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之機構照護——以台中縣信義老人養護中心為例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謝謝你在前言的分享,我很喜歡聽人內心的反思。但在正式的報告中,尤其是首句,並不妥當。

(也許在結語時會較OK!)你可以試試怎樣在理性的條目中加上些許的感性,而不會失了主軸。
首句宜直接切入「老人之機構式照護」,請參考如何寫出好條目。
你的重點,會在「老人之機構式照護」,以及「台中縣信義老人養護中心」如何做,
而不是介紹「服務模式」。
老師給的建議,請參考改進。
機構照護之定義,就不用再說到其他的照護模式了。
4 「機構照護之定義」這樣就很清楚,但你不可以將別人所寫的照章全引,會有抄襲的問題。
訪問大綱,以及他們的回答,不能當做條目的(主要)內容,要重新安排,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像是你們在「信義老人養護機構」中所寫的,就比較好。

前言

台灣的長期照護政策在過去十年來有相當多突破性的發展,政府部門在此十年中,投入長期照護資源發展的經費隨之提升。政府企圖達到「注重居家照護,維護家庭功能、整合照護體系,強化專業協助、增設多元化機構,提供持續性照護,確保長期照護品質,促進老人生活品質與尊嚴、建立自助人助觀念,兼顧個人與社會責任」。 在這次的報告中,我們選擇了老人來做報告,一方面是想看看在快速老化的社會當中,如何做因應,一方面也是因為這是沒有接觸過的領域,所以想嘗試、想了解。希望透過這份報告讓我們可以更了解老人在機構裡怎麼生活,怎麼調適心態,怎麼在機構裡互動。

機構照護之定義

一般照護的服務模式可分為機構式、社區式及特殊性之三種服務。 由於我們所介紹機構的服務以機構式為主,所以不另外再贅述其他服務模式,若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1] 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

  • 一、 機構式長期照護服務模式:

所謂機構式的服務指的是24小時皆有照顧人員照顧老人家的生活起居,又可分為:

(一)護理之家:對象為日常生活上須協助、或是插有管路(尿管、氣切管、胃管)的老人家,通常是由護理人員負責,24小時均有人員照顧,屬於護理機構。

(二)長期照護機構:收住的對象與護理之家相似,亦是24小時提供照顧服務,不同之處是負責人非護理人員,但也有部分的護理人員在長期照護機構中,只是人數沒有像護理之家那麼多,屬於老人福利機構。

(三)養護機構:收住生活自理不便,但不帶有插管的老人家,同樣屬於老人福利機構,只不過現在的養護機構有些老人家插管還是照收。或許是為了增加機構的「多元」,所做的決定,但畢竟還是在少數,令人不由得擔心這些長者是否在機構中的生活過得有品質。

(四)安養機構:收住日常生活能力尚可的老人家,例:可以行走、或是無失智症狀的長者。屬於老人福利機構。

訪問大綱

受訪日期:

受訪時間:

受訪地點:台中縣私立信義老人養護中心(台中縣東勢鎮東崎街387號)

受訪者:臺中縣信義老人養護中心之社工員

訪問者:劉佩璇

紀錄者:張尹俞

拍照者:黃若依


感謝貴機構撥時間接受我們的訪問,因為我們的作業:社會工作概論需要一份有關此議題的訪視,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將會詢問一些問題,請您可以輕鬆的接受訪問,不用覺得太緊張。至於我們是第一次做這種訪問,假如有哪些問題問的不夠周到或是有不對的地方,敬請見諒。


1.請問貴機構社工員與志工是如何和貴機構長者做溝通?有無語言上的困難?

A:基本上,都用台語和國語溝通為主,客語為輔,目前沒有語言上困難。

2.請問貴機構長者送來機構前,如何過生活?送來機構後是否有得到他們所想要的服務?

A:有些長者是在醫院住一段時間後,轉介而來;而有些長者是由家人送來,因為家人無法24小時專業照顧長者,達到長者所需要的服務,所以選擇讓機構照護。

3.請問社工員在貴機構至今所碰過最棘手的案件?如何調適自己心情重新面對長者?以及在此案件中,感到最難處理的環節?

A:目前並沒有處理過太棘手的案子,只有處理長者財產分配問題時,覺得比較因難。因為這位長者是榮民身份,榮民退休的撫卹金和積蓄存款,兒女會想要分配財產,但由於家屬人數過多,意見不一,無法順利地達到每位家屬的期望。也為了長者是否送到機構來安養爭執多次,而經由機構的多次溝通與調解,家屬們才達到共識,讓長者順利進住。

4.在上次的訪問中,您有提過曾有長者為洗澡事件爭吵,甚至打架,可否請您再次說明事件始末?以及貴機構如何處理?

A:大部分的長者都無法自已清洗自己的身體,而都必須由照服員幫忙清洗,但長者基於不想讓他人看到自己的身體而抗拒,但因為照服員的細心,現在許多長者都搶著要讓他洗澡,也曾因為洗澡順序事件爭執,而我們的處理方式是由抽籤決定洗澡的順序,因為是由長者自己抽出,所以長者較能接受也願意付出時間等待,也順利解決了洗澡事件。

5.請問貴機構長者是否對異性社服員較偏心?例如:餵食,是不是會比較容易接受異性的幫助?可能的原因是…?

A:因為就算是一般人也會對異性較有興趣,何況是身為長者,當然他們也會希望服務他們的是屬於異性者。

6.在上次的訪談過程中你曾提到有長者本是民間信仰,來到機構後,卻變成基督教信仰,請問為何會有如此的轉變?

A:因為信義老人中心是個基督教信仰的中心,在每個禮拜五都會有牧師來為長者朗誦聖經。或許是長者在這樣的洗禮下,而有所轉變吧 7.請問貴機構,若有長者病死、老死在機構內,請問機構的處理流程?以及該怎麼調適機構內的其他長者心情?

A:在長者出現一些特殊症狀時,機構會將長者移到上樓層,而在長者過世時,會由電梯直接送至地下一樓停車場,再由機構醫護車載至醫院,通知家人處理後事以及節哀順變。如有長者問起,機構社工員會說昨晚有家人來接他/她回家了。

8.請問當貴機構長者無法適應機構內的生活時,社工員如何處理此案件?

A:長期的輔導和做心理建設,也請家人時常來看長者,別讓長者有被遺忘的感覺。注重長者的需求。

9.請問貴機構志工制度和訓練如何制定?

A:先接受基礎訓練,再接受特殊訓練20小時。

10.請問貴機構長者與長者間互動情形?與社工員互動情形?與照服員間互動情形?

A:長者間互動還算良好,有些長者進機構後,結識了好友;與社工員和照服員互動情形也良好。

11.請問貴機構是否會替長者定期安排義剪?健康檢查?若有,請問多久安排一次?

A:會安排義剪和健康檢查,大概一個月至一個半月間會安排一次。

12.請問貴機構是否有限制長者上床睡覺時間?若長者不服從的話,是如何解決?

A:有。不服從的話會先安撫他,並以漸進的方式讓他願意回到房間睡覺,若還是不服的話,會依狀況而定。例如:有吃藥一定要有睡眠的長者,就會以一邊行動一邊安撫的作法,將他帶回房間。若是較健康者的長者,就會開放一樓電視給他們觀看。

13.請問貴機構是否有定期安排長者外出散步時間?若遇下雨,又以哪些管道來達到同樣健身的效果?

A:沒有固定的外出時間,但在機構內,會安排一些互動的活動,ex:簡易早操。天氣好的時候,加上志工人力足夠,最會安排一些戶外走動的活動,但這些都是要事先了解當天有多少志工才可以擬定的。若是遇長期下雨的話,能走動的就會在有工作人員在旁陪伴下,自由的在房裡走動,其餘行動不便者,會做些按摩操幫他們舒緩身體。

14.請問貴機構是否有人手訓練不足或人力資源缺乏之狀況?如果有,請問如何改善?如果沒有,請問如何預防?

A:目前機構的人員配置大致OK,機構也一直都很歡迎志工的加入。

信義老人養護機構

台中縣信義老人養護機構是一所將社區和機構照護結合的機構,但仍以機構照護為主,社區的照護為社工員和照護員一起到案主家,服務長者,據社工員所述,社區中的老人不願到機構,是因為他/她們害怕離開自己所熟悉的地方,但礙於身體不好,又需要專業的照顧,因此,委託機構至家裡做社區照護。

在每天的中午時間,是機構最忙碌的時候,因為是長者吃飯的時間,而機構會視長者的牙齒狀況,看長者是否能咀嚼,而決定餵食狀況,由營養師專業調配。

而機構另有提供為長者作復健的時間,因為長者的身體機能一直在退化,而臥床或坐於輪椅上的長者,需要長時間的復健,身體才能維持原有的機能。機構所提供的復健有:電療、紅外線和簡單的肢體復健,而在每個禮拜二、五下午會有專業復健師來診斷長者的復健狀況。

社工員指出,不管是誰,到了老年的時候,最害怕的一件事通常是死亡。機構長者他/她們所害怕見到的不外乎是死亡,社工員表示,在長者來到機構前,可能是從醫院轉介或是家裡的兒女無法24小時的專業照顧,才送來機構。而在長者身上,可能會有一、兩種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等,而這些慢性疾病都是經由長時間的累積,才發病的,並不是來到機構時,才病發的。而當有長者在機構裡病發時,機構會將長者移到最上樓層的病房,當長者往生時,機構會將往生者經由電梯送至地下一樓,再由機構送至醫院。不會讓機構中的長者看到,若有長者問起,社工員會回答,他可能已經回家了。不為長者在心理留下陰影。

機構在每個禮拜五上午固定有唱詩班的牧師來為長者朗誦聖經,為的是提供長者在心靈上的精神支持,希望長者們透過宗教的寄託,可以找到更好的心靈力量。曾有長者原本無宗教信仰,而在上唱詩班的過程中,轉而信奉基督教。機構沒有硬性規定強迫入指定信仰,只是希望長者在最後一段生命旅途中,可以有個精神信仰提供給長者。

志工制度:機構裡大約有10多位志工媽媽,他們會定期地來為長者服務,例如陪長者聊天、談心或進行餵食的動作。這些志工都是經過基礎訓練和特殊的20小時訓練,才可以上前線為長者服務。

機構為長者舉辦各式各樣的康樂活動,有搓湯圓、或是包粽子…等,讓長者不會覺得機構生活空虛無聊。

機構希望對長者來說,機構不再只是機構,而是他/她們的另一個家,而打造一個充滿溫暖和樂的大家庭。


在這次的訪問過程中,我們想了解的不只是養護中心在做些什麼,我們更想知道的是,養護中心他們做的是否符合長者的期望。曾時有所聞某些機構會將不文明式的照護方式用在長者身上,使長者痛苦萬分,例如:有攻擊性的長者,若不將他綁住就會動手傷害別人;或是行動不便但意識清楚的長者,外籍看護當眾脫下長者衣褲,幫長者清理大小便,完全不顧長者的心情。 看得出來,信義養護中心做的很好,舉辦很多活動與長者們一同同樂,但我想在餵食方面才是機構真正該用心的,聽學生志工說,她剛開始很剌激,因為一進去,就得餵老人吃飯。這令我大吃一驚,難道不用專業執照的護理師餵嗎?雖說餵食是個簡單的工作,將食物送進長者嘴巴裡就好,但若老人一不小心吞嚥無法正常,不小心噎著了,這豈是一名學生志工所負責的起的?!只是,護理師沒有那麼多,無法一一親自餵食,不然,長者可能會等很久才輪到他/她們吃飯。不過,大家似乎慢慢接受沒有護理師餵食,長者也吃的很好的想法,我也沒有要一名長者配置一名護理師,只是我覺得,機構的志工訓練是否能做的確實,才是真正令人所擔心的。

結論

社會大眾對老人的看法,許多偏見來自於文化或社會期待老人的刻板印象。而隨著人口逐漸老化,老人議題逐漸被受重視,有關老人福利機構也越來越多。記得在志願服務報告時,有位學姐訪問老人機構,她說了一句話:「每個人都會老!」可惜的是我們都沒老過,不知道「老」是怎麼一回事,有些時候,我們只懂,該為未來的生涯做些規劃,只是,計畫趕不上變化,如果有一天,真的變成了老人,而生活沒有辦法自理時,是否真的能接受到養老院或是機構去過生活,亦或是接受無奈的命運安排呢?或許是待在離自己家較近的機構裡,較有安全感吧,至少,不會有種我是被遺棄的感覺。我們介紹的這個機構,是專門接收在台中縣的老人,是只有侷限在東勢、神岡這些地方的老人,這會讓長者有種還是待在家的感覺,至少想家的時候,再看看窗外的一景一物,仍舊是自己所熟悉的,心中總會安心些。

參考文獻

http://www.ltcpa.org.tw/public/choose_01.html 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

社會工作概論理論與實務/萬育維編著.--台北市:雙葉書廊,2001【民90】

新台灣社會發展學術叢書-長期照護篇.允晨文化,2001【民90】


http://www.sh423.org.tw/index2.htm 信義老人養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