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團體工作之技巧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社會團體工作發展到現在,已經有許多不同的技巧被提出。大致上可分為兩種類型:程序技巧(procedure skills)與互動技巧(interactional skills)(曾華源,民91,引用Prenell)。程序技巧是指團體工作如何安排時間、活動、地點、成員等等,及確定團體工作的目標與評估方式等等。互動技巧是指個人與團體之間交流、溝通的反應;例如接納、尊重、真誠、支持、設限、指引等。(曾華源,民91)。必須要有社會團體工作的技巧才能讓社會團體工作進行的順利,並且讓成員間的互動良好,這樣才可以使目標完美的達成。

4 寫這個條目的方式最少有兩種,一是你定義所說,分在程序技巧及互動技巧之下;
另一是你內文提到,在「團體工作之實施過程」中逐一提到。兩者皆可,但你各寫一些就不太好了。
參考文獻格式不甚正確
4
撰寫內容請扣緊主題

團體工作方案之擬定

在擬定團體方案的時候,應該要考慮許多因素包括團體的問題與情況,這些都必須要在擬定時所要思考到的。

  • 團體的主要對象是哪些成員?為什麼要舉辦這個團體?團體的需求是什麼?
  • 團體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團體工作者希望成員在團體中獲取哪些東西?
  • 團體的主要焦點是什麼?是屬於何種類型的團體?是教育性、成長性、相互分享性或是讓成員間行為改變的團體,還是針對特殊的問題?團體是長期性或是短期性?
  • 團體成員的人數多少?每次聚會舉行的時間和地點?團體要進行幾次?每次要間隔多久?是開放性或是封閉性團體?同質或者是異質?成員是自願性或是非自願性參加?
  • 怎樣選擇團體的成員?要以何種方式選擇與過濾成員?
  • 團體成員將會獲得哪些經驗?團體開始前領導者需要建立哪些規則?
  • 在團體中將提出什麼主題?到何種程度是由團體成員決定還是由領導者決定?
  • 成員在團體中將有什麼危險?領導者在團體中如何保護成員避免這些危險?

(曾華源,民91;劉曉春,張意真譯,1997,Kenneth E. Reid原著)

 這段的文獻引用妳要寫的是劉曉春和張意真翻譯那本書的原作者,而不是寫劉曉春,張意真譯

團體工作的籌備

  • 團體目標確立:

清楚地了解及思考並且訂定團體是要提供哪種類型的服務與方案,讓團體有個明確目標,才可發揮團體活動的特質,也必須從年齡層來區分要以何者作為工作對象,以及計劃評估整個團體從開始到結束需要多少的預算,及進行活動中所需要用到的器材有哪些,還有團體工作運作時的各個相關事務,都是必須規劃進去的。(葉楚生,民76;曾華源,民91)

  • 團體大小:

成員人數會影響到團體互動的效果,所以需要先考慮此團體是朝哪種目標,決定參與人數的多寡,以及需要成員間彼此互動的程度、社會發展需求等等,還有團體聚會時間的長短。團體人數最少7人,最多20幾人,例如:治療團體7~9人最佳,教育團體7~20幾人。(白秀雄,民81;曾華源,民91;劉曉春,張意真譯,1997,Kenneth E. Reid原著)

  • 成員選擇:

選擇成員時除了考慮同質或異質外和開放性或是封閉性團體,還要參考年齡(兒童、青年、老人族群)、性別、教育程度、職業等等的因素。 團體如果是同質性容易建立起共同的團體意識以及約束力,維持團體成員的穩定性;反之,異質性團體成員間的差異可以有多方面的刺激,保持團體成員的活力。可以在同質性中參雜一些異質性但不能太多,否則會破壞團體的穩定。 開放性團體是長期性的聚會,成員可以在需要時加入,持續有成員的加入與退出,但不容易發揮團體功能;反之,封閉性團體一開始就已經確定人數不可臨時加入,如果成員一直離開團體就無法繼續,但成員間較有凝聚力與認同感。(白秀雄,民81;曾華源,民91)

  • 聚會地點:

聚會地點要考慮到交通的方便性與場地是否都在相同的地方,這兩項因素會影響著成員的出席率。聚會場地空間要有隱密性,成員才不會被打擾也比較有安全感。場地的大小要視人數而決定,如果成員人數少不要選擇太大的空間,會造成成員間彼此的疏離感、互動也會減少;如果成員人數多選擇較小的空間會讓成員感到有壓迫感與不自在。(白秀雄,民81;曾華源,民91;劉曉春,張意真譯,1997,Kenneth E. Reid原著)

  • 聚會時間:

每週至少1~2小時讓成員不會因為聚會時間相隔太久而彼此陌生,也需要把成員的生活情形、職業考慮進去,才不會因為時間安排的不恰當,導致成員的出席率降低。依據團體目標訂定期限,例如:社會發展性團體2~4個月;治療性團體最短1年、最長2年。聚會地點與時間都要相同以便於成員的記憶。(白秀雄,民81;曾華源,民91;劉曉春,張意真譯,1997,Kenneth E. Reid原著)

團體工作的組成

可依據下列各種不同種類而有所區分:

  • 性別
  • 年齡
  • 婚姻狀況
  • 智力程度
  • 教育
  • 社經地位
  • 自我強度
  • 問題類別

組織團體工作

可依據下列各種不同種類而有所區分:

  • 同質性團體
  • 異質性團體
  • 封閉性團體
  • 開放性團體

社會團體工作之實施過程與基本技巧

  • 團體初期:

目標建立 (社會團體工作)、成員選擇、團體大小、聚會地點、聚會時間,這些條件來構思團體的結構;工作者需要討論要以何種方式招募成員,例如:網路資訊、平面海報。初次的聚會中讓成員與工作者彼此認識,也訂下團體的規定以及讓成員了解團體的目標及規劃。團體工作者在此時是團體的重心,團體領導技巧也是相當重要,工作者對成員要顯示出同理心、真誠、關懷,讓成員感受到工作者對他們的重視與尊重。工作者與成員談話時需要耐心的傾聽與直視對方的眼睛,才能與成員有信任感的建立。在團體初期,工作者必須讓團體產生凝聚力,凝聚力包含成員與成員間的吸引、團體工作者對成員的吸引,以及團體計劃與團體安排的活動的吸引力大或小,這些都會造成成員的凝聚力好或壞。在團體中溝通也是重要的課題,但討論時成員只有一、兩個人討論時,這時工作者可以提供建議或協助沉默的人,並且鼓勵沉默者說出自己的想法,例如:鼓勵沉默者說出想法慢慢引導他,或者是換個不同的方式問沉默的人,讓沉默者可以經由領導者的引導產生共鳴或建議。此時,也要與成員訂定團體規範,讓團體規範成為在團體中無形約束成員的標準,例如:規定成員要遵守保密原則,成員間互相分享事情時不能對團體以外的人訴說,尊重別人的想法與心情,這樣才能使成員在團體中不受到傷害。(萬育維,民90;曾華源,民91;劉曉春,張意真譯,1997,Kenneth E. Reid原著)


  • 團體中期:

工作者在團體初期時就與成員間的關係建立在信賴上,團體中期成員間已經有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互動也較頻繁,此時成員間的差異性也會顯現出來,會有許多問題行為產生。工作者必須用理性來包容以及協助團體面對困境,以誠實和尊重的態度面對成員們,讓成員間的差異性成為互相補足的而不是衝突的,這樣就能增進彼此的信賴程度,也依照團體中之治療要素耐心的解決與面對成員抗拒行為,讓團體持續發展下去。(萬育維,民90;曾華源,民91)


  • 團體後期:

團體結束前幾週,工作者必須預先告知成員讓成員有心理準備,以避免成員反應過度與不適應。工作者此時需要讓成員回顧在此團體中成長了些什麼以及讓成員評價目標達成的程度,處理成員間分離的情緒,與成員討論此團體對成員未來的發展和影響。團體結案後,工作者必須將記錄整理成總結紀錄,以便於日後參考及評價之用,讓工作者思考以後舉辦類似團體時所需要做的改進,以及給其他工作者參考此團體的優缺點。紀錄也是讓工作者了解成員的情形有無在團體中成長,並且觀察到成員的個人狀況,讓工作者可以藉由紀錄更加深入認識成員的另一面。(萬育維,民90;曾華源,民91)

團體基本技巧

治療的人際關係技巧

  • 要做一個有能力的社會工作師,是能將人與人之間良好的相處方式及人際關係運用在治療上,同時也將這些技巧使用在助人的關係中,以便帶來正面的治療結果。有很多的社會團體工作者在個人的生活中,有敏銳的觀察力及細心的關心別人,但是卻不能將這些技巧運用在工作上,例如:一個團體工作者,在了解人格理論方面有特殊的天賦,但是當他面對到一個在人格上有問題的案主時,卻無法有效的運用其天賦。

溫暖和尊重

  • 一個團體的領導者,必須試著嘗試創造一種良好的氣氛,才能夠使得成員在團體之中感覺到被保護、被尊重及安全感。團體工作者也可以透過非語言來傳達溫暖的態度,例如臉部的表情、姿勢、聲音、身體的親近等等。溫暖並不代表團體工作者是被動的、仁慈的、溫順的形象,而是需要保護每個成員,讓個案在治療的情況之下沒有焦慮存在。一個真正尊重案主的團體領導者,視每個案主的想法和行為為一個有價值的獨立個體。一個真正關心案主的團體工作者,對引起案主社會和心理困擾的行為和態度會真成的去了解和給予案主意見。

同理心

  • 同理心就是指能夠以對方的角度來了解對方,而不是以自己的角度。這是一種能力,能夠將自己放入別人的立場中,嘗試去了解別人的需要和感受。
  • 同理心的層次
    • (一)初層次同理心:當工作者使用初層次同理心時,團體工作者讓案主知道他了解案主的感受,初層次的同理心可以協助案主,以案主自己的角度去表達問題的情況。
    • (二)高層次同理心:當使用高層次同理心時,團體工作者傳達一個更深入的程度了解。高層次的同理心不只是了解案主的陳述,同時也要了解案主所隱含的意義,或是沒有完全表達出來的意思。
  • 表達同理心的問題
    • 假裝了解
    • 虛偽的反應
    • 不適當的語言

具體

具體是指在反應中,相對於模糊的意思,而是以清楚、詳盡明確的方式來做反應。透過具體的語言,團體工作者能夠確定自己對案主的反應,不會偏離案主的經驗和感受。

真誠

一個團體工作者進入案主之間獲團體之間是沒有帶著面具的,團體工作者能夠察覺出自己內心的感覺,並且適時的將這些感覺傳達給團體,為了真誠的對待團體,團體工作者需要勇氣和能力去實現自己對案主的承諾,並且對這些承諾保持著堅定不移的信仰。

傾聽

傾聽並沒有想像中的容易,而且也不是這麼容易做好,對於治療來說,傾聽是一個很重要的要素,一個社會工作者,無論是從事個案工作、家庭服務、團體工作、都需要能夠積極的傾聽。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我們的傾聽:

  • 身體語言:我們做的姿勢,看案主的方式,這些都可以從中表現出傾聽。
  • 記憶:記住案主每一次會談中所說的細節。
  • 詢問問題:問案主問題,並透過案主的回答,而加以做解釋。

團體工作的記錄和評估方式

  • 敘述記錄(故事式紀錄) :注重時間順序的記錄較費時費力的方法。
  • 過程紀錄:注重團體過程時成員間的人際關係的記錄也是較費時費力的方法。
  • 摘要記錄:採重點式紀錄可以提供工作者隨時檢討與查閱是一個省時省力的記錄。
  • 評價方式:工作者讓成員自我評量與反思了解參加此團體對成員有何收穫與建議,也從記錄中檢討團體需要改進的方向。(白秀雄,民81)

不論是何種紀錄在社會團體工作的之技巧都是重要的,因為要藉由紀錄了解成員間的差異性,成員所顯現出來的問題,也是讓工作者更加了解成員的一項重要資料。

參考文獻

  • (曾華源,民91,引自Prenell)李增祿主編,《社會工作概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91。
  • 劉曉春,張意真譯,1997;Kenneth E. Reid原著,《社會團體工作》,臺北市,揚智文化。
  • (葉楚生,民76)葉楚生,《社會工作概論》,同泰印刷局有限公司,民76。
  • (白秀雄,民81)白秀雄《,社會工作》,三民書局印行,民81。
  • (萬育維,民90)萬育維,《社會工作概論 理論與實務》,雙葉書廊有限公司,民90。
  • The Social Work Skills Workbook,Barry Cournoyer,Belmont, CA : Brooks/Cole ,c2000.
  • social work practice with groups:A clinical perspective Kenneth E. Reid 著,曾華源教授 校閱,劉曉春,張意真譯 民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