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信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責信亦可視為是受託者(如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公益組織等)與委託者(如社會大眾、贊助機構、捐款者、服務或受益對象等)之間所建立的一種特殊關係,藉由此種關係的建立與展現,受託者必須接受委託者的監督,並向其負責或有所交代,ex:當捐款者捐錢給機構組織時,機構組織有義務,清楚的告訴給社會大眾它的來源及用途的流向,且大家互相監督著。(非政府組織學刊 創刊號 P.109)

4 要用自己的話說,但還是要正式些,不能太口語。

嗯嗯,了解,謝謝老師。

4 由「台灣公益資訊中心」看來的資料,就要誠實的寫出,不要假裝看過原文。
你也不能因為要正式,就把李雪瑩、蘇雅珍的譯文,幾乎未加處理的放上來。
這裏的資訊夠多了,應可以用自己的話說的很清楚。
文獻引用格式不甚正確

如何驗證組織責信度

當組織需要發展及生存時,必須要有大家都可認同的客觀條件作為解釋,好讓他人可作為參考標的,做為組織間責信度的準則。(非政府組織學刊 創刊號 P.110)

檢驗方法

依據美國獨立部門(Independent Sector)所提出一系列有關檢驗責信度的方法,應可作為非政府組織或公益部門檢驗其組織責信度的參考。這些檢驗方法包括:(http://www.independentsector.org/issues/accountability/Checklist/index.html ;李雪瑩(2005),責信清單)

  • 發展出具有責信與透明度的組織:組織必須告訴員工.志工及相關人士.社會大眾...等.有關組織的理念.原則及行為準則...等.讓大家都能了解組織的政策與善行。
  • 所採行價值陳述(statement of value)及倫理規範:提出組織員工、董事及志工們.大家都能共同同意的價值陳述(statement of value).能遵守.實行組織本身的理念.而組織的倫理規範也必須讓大家都能認可。
  • 制訂利益衝突(conflict of interest)政策:制定一個符合組織本身特殊需要且合法的利益衝突政策,這樣有鑒於利益衝突時,對組織的危害比專款非專用還更嚴重,所以組織須制訂一個明確的利益衝突政策,將有助於預先察覺組織的基金或資金是否有被充當個人不當收入的情形。 
  • 確信董事會瞭解並善盡財務責任:董事會因具有法律與倫理上的責任,所以必須正確查驗財務報告,以確保組織的資產在專業考量下,能有效率地用於公益用途,因此董事會須有具財務專業知識背景的成員,或建立一套能吸納財務專家的機制。
  • 掌控獨立的財務審核,尤其是稽核:為提供強而有力的財務防護措施,公益組織須針對財務政策、管控及程序等進行獨立審核。另須依照法定年收入額度進行程度不等的財務稽核或財務報告查驗。
  • 確認 Form 990 的正確性並公布之:IRS Form 990、Form 990-EZ 及 Form 990-PF,這是美國公益組織提供給監督機關及一般大眾作為瞭解該組織業務運作與財務資訊的管道,且上述財務資訊必須具備完整性、正確性及可公開獲得。
  • 透明化:可以運用網站對外提供有關組織運作、財務及治理等資訊,將使組織更具說服力,亦可使捐款者、員工及志工因瞭解組織運作情形而對組織更具有信心。
  • 制定一套察覺瀆職行為或事件的政策(保護告密者政策):組織應創造一個確保告密者安全、不被報復的環境,並制定一套鼓勵個人勇於檢舉不法或貪瀆行為的政策,以防組織內部發生不法或瀆職事件。
  • 與時俱進配合法令更新:確保董事會成員、員工、顧問或志工均瞭解最新的公益組織管理法令,並配合法令隨時更新。

募款倫理與組織責信

募款倫理與責信度可以突顯對慈善團體或公益部門等非政府組織的重要性外,亦涉及組織治理對慈善團體或公益部門在募款倫理上的約束程度有多大,因而形成外界對該組織的責信度之認定。該以什麼來作為所設定的救助對象或公益目標來向大眾募款,如果僅以慈善、感性且模糊的訴求,則後續該如何運用所募得到的善款,是一大問題,而募得善款的慈善團體或公益部門是否將善款運用於當初所設定的救助對象或公益目標,則完全繫於該組織的募款倫理與責信度而定,然而,當善款處理不當時,也將賠上長久以來苦心經營且得來不易的組織責信。因此現行法規對於捐贈者意圖(donor intent)的定義等多所著墨,提供公益組織在募款倫理、組織治理及責信度等方面一個重新思考的方向。(非政府組織學刊 創刊號 P.113)

強化組織治理提升責信度

管理人要對自己及社會大眾負責以及要自我要求,並制定自律與反省機制且要貫徹執行,然而,也必須掌握針對外界的主流趨勢、所期待以及反應,落實組織治理,來提升責信度。

  • 強化組織治理方面:
    • 提升組織業務運作的績效:組織必須以負責任的態度向社會大眾負責。 ex:政府監督機關、贊助機構、捐款者、服務或受益對象、與志工...等
    • 組織的經營管理:制定明確的組織願景、使命、及經營策略,並擬定可行的計畫,也可培訓職工與志工做些訓練,以提升機構業務執行的效能。
    • 財務透明:須制定完善的會計作業系統,且建立內控與稽核制度,必編列合理預算,以控制成本,而檢視出來的成本與效益的關連性,可求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但所創造出來的效益必須符合組織的使命,並讓目標受益對象能受惠。
  • 提升組織責信度方面:非政府或非營利組織首先須確保組織的行為與使命可互相結合,並可讓外界瞭解與認同,且必須負起責任,ex:承擔積極責任與消極責任。
    • 積極責任:藉由組織參與者的道德提升來達成績效,並能完成組織使命,因而取得社會大眾的信賴與認同,來提升組織的責信度。
    • 消極責任:組織需介由資訊的透明公開來取得社會大眾的認同,因此必須要將所有的活動完整的報導,而提供的資訊要具備可靠性、時效性及完整性來增加組織的透明度。

當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能秉持著善良管理者的態度,且能負起積極責任與消極責任,則組織責信度自然會隨之提升。(非政府組織學刊 創刊號 P.113)

責信的強制執行與平衡

提升責信的一種方法就是「自律」。(蘇雅珍譯(2006),非政府組織的自律:責信的強制執行與平衡)

許多非政府組織(NGO),現在以集體的方式透過自律的機制,像行為準則和認證計劃,來解決責信的問題。世界各地的NGO正在形成共同的責信規範和標準。學者Lloyd和Casas將自律機制分為三類:(http://www.allavida.org/alliance/axdec05e.html)

  • 以追求道義/道德為本的行為準則,簽署者必須致力於實踐
  • 訂立內容詳實的行為準則
  • 由第三方社團見證的認證系統

NGO責信的複雜性

因為責信是針對不同階層的利害關係人。學者Lloyd和Casas列出下列可能的利害關係人:(http://www.allavida.org/alliance/axdec05e.html)

  • 提供資金的贊助機構
  • 擬定法律和管理制度的政府
  • 提供金錢的捐款者和貢獻時間的志工
  • 提供這些機構目標和道義上的合法性的受益者

這些利害關係人對NGO擁有不同的影響力和力量會造成責信在清晰度和強度上巨大的差異。ex:NGO對贊助機構資金的依賴,贊助機構和NGO之間的責信機制力量通常很大。相同地,政府創造影響NGO的法律和管理環境,所以政府可以向NGO有責信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NGO的受益者或服務對象雖然是大部分NGO存在的原因,但通常缺少力量來要求責信。少數團體有制度化的方法來接受受益者的意見,結果責信關係通常比較弱。 有效地平衡不同利害關係人的需要是責信的關鍵。(http://www.allavida.org/alliance/axdec05e.html)

自律如何影響不同的責信關係

學者Lloyd和Casas分析了許多的行為規範及認證計劃,他們發現達成責信的最重要的方法是為內部的管理以及行政和財務的處理制度設定準則,以便確實符合各種的法律和規定之要求,他們猜想這種趨勢可能主要是反映了NGO部門在討論責信時所關心的問題,而NGO反應外界的要求和不良名聲的方式就是努力解決責信問題,因為他們害怕對於責信的質疑,會損害他們的形象、影響他們募款的努力、降低群眾信任的層級,以及導致更多的政府涉入的規定,因而制定自律規範。所以,大多數的自律機制重點放在對NGO最有影響力的利害關係人:政府、贊助機構,與一般大眾,而受益者是相對弱勢的利害關係人,然而當兩者沒有受到同等的壓力時,兩者也因而無法作為同等規範。(http://www.allavida.org/alliance/axdec05e.html)

強化日趨沒落的責信責任

雖然良好的內部治理、財務管理是很重要的,但NGO也必須向服務對象表示責信,因受益者是大多數NGO存在的原因,而NGO也可因對受益者表示責信時,因而完成任務。然而,對受益者表示責信必須有更重要的位置,雖然有些自律機制的確關心對受益者責信的問題,但如果要具體且實際的表達確定「受惠者責信」的意義,一切還有待努力。(http://www.allavida.org/alliance/axdec05e.html)

結論

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他們因可繼續存續發展的關鍵是在於是否能取得公共信任(public trust),而這也顯示出責信的重要,如果無法彼此信任,則組織本身也將無法繼續生存發展;而對於純以募款方式以取得營運及計畫資金的組織而言,公共信任以及責信度更是具有關鍵的因素,因為捐款者對慈善團體的信任與信心、倫理規範及責信…等,均為影響他們捐款行為的重要考量,而對組織來說,雖未如國家規模之大,但一樣須面對來自於各四面八方的檢視與監督,也同樣須取得社會大眾的支持與認同,且更面臨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現實環境考驗,因而該如何治理及提升組織的責信關係,以及兩者所帶來的影響及互動關係,均是連接於社會大眾及組織的良好關係與否,因而責信是組織的一大命脈。(非政府組織學刊 創刊號 P.114)

附註

  • 美國獨立部門(Independent Sector)成立於 1980 年,係由美國國內主要的人道援助組織與慈善機構,及企業界所組成的領導論壇。該組織目前約有 500 個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員,主要為進行重要議題的研究,並對美國公共政策進行遊說,以追求一個具有獨立運作及能力建構的部門。
  • Form 990是用來記錄所取得的款項的最原始的資訊,可以從中了解最根本的專用來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