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居家照護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此條目內容有歧異,請暫時停止發展此條目。
「居家照護」(Home Care)為醫護界來而的用詞,定義可參 http://public1.ntl.gov.tw/publish/soedu/280/12.htm
「居家服務」為老人福利法及身心障礙者保護法所衍生的實施方案,可參 http://sowf.moi.gov.tw/04/02/02_15.htm
而此條目所寫的,應為「居家服務」

支持老人住在自己的家庭中,社區組織會與社會工作員,設法提供老人所需服務,健康檢查,飲食供應,家事助理,家庭訪視...等等彌補家庭功能不足的輔助措施

4 組織的還不錯,但「居家照護的需求」下面的內容,有點文不對題。
引用別人的東西就一定要標注,不要以為別人不會知道。
就算標明了是別人的東西,也不可以一字不改的照放。

居家照護的對象

很多老人家不願意住進機構中,原因大部分是沒有安全感,不願意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

居家照護的對象主要是以獨居或是子女白天工作無法照料的老人家為主,獨居老人的定義為,具獨居事實之65歲以上人口。

其次,也有生理上不方便,沒辦法自理生活者。

而台灣需關懷之獨居老人計49,728人,占老年人口之2.2%。95年提供獨居老人服務計392萬1,437人次;其中以餐飲服務占42.05%,居家服務占22.14%,關懷訪視占18.99%較多。(內政部,95年列冊需關懷之獨居老人服務概況)

居家照護的內容

  • 家事助理服務

我們都不希望老人在家變的沒事做,他們能自己來的話就盡量讓他們去做,但因生理上不便的話,由服務員替老人代勞,例如:清潔,洗澡,準備食物,扶持看病或是陪伴他們聊天,下棋...等等,以至於在家不會孤單

  • 社區老人飲食供應服務
  1. 食物集中採購分送:調查老人日常生活所需的食物(牛奶,蛋,米,醬油,鹽等等),集中採購好後,在分送到各家
  2. 午餐供應:將作好的飯菜包成便當,送到老人家中,也可以集中在某一餐廳或活動中心,請老人走出家中,大家一起共餐
  • 家庭訪視

以無子女的獨居老人或老年夫婦為主要對象;目的在於別讓老人家獨自在家中,增強老人的社會互動能力,也可提供必要的協助與服務

  • 電話訪問

每日以電話訪問單身老人,探詢老人獨自在家中的起居狀況與安危,遇到緊急狀況可提供即時的協助

  • 諮詢輔導與資訊提供

提供老人各種資訊,例如居家照護的轉介,社區中大大小小的活動,社會救助資源...等各種資訊

  • 健康檢查與保健服務

社區內的衛生所應定期位老人辦理健康檢查與保健服務,一般疾病免費醫療,病源控制與追蹤,目的在於維護社區老人的健康

  • 日常生活特殊用具的供應

對於生理上有缺陷的老人,需要一些特別設計的用具(輪椅,床,便器...),以廉售,租借或免費的方式供應

  • 臥病老人的短期服務

老人家臨時生了病,沒辦法馬上找到療養機構住進去,這段期間家人中照顧又有困難,即可請短期的居家照護服務

  • 老人自強活動

讓老人家從事一些休閒活動,像是爬山,跳舞,看書,繪畫,手工藝...等等,可以幫助老人思考,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最重要的是不會讓他閒閒沒事做而感到無助

居家照護的需求

設置居家服務支援中心

為協助各縣、市政府積極推動老人居家服務,本部除於八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函頒「加強推展居家服務實施方案暨教育訓練課程內容」外,並鼓勵各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區)公所普遍設置居家服務支援中心;作為社區推展居家服務,或提供家庭照顧者諮詢或轉介服務,並就近提供居家服務員相關支援服務的據點,以期更有效率提供老人周全的福利服務。截至目前為止,已設置109所,提供社區居民第一線社會福利服務。

中低收入老人住宅設施設備補助改善

為鼓勵老人留養家中,補助中低收入老人改善、修繕其現住自有屋內衛浴、廚房、排水、臥室等硬體設備,俾維護其居家安全,每戶最高補助新台幣十萬元,已核准補助者,三年內不再補助;租借住宅者需簽約三年以上,九十年度起該項工作業由行政院主計處社算 至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自行辦理。

提供老人服務的專業人員所需的六種感受

Nolan(1997)提出的報告中,在照護性的關係中,老年人與照護者都需要有以下六種正面的感受,才可能在服務的過程中,提升雙方的生活品質

  • 安全感
    • 對老年人 生理與心理的需求受到重視,並且覺得遠離威脅,傷害,恐懼,疼痛
    • 對工作者 安全的工作環境,不受到暴力和騷擾的威脅,工作受到肯定,情緒得以紓解,並在一個支持性的組織文化中學習
  • 持續感
    • 對老年人 個人一生的閱歷和獨特的過往受到重視,並賦予現在生活的意義,以及面對未來的準備;將過去,現在,未來放在生活脈絡中串聯起統整的可能
    • 對工作者 在生涯的發展過程中有與老年人相處,有正向的經驗,而且在照護的環境中也可以有學習的角色模範
  • 歸屬感
    • 對老年人 有機會與他人,團體或社區發展出有意義的關係,而且覺得自己也是團體的一份子
    • 對工作者 覺得自己是團體的一份子,有特定的貢獻與受到肯定
  • 意義感
    • 對老年人 有機會從事有意義的活動,積極正向地運用時間達到目標
    • 對工作者 有一個明確清楚的治療方向和目標
  • 完成感
    • 對老年人 有機會以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認為有意義的目標(並非他人設定的目標),而且對結果感到滿意
    • 對工作者 有能力提供好的照護服務,並對自己的付出感到滿意且值得
  • 重要感
    • 對老年人 覺得有人在意他,而且自己對別人而言也是相當重要的人,存在的價值受到自我或別人的肯定
    • 對工作者 目前從事的工作不只是老年人,對於專業或自己都是相當重要的

(老人照護工作-護理與社工的專業合作。洪葉。2004年1月)

居家照護的未來趨勢

一個人在這個環境中出生,成長,看著自己的子女長大,如果能留在此地,生活在他所熟悉的環境中,加上適切的照顧與關懷,這樣比離開家人與親朋好友到一個陌生的機構中去接受照顧還要來的人性化

居家安養是較符合我國老人安養之理想模式,也是老人認為最理想的養老方式,家庭照顧老人主要困難在於照顧人力不足,缺乏照顧知識、社會支持及情緒調適等,為協助家庭積極發揮奉養老人的功能,並克服相關障礙,使老人在擁有高品質的居家服務下就地老化。

  • 建立居家服務及家庭支持資源體系
  1. 補助並鼓勵各地方政府結合民間單位共同推展居家服務
  2. 適時辦理居家服務員及家庭照顧者相關教育訓練
  3. 廣設居家服務支援中心,以提供老人持續、周延的服務
  4. 舒緩家庭照顧者的壓力
  • 強化社區照顧服務輸送網絡

為補強居家安養不足或需求,社區資源體系的介入是必要的,用以彰顯社區安養與居家安養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之效。雖然現在已有很多照護措施,對於需要工作的家人而言舒緩了不少壓力或情緒,但是在老人社區互動上仍須加強,末來仍應繼續強化社區照顧資源網絡的相互聯結,整合相關福利服務輸送體系,俾能落實老人福利的增進

參考資料

  • 內政部社會司網站http://www.moi.gov.tw/dsa/
  • 老人照護工作-護理與社工的專業合作。Mike Nolan,Sue Davies,Gordon Grant 著。萬育維 譯。洪葉。2004年1月
  • 老人問題與對策。徐立忠 著。桂冠圖書。1989年1月
  • 老人福利。白秀雄 著。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