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行政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社會行政也可稱為「社會工作行政」或「社會福利行政」,是現代國家公共行政之一的重要部門。它是一種轉換社會政策為具體的社會服務及累積轉換的經驗,以建議修訂社會政策。在連續動態的過程中必需付諸行動,彼此信賴與扶持,運用協調與合作來管制人力及物質資源,以便能達到共議的目的或目標。(蔡啟源 譯,民87)

4 「內政部社會司」資料的引用怪怪的,「起源與發展」那段應不用由李增祿老師的書來的吧!
  「內政部社會司」此筆引用已改為「白秀雄 著,民78」。「起源與發展」的建議不太懂,可否請老師說明白一點?

社會行政的起源與發展

起源

  • 二十世紀現代國家,以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促進人民生活安樂為主要目標,且認為建立福利國家是國家的最高政治形態。
  • 社會福利與行政來至於個人與社會的需要,如食衣住行育樂等。
  • 由於宗教的興起,宗教的皈依成為了人類照顧貧病弱者的動機。
  • 1531年頒訂法律規定徵收救濟品由地方政府分發,為政府第一次救濟貧民的措施。
  • 建立貧民救濟監督員制,為國家設立機構辦理救濟行政的開始。
  • 1601年伊麗莎白女王所頒行的濟貧法,成為各國公共救助行政的淵源。

工業革命後的社會行政

  • 工業革命早期,英國的社會政策較著重照顧地主、廠主及商人的利益,卻而壓制勞工,其中以童工最為嚴重。人道主義社會改革家歐文等人,發起要求對童工加以保護,乃英國政府於1802年頒布「健康與道德法案」,為英國保護童工的開始。(李增祿 著,民84)
  • 由於濟貧法尚未妥善又受工業革命的影響,失業情形漸多;在1868年成立了慈善組織會社(COS),以協調政府與民間的各種慈善組織活動。
  • 從早期的慈善施捨形態,轉而發展為政府的重要政務一環。
  • 強調「個別化」的觀念,促成了社會個案工作的建立;也奠定了社區組織發展的基礎。
  • 社區睦鄰運動的興起,為歐美所歡迎的社區改革運動。
  • 以動態的觀點與程序來從事社會工作的專業服務,因為服務的對象是人,所以社會工作必須是動態性的,也才能確保服務的功效,則以上的觀點對社會福利與行政發展皆有極大的影響。

現代福利國家的社會行政

  • 隨著工業化、都市化和經濟快速成長,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像人口移動、技術改革、社會制度、生活規範範圍等方面的問題,而產生了社會福利需求與供應。
  • 現今社會福利流行兩種基本概念:「剩餘性的」與「發展性的」。
    • 剩餘性的:認為社會福利設施是一種剩餘的角色,只有在正常的社會結構崩潰時才會發揮其效用。
    • 發展性的:認為社會福利設施是現今工業社會的首要功能,與其他各種的社會制度共同建設一個民生安和樂利的社會。
  • 由消極的發展為積極的措施。
  • 從事後的補救發展為事先的預防。
  • 從隨意施捨發展為著重事實的探究與問題的分析。
  • 從對少數人的服務發展為社會大眾的服務。
  • 從少數人參與服務發展為大眾參與。
  • 從地方性發展為全國性的計畫與組織。
  • 從非專業發展為有效運用專業方法。

(李增祿 著,民84)

社會行政之功能

  • 多層面功能
    • 制度層面:執行與轉化社會目標。
    • 管理層面:資源的安置與籌措,結構的規劃設計與協調,並指導人員發揮高度的效用與努力。
    • 技術層面:福利受益人之諮詢及物力資源之提供,以達到組織目標的整合與執行。
  • 綜合性功能
    • 問題調查與研究。
    • 政策研究與制定。
    • 社會方法的創立、修訂及廢止。
    • 社會福利方案的規劃與設計。
    • 社會福利制度方法之研究。
    • 社會福利工作體系的建立與運作。
    • 社會福利工作的管理與督導。
    • 機構工作人員的訓練與管理。
    • 福利資源的開發、運用與維護。
    • 社會福利運動的提倡與推動。

(廖榮利 著,民77)

社會行政程序

  • 計畫:社會行政人員對社會工作機構的目標、任務職責及政策決定與說明加以深思的歷程。(白秀雄 著,民78)
    • 決定行動主題。
    • 蒐集事實。
    • 根據目標與政策訂定方案與服務設施
    • 分層計畫,包括機構整體各部門及各個工作人員等各層次的計畫,且三者須有連貫性。
    • 計畫期限
    • 計畫執行時,須考慮特殊事故發生。
  • 組織:建立正式機構,並由機構安排工作及界定與協調以完成機構的目標,經由分工合作、分層負責等方式,有效發揮專業服務的實際功效,提供對民眾所需的服務。
  • 人員部署:一個社會福利機構要達成其目標和功能,必須擁有專業的社會福利工作人員,所以對機構的人事功能及對工作人員的任用與訓練是一件重要的事務。
  • 領導與溝通
    • 領導:有卓越的領導能力才足以有效指揮。社會行政人員需採以民主式的領導,而工作人員對受助者應以民主方式提供服務,在社會行政人員在領導工作人員的過程中,必須合乎專業倫理與專業方法、尊重工作人員的人格和創造力等。
    • 溝通:為領導程序中最主要的技術。採雙邊式的溝通是社會工作機構促進工作關係合諧與達到目標的有效途徑。(白秀雄 著,民78)
  • 督導與訓練:使機構達成社會工作專業中的行政與教育職責等功能以確保對受助者的服務品質,所進行的一種持續性督導訓練方法。
    • 督導:可依團體或個別的形式進行一種技術性的傳播、合作與教育的過程。
    • 訓練:具有技術性且重複灌輸同一動作技術使其達到一定的標準。
  • 協調與控制
    • 協調:一種分配與指導各單位的人員、功能、專長與空間且建立彼此互惠關係的活動,使機構的各單位及各個工作人員之間能相互連結、形成共識,以發揮整體功能來達成機構的目標與任務。
    • 控制:使執行的事物可在內、外在的壓力之下足以管制而達到平衡或預期的效果。
  • 政策管制:著重政策的管理與控制,應以人民和社會的需要為前提,來達到社會服務與社會利益之政策。
  • 公共關係:能夠獲取民眾的物資提供與精神支持及社會大眾對社會福利的關切與了解,且建立對社會福利機構的良好印象與措施,以及對社會福利政策和理想的積極貢獻。

(江亮演 洪德旋 林顯宗 孫碧霞編著,民89)

  • 報告與預算
    • 報告:社會福利機構須將整個社會行政的實施過程或工作成果依據有系統的紀錄、說明、統計及研究提出報告以示負責。此外,報告的作用也可作為工作的紀錄,以備考查;另一方面則可以用來爭取相關人員的支持了解和參與贊助,使社會工作可以繼續推展。
    • 預算:是社會福利機構的經費編列,社會工作者對經費必須合理的分配運用且有效執行,使機構才能夠有效的推展業務。此外,預算也須建立一個良好的會計制度、年度的帳目、審核手續,以確保經費的用途不違反機構的目標或政策。(白秀雄 著,民78)
  • 評鑑:以客觀的態度、科學的方法,實施一種有目的及對於社會工作成效的評定或鑑定,評鑑的方式可分為形成性評鑑與總結性評鑑。(林勝義 著,民88)

有效行政基本原則

  • 接納:領導者與員工須相互接納、彼此鼓勵,使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專長及資源,能協助機構有效的提供服務。
  • 民主參與機構政策之制定與執行:將工作人員的工作表現納入為行政的部分。
  • 開放溝通:使用雙向溝通可提升行政政策、執行效率等,以達到健全的行政架構。
  • 專業責任:須依據專業實務標準,對高品質的服務負責。
  • 資源運用:機構須明確及有效的運用資源,以獲取社會大眾的信任。
  • 目的關係:機構與工作人員須建立有效、有目的的工作關係。

(蔡啟源 譯,民87)

社會行政的範圍

  • 我國社會行政範圍包括:綜合業務、婦女福利、老人福利、身心障礙者福利、社會救助、社會保險、人民團體、合作事業管理、社區發展、兒童青少年福利等。(白秀雄 著,民78)
  • 依福利工作的內容來區分,社會行政的範圍又可分為一般社會行政、一般人民團體、兒童福利、青少年服務、家庭服務、醫療社會、學校社會、犯罪矯治、勞工福利、工廠社會、老年福利、休閒娛樂服務、就業服務、國民住宅服務、公共救助、社會保險、家庭計畫、傷殘重建、社區發展、社區心理衛生、精神病理社會、婦女社會、其他福利設施等。(江亮演 洪德旋 林顯宗 孫碧霞編著,民89 )

社會行政適用職系

  • 各級政府社政單位之社工人員
  • 普通行政人員,如村里幹事等
  • 人事行政人員
  • 社會教育人員、學校社工人員
  • 幼教行政人員
  • 法院觀護人、輔導員
  • 勞工行政、兵役行政、邊疆﹙族群﹚行政

(亞洲大學社會工作系網)

參考文獻

  • 社會工作行政:動態管理與人群關係。Rex A. Skidmore原著。蔡啓源譯。雙葉書廊有限公司出版。民87。
  • 社會福利行政。白秀雄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78。
  • 社會工作概論。林勝義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88。
  • 社會福利與行政。江亮演 洪德旋 林顯宗 孫碧霞編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89。
  • 社會工作概論。李增祿主編。巨流圖書公司出版。民84。
  • 社會工作概要(含社會行政 勞工行政)。廖榮利著。先鋒打字印刷有限公司。民77。
  • 亞洲大學社會工作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