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憂鬱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於 2007年8月1日 (三) 15:04 由 218.174.202.108 (對話)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 前言

憂鬱症之盛行率

若比較人生發展的不同階段,過去研究指出在兒童期較少出現憂鬱症,但到青春期後,憂鬱症的盛行率即增加。而到青春期中期,憂鬱症之盛行率以與成人期相同。有的研究指出,15到24歲間憂鬱症盛行率是各種不同年齡層中最高的。最近一樣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在美國平均有15%到30%的成人在其一生的某個階段會發生憂鬱階段,而且大部分是在20到40歲年經力壯最負生產力的年齡層發作。


憂鬱症之臨床症狀

憂鬱症的症狀表現

一般而言,憂鬱症臨床常出現四大類的症狀:

  1. 情緒的憂鬱:明顯的愁眉苦臉、沮喪、悲傷、憂鬱、消沈、快樂不起來、部分患者出現焦躁不安及特別容易發怒的情形
  2. 動機上的憂鬱:明顯地對於過去有興趣的事情或活動不再感到有興趣、性慾降低、失去活力、常覺得疲倦等症狀。
  3. 思考上的憂鬱:患者常有明顯的無助、無望、無價值、罪惡感、自責,甚至反覆出現死亡及自殺的念頭。
  4. 動作上的憂鬱:包含激動型的憂鬱及遲緩性的憂鬱;前者指動作變的比平常多、話也變多,而後者則是動作或話變少,變慢了。

年齡與憂鬱

除女性比較是憂鬱症高危險群外,更不能忽略的是,老人、青少年也是另一群高危險群。憂鬱的主要因素也因年齡不同而不同,青少年最主要的原因幾乎就是課業與考試壓力、感情困擾、同學關係、家庭親子關係、社會支持等。 憂鬱症的一些症狀也因為年齡不同而有差別。青少年因為課業上引起的不愉快容易造成焦躁不安或不快樂或者記憶力變差等等的憂鬱症狀。

青少年自我分化及情緒教育

青少年問題

青少年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常聽到一些震驚社會的事情,例如:因憂鬱而自殘、自殺的事件,這些事件的新聞令人遺憾與震驚。情緒不僅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對周圍其他人造成影響。而當青少年在身心受到不平衡或傷害而無法正常紓發時,很有可能產生傷害自己或別人的舉動。所以青少年的教育與輔導,是學校教育及輔導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青少年發展

青少年常見的情緒題經常被認為是青春期的必經過程與特質,其實,還可以從發展心裡學的角度來看待它。大家都知道,青少年正處於自我發展的重要階段,此時青少年的自我分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任務。發展階段論著認為青少年時期是自我分化的第二個時期,在這種尷尬時期,青少年需要重新調適與家庭的互動,在親子關係中學習如何與父母分離、勇敢表達自我的意見,也能夠對他人的想法採取開放、接納、尊重的態度;透過這樣的發展過程,自我分化慢慢的成形、建立,進而達成身心的獨立與自主。同時,青少年發生逃家行為或有憂鬱傾向自殺的傾向,也可能起因於低度的自我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