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憂鬱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青少年憂鬱

  1. 憂鬱是一種處於低調、悶悶不樂的情緒狀態。正常人或病者都有可能會有這種現象,只是程度上的差別。
  2. Lazarus 認為憂鬱是一個人感到所處情境是無助的,或者認為自己沒有價值,而且自認必須對問題負責的一種情形。
  3. Powell 認為憂鬱是一種複雜的感覺,包括無助感、低自尊,內心常認為會有不幸的事情發生。
  4. Birmaher、Ryan、Williamson以及Merrell 也指出,青少年之憂鬱症主要特徵為出現憂鬱或悲傷情緒、對活動失去興趣、體重下降、睡眠問題、缺乏活力、覺得無價值或罪惡感、難以思考或做決定、開始思考死亡、易怒、身體抱怨等。
  5. 憂鬱症往往被忽略了而當作是一般的壓力反應,或僅僅是一種意志的薄弱,或者認為患者只是意識的企圖欲達到心理上的再次獲得的需求而已,而不會去注意到已經產生了憂鬱的症狀了。


憂鬱症之盛行率

若比較人生發展的不同階段,過去研究指出在兒童期較少出現憂鬱症,但到青春期後,憂鬱症的盛行率即增加。而到青春期中期,憂鬱症之盛行率以與成人期相同。有的研究指出,15到24歲間憂鬱症盛行率是各種不同年齡層中最高的。最近一樣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在美國平均有15%到30%的成人在其一生的某個階段會發生憂鬱階段,而且大部分是在20到40歲年經力壯最負生產力的年齡層發作。

你的首句呢?首句要如何寫?
內容不錯,但是是你寫的嗎?
首先,沒標明文獻引用,就是抄襲;其次,大量的使用別人的文字,即使標明了出處,仍是抄襲。
自己沒看過的文章不能放上去,要寫你看到的資料來源。
你下面大標題給的不好,如:什麼是「青少年自我分化」?而且有點文不對(標)題的感覺。
一節之內,不能只有一個次標題,如果只有一項內容,就不用再分次標題了。

憂鬱症之臨床症狀

憂鬱症的症狀表現

一般而言,憂鬱症臨床常出現四大類的症狀:

  1. 情緒的憂鬱:明顯的愁眉苦臉、沮喪、悲傷、憂鬱、消沈、快樂不起來、部分患者出現焦躁不安及特別容易發怒的情形
  2. 動機上的憂鬱:明顯地對於過去有興趣的事情或活動不再感到有興趣、性慾降低、失去活力、常覺得疲倦等症狀。
  3. 思考上的憂鬱:患者常有明顯的無助、無望、無價值、罪惡感、自責,甚至反覆出現死亡及自殺的念頭。
  4. 動作上的憂鬱:包含激動型的憂鬱及遲緩性的憂鬱;前者指動作變的比平常多、話也變多,而後者則是動作或話變少,變慢了。

年齡與憂鬱

除女性比較是憂鬱症高危險群外,更不能忽略的是,老人、青少年也是另一群高危險群。憂鬱的主要因素也因年齡不同而不同,青少年最主要的原因幾乎就是課業與考試壓力、感情困擾、同學關係、家庭親子關係、社會支持等。 憂鬱症的一些症狀也因為年齡不同而有差別。青少年因為課業上引起的不愉快容易造成焦躁不安或不快樂或者記憶力變差等等的憂鬱症狀。


青少年自我發展及情緒教育

青少年問題

隨著現在社會非常重視學生的教育,補習、考試在所難免,課業壓力也遠高於過去學生的壓力,或者因為家庭經濟造成的壓力,當這些壓力到達一個頂點而青少年又無法紓發的時候常常就會做出傷害自己或是傷害別人的行為。 就像現在新聞上月來越多青少年想不開而造成一個個家庭的悲劇,令人震驚也令人惋惜。可是這些新聞的起因又出在於青少年情緒的發展,所以在青少年壓力過大需要幫助的時候,學校的輔導還有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青少年發展

青少年常見的情緒題經常被認為是青春期的必經過程與特質,其實,還可以從發展心裡學的角度來看待它。大家都知道,青少年正處於自我發展的重要階段,這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時期。發展階段基本上認為青少年發展第二個時期,青少年需要重新調適與家庭的互動,在親子關係中學習如何與父母分離、勇敢表達自我的意見,也能夠對他人的想法採取開放、接納、尊重的態度,透過這樣的發展互動學習中,青少年的性格發展慢慢的成形、建立,進而達成身心的獨立與自主。同時,青少年發生逃家行為或有憂鬱傾向自殺的傾向,也可能因為在發展時期處於比較低度的。

生活壓力、壓力因應策略對青少年憂鬱傾向之影響

對青少年而言,正值人生發展階段中各方面變化最快也是人生最關鍵的時期,除了要面對認知、社會關係、情緒、以及生理上的快速改變外,還要面對這些改變帶來的壓力以及不適應等,面對生活背景可能與別人不同,或者身為長子的期待,或者自己父母失業或工作地位改變、教育與就業資源短缺等狀況,這些背景因素也將成員學生之潛在壓力與情緒困擾之危機因子國中生的憂鬱傾向雖不太嚴重,但不同性別、年級國中生之憂鬱傾向有顯著差異存在,同時國中生的憂鬱傾向與樂觀或是悲觀、客觀或是主觀對生活壓力的高低有密切關係,研究也發現國中生的生活壓力與失敗容忍力可預測部分憂鬱傾向。


文化因素對憂鬱傾向之影響

李亦園(民68)認為原住民青少年之壓力與偏差行為與文化差異有關。文化、族群、低社經地位,少數族群等原因對與社會互動都會帶來決定性的影響,而且彼此之間會有相關。Muller與Parcel(1981)及Rutter(1995)認為文化、族群、低社經地位,少數族群互相影響之下,對不同族群的青少年產生獨特的各種危機,所以危機因素會隨著不同少數族群而有所差異。

預防青少年產生憂鬱的輔導策略

面對有負面情緒的學生,學校方面可以採取的處預行動

  • 以多元文化的思維與視框來協助情緒困然的學生
  • 善用系統資源來協助情緒困然的學生及家庭
  • 創意的情緒教育(預防)

認為學校的情緒教育,不是呆板地規劃「情緒教育週」,設計某些例行性的校園活動來進行,最重要的是在校園日常生活中去倡導情緒管理的無所不在,與提出具有創意的情緒調適之具體方法。 以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為例,由於該校的「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的創意及推動,在校園中開闢了「悲傷療癒花園」,花園中有眼淚池、有名家雕塑的流淚人像,有遊玩沙療區、由各類不同品種的樹所隔出小小空間,其中設有座椅的談心區。受該學校影響,緊鄰的天母國小也成立具有該類功能的花園。使的創造出一個有助學生自然表露情緒的校園環境。

  • 個人心理健康能力的提升
  1. 提升對生活壓力的覺察
  2. 善用正向壓力因應策略的優勢
  3. 注意心情變化與自我情緒調整
  • 強化社群與宗教信仰功能
  1. 家庭支持系統的建立
  2. 加強社群連結
  3. 加強宗教信仰之集會功能
  • 推動校園輔導部分
  1. 提升自我概念
  2. 重視預防教育
  3. 重視多元文化的輔導


文獻

  1. 青少年自我分化與情緒教育-薛鈞芳,許維素,學生輔導季刊 100期,教育部出版
  2. 情緒教育與輔導工作,李佩怡,台灣師範大學心輔系教授,學生輔導季刊 100期,教育部出版
  3. 憂鬱傾向初探,陳素惠,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專任輔導老師,學生輔導季刊 100期,教育部出版
  4. 認識憂鬱症,牧之 單鵬,海鴿文化, 2005[民94]
  5. 憂鬱症,鄧淼 李網, 諾亞森林出版,2004[民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