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治療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藝術治療 ( Arts therapies ) 別稱 藝術心理治療 ( Arts Psychotherapies ) 、 表現性 、 創造性治療 ( Expressive or Creative Therapies ) ,是結合 心理治療 和 表現性藝術 ( 例如:音樂、舞蹈、戲劇、詩詞、視覺藝術等 ) 兩大領域的心理衛生專業。藝術治療提供了非語言的表達以及溝通機會。 ( WIKIPEDIA,2008 ; 陸雅青,1999 ; 陸雅青,2000 )

3 文內引註的寫法不對
4 用列點的方式表達會讓文章變得片斷。
范瓊方的文章用在那? 參考文獻格式不甚正確

特質

一 、 藝術治療表達的思考方式是心象,屬於直覺式,透露潛意識內容。

二 、 藝術治療對象比一般心理治療更為廣泛。智能不足者、幼兒、喪失語言功能者、較高等動物等均能夠接受藝術治療

三 、 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當事人投入事件主體,降低防衛心理,潛意識內容浮現,是建立關係的良好方法。

四 、 藝術創作發洩方法可以是憤怒、敵視感覺,一種被社會接受,而且不會傷害到其他人。

五 、 藝術行為是自發、自控,經由創作的過程,當事人的情緒得以緩和。

六 、 藝術治療創作品是當是人情感和意念具體呈現,透過具體形象,當事人得以統整其意念和感情。

七 、 藝術提供藝術治療師從中獲得當事人的潛意識素材,不必騷擾到其脆弱的或需要的防衛機構。

八 、 藝術治療成品是診斷指標,做個案其他資料補充。治療師從當事人一連串作品的表現中評估其病情發展。

九 、 當藝術治療團體中的團員在陳述作品,和團體分享時,喚起或者是刺激旁觀成員的情緒反應,加強其他人員積極參與活動的動機,增進團體的互動和凝聚力。

十 、 藝術涉及當事人應用其知能和感官。藝術治療促進幼兒感覺整合,或者是成為某一些病人復健方式之一。

十一 、 藝術表達具時空整合性。當事人能將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緒關聯到過去事件、現在、投射未來。

十二 、 由藝術創作的過程中,當事人直接經歷能量改變,創造的潛能得以釋放。

十三 、 藝術治療中的藝術經驗與學校的藝術教育或者是社會的藝術活動產生巧妙連結。定期從事、參與藝術活動可以提供當事人長期而穩定的心理支持。 ( 陸雅青,1999 ; 陸雅青,2000 )

因素

1 ‧ 灌輸希望 ( instillation of hope )

2 ‧ 普遍性 ( universality )

3 ‧ 傳授資訊 ( imparting of information )

4 ‧ 利他主義 ( altruism )

5 ‧ 主要家庭小組矯正 ( the corrective recapitulation of the primary family group )

6 ‧ 社交技術發展 ( development of socializing techniques )

7 ‧ 模仿行為 ( imitative behaviour )

8 ‧ 人際學問 ( interpersonal learning )

9 ‧ 小組黏結性 ( group cohesiveness )

10 ‧ 淨化作用 ( catharsis )

11 ‧ 存在因素 ( existential factors ) ( 死亡 ) ( such as inevetability of death ) ( 陸雅青,2000 ; Marian Liebmann ,2002 )

目標

個人

1 ‧ 啓發創造性、自發性

2 ‧ 建立信心,肯定自我,開發潛能

3 ‧ 增加動機、自主性,發展自我

4 ‧ 做決定、實驗、嘗試把想法付諸實現自由

5 ‧ 表達感受、情緒、衝突

6 ‧ 處理幻想、潛意識內容

7 ‧ 產生反思、洞察、自我覺知

8 ‧ 口語、視覺表現整理經驗

9 ‧ 放鬆自我 ( 陸雅青,2000 ; Marian Liebmann ,2002 )

社會

1 ‧ 辨識、認知,欣賞他人

2 ‧ 合作、專注投入團體活動

3 ‧ 溝通 ( 口語、非口語 )

4 ‧ 分享洞察、經驗、問題

5 ‧ 發現共通經驗、個體獨特性

6 ‧ 在團體中和其他成員發生關聯,了解自己對他人、他人對自己的關係、影響

7 ‧ 社會性信任、支持

8 ‧ 團體凝聚力

9 ‧ 審視團體中的主題、事件 ( 陸雅青,2000 ; Marian Liebmann ,2002 )

發展

緣起

史前人類的岩洞壁畫 ( cave drawings ) 表現了原始人類和當時世界的關係、對生命的探討。在古埃及時代相傳 Imhotep 用藝術活動治療精神病患。中國莊子,亦在其 《 莊子 》 中,主張透過對藝術的觀照 ( Contemplation ) ,人方能超越自我。 ( 陸雅青,1999 ; 陸雅青,2000 )

成長

  • 西元 1880 年,義大利人 Lombroso 在醫院應用藝術活動紓解病人的身心障礙。
  • 西元 1900 年,心理學大師 Freud 以意象 ( image ) ,尤其是心象 ( mental image ) 和夢中的印象,作精神分析式心理治療。門生 Jung ,在心理治療活動中,鼓勵病人用繪畫的形式,將自己的心象和夢記錄下來。
  • 西元 1920 年,德國精神科醫師 Prinzhorn 從治療中,發現病人的繪畫作品表達個人心路歷程,作診斷病情發展工具。
  • 西元 1925 年, Nolam 和 Lewis 對成人精神官能症 ( neurosis ) 患者實施自由繪畫。 Stern 以心理分析解析精神官能症患者的自由繪畫。
  • 西元 1930 年, Margaret Naumburg 建立運用藝術表達做治療模式。與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有密切關聯。強調 「 分析 」 ( analysis ) 和 「 動力 」 ( dynamic ) ,鼓勵病患自發描繪,並加以自由聯想和解析。 「 藝術 」 是一種基本治療的方法,非其他方法的補助治療 「 藝術治療 」 正式成為精神醫療領域中的一個專有名詞。
  • 西元 1930 年 ─ 西元 1940 年精神治療運動 ( psychiatric movement ) 。心理學家 Freud 和 Jung ,強調潛意識 ( unconsciousness ) 和象徵化 ( symbolization ) ,當時藝術治療屬心理分析導向。
  • 西元 1950 年,美術教師 Elinor Ulman 致力殘障兒童的美術教育,發展藝術治療能夠用在各種不同團體的理念。 Viktor Lowenfeld 研究兒童繪畫和智力發展。以 Piaget 的兒童發展理論為基礎,發展 「 繪畫發展階段說 」 奠定在兒童藝術治療中繪畫詮釋的根基,開創藝術教育治療新模式。
  • 西元 1955 年 ─ 西元 1965 年,美術老師 Elinor Ulman 受雇於美國華府綜合醫院 ( D . C . General Hospital ) 從事藝術治療,發展 「 Ulman 評估程序 」 ( Ulman Assessment Procedure) 。 Edith Kramer 從事兒童密集治療經驗中,建立矛盾理論觀點。
  • 西元 1960 年藝術治療已是被承認的專業。
  • 西元 1962 年 Naumburg 和 Ulman 創立 《 藝術治療公報 》 ( The Bulletin of Art Therapy ) ,是 《 美國藝術治療期刊 》 ( American Journal of Art Therapy ) 前身。
  • 西元 1969 年在墾達基州 ( Kentucky ) 的路易維爾 ( Louisville ) 市成立美國藝術治療協會 ( Am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 ,簡稱 AATA ) 。
  • 西元 1970 年,Kwiakowska 把 Kramer 的團體治療擴大至家族團體,是藝術治療和家族治療結合。( 陸雅青,1999 ; 陸雅青,2000 )

案主

在機構進行中的團體

兒童

  • 精神科中的老年精神病患
  • 慢性精神病患
  • 急性住院病人
  • 罪犯
  • 心智障礙者

日間場所的團體

  • 老年人
  • 癌症病患和癌末病人
  • 身心障礙者
  • 視障者
  • 心裡殘障者
  • 孩童
  • 青少年
  • 家庭和婚姻治療
  • 精神科日間門診病患 / 參加日間醫院或日間照顧中心的案主
  • 緩刑中的案主
  • 酗酒患者
  • 專業人員
  • 一般大眾
  • 其他特殊團體

原則

  • 處理當事人藝術作品的步驟
  • 尋求內在的自我支持
  • 保密
  • 藝術作品的所有權
  • 治療藝術師對當事人藝術表現的參與

參考文獻

范瓊方 ( 1996 ) 。藝術治療 ─ 家庭動力繪畫概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陸雅青 ( 1999 ) 。第二版 心理治療1 藝術治療 繪畫詮釋:從美術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陸雅青 ( 2000 ) 。藝術治療團體實務研究 ─ 以破碎家庭兒童為例。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Marian Leibmann ( 2002 ) 。心理治療32 藝術治療團體:實務工作手冊。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http://en.wikipedia.org/wiki/Art_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