合作團隊(collaborative temamwork)合作教育團隊(cooperative education team)互動團隊(interactive teaming)專業整合或科技整合。王天苗、蕭夙娟(1998)認為以『特殊教育專業團隊』界定:是指『二個或二個以上來自不同領域專業人員組組成團隊透過比次協調合作一同提供有特殊需求學生之服務以協助學生接受適性之教育

4  文獻引用格式不正確,自己沒看過的文章不能放上去,要寫你看到的資料來源
我猜你參考了楊俊威的文章,對嗎?要歸功給他才對。另,廖華芳的那篇文章,頁數不對。
2
定義需要改進
參考文獻需要補充
部份段落沒有見到文獻引用,這樣有抄襲之嫌,請在文內使用他人意見之處放上作者及年代(並頁碼)
你的題目好像是在寫「專業團隊」,而非「整合式專業團體督導」
你和Cyut9529703寫的題目很像,犯的錯也一樣,要一起改題目嗎?
比上次好多了。
容我再說,由內容來看,你的題目像是「專業團隊」,而非「專業團隊合作模式」
因為你大部份的主題都是在談「專業團隊」,只有一節是在談「專業團隊合作模式」
前者的內容可以包括到後者,可是後者的內容,卻不應包涵到前者
編輯工作可以加油些,我幫你改一段,你由沿革中來看我做的動作,其他自己改
文獻引用格式不正確,自己沒看過的文章不能放上去,要寫你看到的資料來源
由你的內容,我有點擔心抄襲的問題。你說呢?


目標

  • 以專業團隊合作之模式(Collaborative Model),針對案主及其家庭,提供「個別化家庭服務計劃」(individualized family service program,簡稱IFSP)。
  • 透過專業團隊合作模式,協助家長與專業人員共同合作訂定適合案主及家庭需求之服務計劃,並協助家長有效的運用各類資源,增權案主及家庭之相關權力。
  • 透過跨專業領域的合作模式,以適度之角色釋放(Role Release)共同促進各專業間的成長與合作,以提升服務品質。

專業團隊成員

  • 根據『身心障礙者教育專業團隊設置與實施辦法』第二條中指出「專業團隊依學生需要包括特殊教育教師普通教育特殊教育相關人員」(教育部,1999a)。另外「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及助理人員遴用辦法」第二條珠指出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包括專科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社會工作師、臨床心理、職業輔導、定向行動專業人員、其他相關專業人員」(教育部,1999b)。說明如下:。[專業團隊成員]
  • 一、醫師:神經科、身心科、復健科、眼科、耳鼻喉科、骨科。
  • 二、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心理治療師。
  • 三、其他醫護人員:營養師、護理師、醫工人員。
  • 四、社政:社工員、行政人員。
  • 五、教育:特教老師

專業團隊合作模式

不同專業人員之間之整合.需要透過每個團隊成員都必須清楚而瞭解自己本身之角色與定位,認同別人在此團隊角色與定位,如此才能透過良好的互動與溝通,使得團隊成員之專業間充分的合作揮團隊之效能(王天苗,2003).根據學者與專家之觀點分析專業團隊合作模式可分為下列幾種並逐一介紹(王天英、蕭夙捐、1998;朱鳳英,2000;吳亭芳、孟令夫,2000;鈕文英,1998;趙可屏,1997;廖華芳,1998; Benunghof & Singer,1992) [專業團隊合作模式]

多專業團隊合作模式

此模式從傳統醫學模式發展出來的,各專業人員分別為案主評估和提供服務,各專業人員負責屬於自己專業內的目標,個別在自己專業領域中,進行診斷、評量、擬定服務計畫、實施服務計畫等服務,專業成員間彼此少有或沒有互動溝通。這種關係非常表面,彼此訊息不太流通,而家長與案主間長期奔波在專業人員之間,不但精神與金錢消耗,也常另案主不知所從。 鈕文英(1998)認為:多專業團隊服務模式是三種團隊服務模式整合層次最低、缺點最多、也是最少實際應用模式。廖華芳(1998)認為:若制度建立良好機構,不但專業間有相當共識,書面資料齊全,以正式非正式交換訊息,可採此模式。然而人力需求大花費較高。王天苗(2003)認為:此種模式最大問題是使案主獲的專業服務是零散的,有時候更因為專業人員服務內容也重疊或不一致情形,造成老師或家長困擾。 [多專業團隊合作模式]

專業間團隊合作模式

專業間團隊合作模式與多專業整合模式相類似,係指專業團隊成員各自為個案進行評量與治療,唯一不同處是,團隊成員在提供治療前,會與家屬具有正式之溝通管道,專業成員間也會互相討論與協調。專業人員個別評量個案,依評量結果大家一起討論個案問題,交換意見。這種模式重視成員間溝通合作,團隊成員在共同討論後擬定出服務之計畫,但是由個別團隊專業人員去執行自己專業部分計畫目標。另外專業人員定期開會討論,交換訊息分享經驗,甚至於跨領域的進修,較能分工合作模式。

  • 廖華芳(1998)這種方式既分工又合作,在運作上採個別作業,但在目標上有著共同一致目標。實際進行時易流於各專業人員各自傳送有關訊息給個案及家屬,致無法促成理想上的協調,使個案及家屬無從適從。王天苗(2003)認為其優點:專業人員彼此間溝通和討論機制,因為仍個別運作,執行上比較單純、方便,不會因為需要彼此配合造成運作上困擾。然而,此種專業合作過程中因為專業人員對其專業人員瞭解不夠深入,在分享資料或討論情形,常僅止於表面層次溝通而已。Baily(1984)認為其優點:重視家庭間決策權、彼此合作支持整體性介入、團隊成員之間關係是對等。Carpenter et al(1998)發現其缺點:專業間出現重複性之服務、專業合作間吹現太多專業觀點,若不經整合會造成決策不一致。 [專業間團隊合作模式]

跨(貫)專業團隊合作模式

跨專業團隊整合模式是Doroyhy Hutchinson在一九七0年,從美國腦性麻痺協會在「全國協同嬰幼兒合作性計畫方案」中發展出來的服務模式,在專業整合運作模式中,跨專業整合模式是以專業成員相互成長,以及提供個案整體性服務為重點的合作性服務方式,是由家庭和不同專業人員組成。跨專業團隊一起共識,在評量、計畫課程、執行計畫及評鑑進展等,分享跨越專業疆界資訊和技能。並指定一位成員擔任主要服務提供者,而其他成原則給予角色支持(引自羅湘敏,2001) 根據傅秀媚(2002)認為專業人員間通合作是模式運作重要關鍵;跨專業團隊評估中採一人主導評估。因此「角色釋放」相當重要,主導者需要對案主整體發展非常瞭解;參與評估專業人員對跨專業團隊評估模式持肯定態度。因此「跨專業」合作模式是現今被視為最佳專業整合模式(鈕文英,1998;王天苗,2001)[跨(貫)專業團隊合作模式]

三種專業團隊合作模式在各項服務向度之內涵說明

(一)多專業團隊合作模式

  • 1.評量:團隊成員各自評量屬於自己的領域
  • 2.父母參與:家長與團隊成員各自接觸
  • 3.服務計畫發展:團隊成員發展自己領域之服務計畫
  • 4.服務計畫責任:團隊成員對自己專業領域負責
  • 5.服務計畫實施:團隊成員實施自己專業領域
  • 6.溝通管道:非正式溝通管道
  • 7.服務理念:團隊成員在服務過程中,由其他成員瞭解自己貢獻之重要性
  • 8.專業人員發展:侷限於自己之專業領域

(二)專業間團隊合作模式

  • 1.評量:團隊成員各自評量屬於自己的領域部分
  • 2.父母參與:家長與團隊接觸
  • 3.服務計畫發展:團隊成員能與其他成員分享服務計畫
  • 4.服務計畫責任:團隊成員有責任彼此分享服務計畫
  • 5.服務計畫實施:團隊成員實施屬於自己專業領域部份,並且盡可能與其他專業領域合作
  • 6.溝通管道:定期召開個案團隊會議
  • 7.服務理念:團隊成員願意並且能分享服務計畫中屬於自己專業領域之部分
  • 8.專業人員發展:團隊成員盡可能不侷限於自己之專業領域

(三)跨專業團隊合作模式

  • 1.評量:團隊成員與家屬一起進行發展性評量
  • 2.父母參與:家長完全融入團隊中能主動,能與團隊成員互動接觸
  • 3.服務計畫發展:團隊成員與家長依據家庭資源個別個別需要,去發展服務計畫
  • 4.服務計畫責任:團隊成員有責任配合配合個案之主要服務提供者,實施服務計畫
  • 5.服務計畫實施:主要服務提供者與家庭一起提供服務
  • 6.溝通管道:常態性之團隊會議,團隊成員彼此分享分享知識、訊息與技==能
  • 7.服務理念:團隊成員間能彼此教導、相互學習,實施整合性之服務計畫
  • 8.專業人員發展:藉由整合性之團隊會議,達到跨專業領域彼此相學習的目的


專業團隊合作模式之優點與功能

關於專業團隊合作模式所產生優點與功能歸納,說明如下:

  • 各專業貢獻所學,共同幫助個案解決問題
  • 增進個案功能,提供家庭支援性服務
  • 彼此分享專業能力與經驗
  • 共同設計、執行和評鑑個別化服務計畫
  • 提供全面性教育復健整合系統(趙可屏,1997;鈕文英,民1998;增進興,1999;廖鳳伶,2000;蔡昌原,2002)

又依據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所製作『早期療育專業團隊個別家庭諮詢服務 』工作手冊所提到,進行專業團隊合作有許多的優點包括:

  • 改善時間的應用:能提供以互動方式解決問題的最大機會,並有效的分派工作、有更多的時間作更重要的事
  • 促使專業成長:透過專業團隊合作模式,增進彼此專業能力.
  • 增加工作的滿意度:可從其他合作對象分享的回饋得知自己的表現、得到成就感、及自己的進步、在團隊中獲得信任與自信
  • 增加自尊與貢獻自己:是一個提供者,而不是作太多卻看不到成效,在團隊中感覺被支持、鼓勵,降低對工作的擔心,是一種支持性的服務,即專業間彼此扶持、相互檢測及平衡個領域所預定的目標。

影響專業團隊合作模式功能的因素

影響團隊運作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資源整合,因此在團隊合作運作中必須清楚知道資源有效整合的要素,這些要素包括有下列幾項:

  • 明確目標:透過計劃書、內容說明書、團隊手冊闡述工作歷程、成員活動、團體長程、短程目標,加以清楚解釋希望達到正面積極的結果。
  • 績效組織:維持在一定時間內的工作品質、表現水準及運用資源、增進團隊合作所具備的工作技巧、經驗、知識及設定方法鞭策工作效率。
  • 能幹成員:在接受其他專業知識之前,應該能勝任自己的專業領域,且在特定專長必須能夠勝任諮詢者、共同解決問題、互動、評量等的工作,否則專業知識不足將帶給其他專業不正確的知識,造成其他專業人員的誤會,並且專長應該互補。
  • 團結態度、合作氣氛:藉由瞭解彼此專業的文化,發展彼此信任的氣氛,能增加委身予團隊的精神、合作完成團體目標、增加角色釋放,而不是保護自己專業的勢力範圍。
  • 優良標準:有優良的原則來監督、並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 外來支持、執行決策:以行動導向參與為原則,願意付出時間在團隊過程中。
  • 原則領導:領導者最好來自主要的行政人員。
  • 化解歧見:難免意見不同,有衝突時應該適當處理,並努力建立彼此的信任感,及建立共同興趣 。

結語

  • 有效的專業團隊合作模式、需要專業團隊人員應以真誠尊重態度對待彼此,以服務對象為優先之服務理念,充分掌握療育時效,進行有效的溝通協調及統整。並且專業團隊人員對其專業領域中有關的專業知能、資源、透過角色釋放的方式,協助其他領域之團隊人員成長。更重要專業團隊人員務必遵守保密原則,絕不對外公開服務對象之相關資料。且務必遵守專業倫理原則,與服務對象建立專業關係(不給予過多承諾或私下連絡)。同時專業團隊人員應本著榮辱與共、休戚相關之精神,提供各種能提升服務品質之相關技巧。
  • 因此,建議專業團隊合作模式發展,應包括法令依據、定義、服務對象、服務方式、實施程序等,明訂相關專業使案主學習獲益的範圍,同時必須結合教育、衛生、醫療、復健、社政、福利等單位共同規劃推行。而專業團隊的未來發展方面,需由大環境著手改善、專業角色應予明確劃分、尊重、保障、合理的分工,呼籲更多專業人員投入、以其專業背景來服務、各相關學系(組)課程安排加入臨床實習內容,而各專業學會應辦理在職繼續教育有關特殊教育及各相關專業的認知瞭解與專業團隊運作的課程,以加強專業團隊合作服務。

參考文獻

  • 沈麗盡(2003年)早期療育團隊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社會福利機構為例(P39-45)
  • 王武義(2005年)高雄市身心障礙者教育團隊服務現況及其成效之研究(P27-32)
  •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早期療育專業團隊個別家庭諮詢服務}工作手冊(2003年12月)
  • 廖華芳 (民87).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專業團隊合作模式.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 23:2, 頁55-68
  • 障礙者教育法修正案(1997)-P.L.105-17,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Amendments of 1997,簡稱IDEA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