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調查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描繪服務機構向「目標人口群」所提供的服務,並可將服務所用資源進行分析,藉著此項動作避免掉機構間的資源重複及競爭,也可對不同型態的機構和受助者進行調查並揭發資源不足之處,進一步了解受助者和服務機構可用資源。 (萬育維2005,林茂生2005)
在資源調查中必須有幾個基本的要項,以方便資源調查的使用者可以清楚的了解可以利用的資源。

4 好像概念沒有講的更清楚,參考文獻格式不甚正確
4
定義看能不能用一段話就說完?
文獻引用格式不正確,看一下APA
有些段落比較薄弱,看怎樣安排較好

資源的種類

受助者內在的能力(潛力)


每個受助者的狀況都不可能相同,例如受助者的家庭狀況、朋友、親戚...等。在服務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的了解、調查,在對於服務者來說也是可以利用的資源。對受助者本身的調查,也可以避免資源的重複,因為受助者不會主動告知自己所有的資源,必須要服務者經過調查、主動詢問得知。

外在的有形及無形資源

有形資源
  • 物力資源:從提供住所的土地、房舍、禦寒衣物、設備、器材至食物,都包含在物力資源當中。
  • 財力資源
  1. 政府年度預算、補助
  2. 社會福利基金:在國內外有上千百種的基金,各基金也都有增進人類福祉之類的宗旨,但是基金的運用都為基金會自行運用,統籌運的很少。
  3. 組織的財產收入:例:有些組織會有房屋、土地等不動產,利用租賃的收入來提供一部份業務的經費。
  4. 大眾的捐款:此類的單次捐款數字雖然不大,但是經過廣泛的募集所成的數目卻是很驚人。
  • 人力資源:社工師等專業人員、志工、義務領袖、志願服務團隊。
  • 組織資源:透過組織整合以上的資源,使的各方面的資源可以更有效的發揮。用組織聚集專業的人才;利用組織統籌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使服務可以更有效率、效果的執行。
無形資源

無形資源著重的是受助者的精神、情緒上所受到的幫助,通常在受助者利用了有形資源後所生的副產品,但是對於服務的過程是一種很重要的助力。 像是人力資源所產生的專業技術、參加社會福利工作者的觀念價值、信念;組織之間與施助者的協調、合作關係。

資源的來源

我國的資源來源大致上分為四種
1.政府編列年度預算2.社會福利基金3.雇主即受雇人或要保人與政府案比例繳納4.以獎勵及稅捐豁免方式鼓勵民間捐資興辦。(陳武雄2004﹝民93﹞。志願服務理念與實務(p236)(初版)台北市:揚智文化)
前三項算是較為固定的經費來源,也是許多政策的主要實施項目。但是最具有開發潛力的應該是民間的資源,也是現在最缺乏也急需的資源。

提供的服務


在資源種類中,選出有利於受助者的資源給予服務。例:受助者沒有錢上學,施助者協助受助者在基金會申請助學金,協助受助者得以上學。受助者行動不便且沒有錢吃飯,施助者可能利用社區組織調查同樣情況者人數,透過民眾捐贈食材、金錢或向政府單位申請補助,再利用組織募集人力,執行送餐的服務。當中服務的過程中,不管給予受助者什麼方式的服務,都必須遵守下列原則。

  • 服務的分類必須符合:1.互斥性2.符合政府分類要求3.有地方性的意義
  • 依上述可分為三個原則:1.服務的內容2.案主功能的等級3.申請資格限制

(萬育維2005﹝民94﹞。社會工作概論 理論與實務(p151)(初版)台北市:雙葉書廊)

受助者資格限制

因為社會的資源有限,必須給予服務對象資格的限制也避免資源重複,每一個機構所提供的服務方向都不同,有的針對的是貧窮、疾病、家暴等不同的方向,他們所給予的資源有時會有重複。每個受助者,所擁有的已有資源和缺少資源不一樣,要針對不同的情況給予服務,並對每一項資源給予資格的審核。而受助者的需求多少該給多少資源,是必須有所共識的,以避免造成資格限定不一的不公平現象。

提供服務容量

在得知可利用的資源後,了解由誰提供服務、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接下來要了解的是服務的量。服務容量,主要是在測量可以有多少人利用此服務,也就是服務的廣度;提供服務的層次,也就提供服務的深度。

測量服務利用的要項
  • 服務的人數:需要多少的人員來執行這項企劃案。
  • 接案和轉案的數目:服務的單位對象從個人、家庭、團體、社區、組織,單位層次皆不同,針對所服務的層次不同,決定服務和接案數目。
  • 提供服務的單位:多少服務對象給予多少的資源,制定一個標準。
  • 所花費工作人員的時間:完成服務需要多少時間。
  • 方案受益者的單位成本:每個服務接受者所接受的服務,需要用掉多少的資源。

(萬育維2005﹝民94﹞。社會工作概論 理論與實務(p152)(初版)台北市:雙葉書廊)

結語

資源的運用在志願服務過程中有著關鍵的位置,而資料的調查是在執行服務前對整個服務流程可運用的資源做了解,以方便服務的執行單位了解自己可以有多廣、有多深的服務內容。而現在提供服務的機構很多,資源卻還是有限的,必須利用機構與機構之間溝通、協調做資源的交換,以防止資源的重疊,以達到物盡其用。

參考資料

  • 林茂生2005﹝民94﹞。社會工作管理(二版)台北市:高點文化
  • 陳武雄2004﹝民93﹞。志願服務理念與實務(初版)台北市:揚智文化
  • 社會工作 個案工作管理(王玠、李開敏、陳雪真譯)1998﹝民87﹞台北市:心理
  • 社會服務方案 績效的評量 方法與技術(趙善如譯)1999﹝民87﹞台北市:亞太圖書
  • 社會服務機構組織與管理 全面品質管理的理論與實務(施怡廷、梁慧雯譯)1997﹝民86﹞ 台北市:揚智文化
  • 台灣省政府社會處1988﹝民77﹞台灣省:蔡漢賢
  • 萬育維2005﹝民94﹞。社會工作概論 理論與實務(初版)台北市:雙葉書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