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者之休閒與運動——以台中市脊髓損傷者協會為例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3 有用到別人文獻的地方,就要注明。像是「台中市脊髓損傷者協會簡介」,就是標準的抄襲。

此外,編輯的動作也做的不好。
你們介紹了比較多的「脊髓損傷」,而沒有顧到太多「休閒與運動」,可惜。
你們真的有去訪問嗎?
請注意錯字,像是「社經地位」用錯了就不好。

台中市脊髓損傷者協會機構參訪介紹

  • 緣起

   有感於脊髓損傷患者,在遭受意外而造成重度殘障後,需面對長時間的心理、生理調適及諸多後遺症的困擾,患者在求助無門後,絕大部分有自暴自棄及輕生的傾向,為協助眾多處於極端無助的脊髓損傷患者擺脫悲情的命運,重新走入社會、經由多位脊髓損傷患者和志工朋友們不辭辛勞、努力奔走下,終於于82年11月14日成立『台中市脊髓損傷患者協會』。

  • 宗旨

  結合社會各界之力量,協助脊髓損傷患者自立、自強,重新適應社會生活,以減少家庭及國家社會之負擔。

  • 協會組織

  現有會員包括基本會員、預備會員、贊助會員共145人;包括頸椎會員50人,胸椎會員78人,腰椎會員17人。

  理監事會設理事長1人、常務理事2人、理事8人、常務監事1人、監事2人、工作人員2人、志工68人,榮譽理事長1人,顧問15人,共同策劃推動會務。

  • 服務項目

  (1)諮詢服務 (2)醫療轉介 (3)就業輔導   (4)心理重建 (5)輔具服務 (6)志工服務   (7)創業輔導 (8)急難救助 (9)復康巴士服務


  • 服務特色

(1)完整的規劃:提供脊髓損傷者完整的重建計畫,並適時的給予必要之協助。

(2)橋樑的功能:本會之資源完全來自社會,同時也完全受惠於社員。

(3)經驗的分享:本會經常舉辦各類活動及出版刊物,使會員得以分享他人的經驗與喜悅。

  • 未來展望

  鑑於脊髓損傷患者的低就業率(27.3%)與高就養率(65.5%),其因身體狀況、家庭經濟、醫療照顧等等衍生出來的問題日益嚴重,本會本著幫助一位脊髓患者,即幫助一個家庭,安定一個社會的使命感,刻正積極規劃籌設「庇護家園」,以協助患者自立自主,期能預防家庭悲劇的發生。

庇護家園將朝公辦民營方式設置:

(1)職訓中心:透過職能評估及職業重建,給予專業訓練,讓會員能學得一技之長,由原本是社會負擔轉變成對社會整體有益的人力資源,提高其在社會中的就業機會。

(2)庇護工廠:與廠商合作,建立加工生產線,讓重度脊髓損傷患者有工作、生產的機會,為亟需就業的會員燃起希望之燈。

(3)重殘養護中心:收容頸髓損傷者(四肢癱瘓),施以心理重建、生理復健、社會適應等輔導,提供一安養之所,讓頸椎患者不再為無人照顧,三餐不濟所苦,也不再成為被社會遺忘的一群。


  • 協會地址:台中市南屯區東興路一段450號1樓

脊髓損傷者的休閒與運動

脊髓損傷者介紹

種類

  肢體障礙雨神經系統損傷缺陷有關者,可分為下列兩類:

(一)脊柱裂傷:

  脊柱裂傷缺損,是屬先天性的缺陷,長因此而導致大小便失禁及肢體麻痺等現象。

(二)脊柱損傷,是屬後天造成的脊柱損傷,如交通事故、運動傷害等。依損傷部位的高低以及損傷的嚴重性而有很大的差別。可劃分為下列三項:

1.兩下肢麻痺: 脊髓受損部位在胸腰部而造成兩下之及需幹運動及感覺傳導受阻礙,這種阻礙可能是完全性的,即任何信號都無法通過叫做「兩下肢完全麻痺」。也可能是不完全性的,即意外或疾病後仍有部分的運動及感覺的傳導存在,叫做「兩下肢部分麻痺」。
2.四肢麻痺: 指神經傳導阻礙存在較高的頸部,使四肢〈雙手、雙腳〉都受影響而失去運動或感覺的功能,因同時會有呼吸機的麻痺而引起呼吸動作受限制,同時咳痰的動作不易進行。
3.自主神經失調: 因為人體的脊髓神經掌管部分的自主神經功能〈包括心跳、血壓、排汗、大小便控制和性功能〉。所以脊髓損傷常會造成大小便失禁、體位性低血壓以及性功能失常等。

脊柱缺損與運動感覺之關係

(一)脊柱可分為:

 1.頸椎:7節(C1~C7),有八條頸神經

 2.胸椎:12節(Th1~Th12),有十二條胸神經

 3.腰椎:5節(L1~L5),有五條腰神經

 4.薦椎:5節(S1~S5),有五條薦神經

 5.尾椎:由三至五塊(一般為四塊),骨頭鈣化而成,有一條尾神經   

(二)脊髓或神經根損傷之表現在於四肢運動能力、感覺、反射等方面之變化:

 1.運動能力:在脊髓中長徑傳送支配運動能力的脈衝。若是神經根受到壓迫或斷裂,會使肌肉力量減弱或使該神經支配之肌節麻痺。

 2.感覺:

  (1)側脊髓丘腦徑傳遞痛及溫覺   (2)腹脊髓丘腦徑傳遞觸覺脊髓或神經根有所損傷初期會喪失輕觸覺,而後痛覺亦會消失。

 3.反射:由腦部傳遞下來的脈衝,經由上運動神經元,對反射有調節作用。

  (1)反射弧中斷,反射作用消失。   (2)神經根受壓迫,反射強度減弱。   (3)上運動神經元的反射調節作用停止,反射作用增強。


  肌力等級:

  5-正常,運動程度有重力、有充分阻力,全部可在運動範圍內活動

  4-良好,運動程度有重力,有部分阻力,全部可在運動範圍內活動

  3-尚可,運動程度有重力,無阻力,全部可在運動範圍內活動

  2-不佳,運動程度無重力,無阻力,全部可在運動範圍內活動

  1-微弱,運動程度無重力,無阻力,僅可輕微肌肉收縮

  0-無,運動程度無重力,無阻力,無肌肉縮收



脊髓損傷運動員醫學和功能分級

為了達到在運動競爭時公平的參與,脊椎損傷運動員可以依國際史托克曼德弗輪椅運動總會所規定的規則以功能性分級,共分為六級。

(一)1A級:脊髓損傷C4-C6。肱三頭肌肌力 0-3 分。

  1B級:脊髓損傷C7。肱三頭肌肌力4-5分。腕關節伸、屈肌力0-3分。

  1C級:脊髓損傷C8。肱三頭肌肌力4-5分。腕關節伸、屈肌力4-5分。

  手骨間肌和蚯蚓肌力功能差,肌力0-3分。

(二)2級:脊髓損傷T1-T5。軀幹、下肢功能障礙,腹肌及坐姿平衡功能喪失。

(三)3級:脊髓損傷T6-T10。上部腹肌和脊柱伸肌肌力好。下部腹肌無功能、下部軀幹伸肌無功能。有輕度維持坐姿平衡之能力。

(四)4級:脊髓損傷T11-L3。腹肌和脊柱伸肌肌力好。脊椎關節屈曲、外展之肌力尚可。坐姿平衡之能力好。雙下之肌力總分1-20分(創傷),雙下之肌力總分1-15(非創傷)。

(五)5級:脊髓損傷L4-L5。坐姿平衡之能力好。腹部肌力好,雙下之肌力總分21-40分(創傷),雙下之肌力總分16-35分(非創傷)。

(六)6級:脊髓損傷S1-S3。單一下肢障功能障礙,或雙下肢障輕度功能障礙。下之肌力總分41-60分(創傷),雙下之肌力總分36-50分(非創傷)。


※不具參賽資格:

 1. 雙下之肌力總分≧61分(創傷)。  2. 雙下之肌力總分≧51分(非創傷)。    脊柱傷害的部位所造成之身體功能、能力以及體育運動選擇。



小兒麻痺

  小兒麻痺之正式名稱為「脊髓灰白質炎」,是脊髓灰白質的前角細胞受到濾過性病毒的侵害,雸引發的摧毀性發炎現象。小兒麻痺所引起的肢體障礙,以下肢所佔者為大部分。其麻痺的肢體常呈纖細,肌肉萎縮懸垂無力狀,屬遲緩性的麻痺,一般來說小兒麻痺患者所產生的障礙僅限於患者的肌肉神經系統而已,尚不至於影響其智力、視力、聽覺等方面之功能。而體育運動課程以小兒麻痺患者的傷害部位,所造成之身體功能、能力,得由啟仁類(肢體障礙)三種組別中加以工作分析、課程設計。而成功的教學活動,需要具有包容性而不是將學生摒除在外。教師可以創作性的方法適性的改變環境或修正教材教具,讓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活動,沒有人被排除在外。


小兒麻痺組肢體失能學生其組別可分為:

  • 以輪椅為行動之輔具。
  • 站立但需要輔具藉以行動。
  • 站立但不需要輔具者。


  活動前,教師應檢查其輔具是否牢靠,否則應立即修護,且不逼迫勉強其做極難度之動作,動作由簡而繁,由弱漸強,循序漸進,方可免造成二度傷害。

脊柱傷害部位所造成之身體功能限制級期能參與之運動

  • 脊柱第三、四頸椎傷害,可聳肩、上肢肌肉失去功能,上、下肢皆無法活動,日常行動能力可用嘴操作電動輪椅及其他電腦電動器材,參與運動是被動動作需由他人協助。


  • 脊柱第四、五頸椎傷害,主要可動肌肉有三角肌、部份肱二頭肌,能肩外展、屈曲級伸直運動以及部份肘曲動作,日常行動能力可以駕馭輪椅及用肘關節來做活動,能參與游泳及選擇性的適應體育項目。


  • 脊柱第五、六頸椎傷害,主要可動肌肉有三角肌、肱二頭肌、前臂轉軸肌、伸腕肌、橈側伸腕長肌和短肌,手臂完全的旋後、部分前臂旋前及部分的伸腕、完整的肩膀和完全的屈肘運動功能、手臂內轉彎可抓握但無力,日常行動能力:可以滾動、上下輪椅、自己吃飯、穿衣、及駕馭輪椅,能參與撞球、搥球、桌推球、硬地滾球。


  • 脊柱第六、七頸椎傷害,主要可動肌肉有肱二頭肌、屈腕肌、伸長肌,手臂、肘可以穩定控制抓、放,但無力,日常行動能力:自己可以坐輪椅行動以及上、下輪椅、可嘗試穿支架及在平行桿行走、運動,能參與射箭、十字弓、桌球。


  • 脊柱第七頸椎、第一胸椎傷害,上肢除骨間肌外其他肌群均有功能,無法進行指外展、內收運動、拇指、食指及中指間捏抓功能,日常行動能力:除以上之外,尚可使用護套、柺杖行動,能參與輪椅運動。


  • 脊柱第一胸椎至第十二胸椎傷害,主要可動肌肉有上肢肌肉及肋間肌腹部和脊椎旁肌肉,上肢運動、臥及坐姿,有較好的心肺功能,日常行動能力:能舉較重的東西、自己穿長護套、主要行動需依賴輪椅,能參與田徑、保齡球、健力、游泳、馬拉松、比賽活動。


  • 脊柱第一腰椎至第五腰椎傷害,主要可動肌肉有髂腰肌、內收肌、股四頭肌整個軀幹、抬腿、手臂彎曲,日常行動能力:能用柺杖行動、著短護套,能參與一些站立活動。


  • 脊柱薦椎傷害,主要可動肌肉有臀及膝部肌肉 彎膝、抬腳穿鐵鞋、不用柺杖也可以行動,能參與正常運動。

身心障礙者的休閒運動

身心障礙者參與休閒或運動的型態

  身心障礙者參與運動的過程中,因為身體上比一般受到更大的限制,我們稱為[阻礙因素],以至於其參與運動的比例較 一般大眾為少。

  參考陳佩菁(民91)針對高雄市中等學校肢障學生的調查指出,之障學生平時最長參與的休閒活動大多為看電視、聽音 樂、聊天、玩電腦等靜態活動為主。另一個研究顯示,洪文卿(民91)所進行的調查,身心障礙學生休閒時所進行的的活 動以閒逸型(如看電視、打電話聊天為主)。至於體能性(如散步、球類運動、慢跑)的休閒活動最少。以上所指出的調查 顯示著身心障礙者運動量不足的問題,不利於身心障礙者的體能與健康,甚至容易導致肥胖、疾病與許多心理層面的問題。

  身心障礙者並非完全沒有參與戶外的、動態的活動或運動之意願。身心障礙者本身不是對動態的活動沒有興趣,只是常常 因為周邊條件無法配合而選擇放棄。這突顯了推廣身心障礙者體適能活動中,配套措施、指導人員與環境的重要。雖然身心 障礙者從事的休閒活動多以靜態為主,但是若僅考慮動態運動,將發現大部分身心障礙者最長參與的運動為:散步、慢跑、 球類、游泳、登山與體操類運動。這些運動都是很好的體適能活動,除了體操類運動,屬於柔軟度的訓練外,其餘皆可以增 強心肺適能的運動。

身心障礙者參與休閒運動之阻礙因素

  身心障礙者參與修先運動之阻礙因素,大約可整合為以下三類:

  (一)身心障礙者的生理限制

   1.感覺刺激的缺乏,如視障與智障,因對外界訊息的辨識或認知能力不足,因此產生資訊障礙,間接產生活動上的困難,運動機能及行為反應較遲緩。

   2.肢體損傷、畸形、麻痺或功能性的肌肉損傷,直接產生活動上的困難。

   3.行動上往往需要借重補助器具,然而身心障礙者所面臨的環境或希望從事的活動卻無法配合這些器具的使用。

  (二)身心障礙者的心理態度

   身心障礙者除了本身生理障礙的限制外,身心障礙者往往因為自身心理態度,選擇放棄參與休閒運動的機會。身心障礙者對於活動常因自己感到危險、難學,懷疑自己的能力,或害怕受到他人異樣的眼光,而拒絕個人休閒活動的欲望及興趣的實現。但是如此卻造成了身心障礙者與外界溝通、互動機會的降低,無形中形成了自我封閉、缺乏自信、自我成就動機低落的惡性循環。

  (三)外在環境因素

   身心障礙者面齡的外在回敬阻礙因素來自於家庭、社會、與不良的空間環境。

   1.家庭的阻礙因素

    就像是,家庭的社經地位較低,無法負擔身心障礙者參與活動的費用。也可能是因為家人為了安全起見,過度保護身心障礙者,而不支持其參與活動。甚至可能發生家人因面子問題將身心障礙者與外界組閣,減少其參與活動的機會。

   2.社會的阻礙因素

    因為大眾對身心障礙者的奇事、拒絕、偏見、過度同情或過度幫助…等,使身心障礙者不舒服、恐懼、自卑,而減少參與活動的意願。

   3.空間環境的阻礙因素

    空間環境是最直接引響身心障礙者參與活動之意願者,尤其對視障者與肢障者更是如此。不良的空間環境,主要如:無障礙設施不足、設計不符合需求、設計不良等。其次交通障礙、環境髒亂、人潮擁擠也是造成身心障礙者參與活動意願降低的原因。

身心障礙者參與體適能活動之重要性

  由於科技的進步,現代人在生活與工作中所需要的勞動與運動量大幅減少,若不能利用時間規律性的從事運動,長久以來體適能必定會降低,進而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導致罹患慢性疾病的危險。對於現代的人而言,體適能活動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無論對於一般人或身心障礙者都是如此。

訪問機構

年齡分布?

會員的年齡從10多歲到80多歲皆有

80多歲佔1.6% 70多歲佔8.0% 60多歲的佔10.7% 50多歲的佔26.7% 40多歲的佔29.45 30以下的佔19.8% 以40到49歲年齡層佔據比例較多


男生女生比例分佈?

成為會員的男生比例佔71.2% 女生比例佔28.8% 約為5:2的比例


會員受傷原因最多為?

車禍佔42.6 居比例最高 高處摔下居次 疾病導致者居第3 合計比例為78.4%


受傷是否年輕化?

據資料顯示 近來15年的受傷比例高達62.9%(80年以後) 而最近10年受傷比例佔37.6% 比例足漸升高


經費來源為何?

大多數都是經由捐款而來的 捐款有個人及公司行號所捐的 依造個人的經濟來決定捐款的數目

參考文獻

  • 台中市脊髓損傷者協會
  • 潘明珠副教授,民93,高雄市身心障礙體適能活動及運動設施需求調查研究報告
  • 謝文寬、謝瓊渝,民89,適應體育教材與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