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本土化的定義「本土」就字面上的意義來看,當然與土地、地域性的時空發展有所關係; 也就是在某地域上獨有的特色,如文化、歷史、風土民情、自然環境、習俗信仰....等等, 在其土地上具有民族性的認同感。

4 內容與我的期待有差(沒寫到與社工有什麼相干),但其他OK

本土化特徵

我們應以「共同體」的概念來看待本土化。本土化雖強調台灣主體的思考,但不應形成一種閩南 獨霸的威權心態,因為台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社會共同體;本土化雖強調台灣優先的定位, 但不應拒斥與中國大陸建立聯結,因為兩岸在經貿上已形成一種皮毛依存的共同體;本土化雖強 調台灣精神的發揚,但不應固守意識型態拒絕與世界接軌,因為台灣已是世界地球村共同體之中 的一份子。所以,本土化的良性發展應是建立一種以在地認同為中心、以共同發展為目標的終極 人性關懷,而非狹隘的淪為一種本省化、閩南化、甚至成為政治人物權謀化的工具。(劉念夏,2001)

本土化的真諦

綜合而言,本土化的意涵,應該包括下列三點特質:

  • 本土化是價值取向的觀念,而不是僵硬的意識形態。
  • 本土化應該是強調台灣優先,台灣第一的價值取向,進而締造生命共同體的共識過程及其成果。

如果將本土化視為僵硬的意識形態,採取排他性的價值取向,排斥接受其他觀念與行為,勢必造成 更大的摩擦與衝突,不利我國社會的融和以及民主的發展。

  • 本土化應該是一股促進族群融和、深耕並激發民間的潛力和團結的力量,不應該成為狹隘對立的

分化工具(黃大洲,2001)。

本土化的社會面含意

本土化的社會面就台灣社會結構的發展過程來看,原屬不同地區的民眾,都已經在這塊土地上生 根立基;這裡的人民,不管其祖籍是原住民、閩南、客家或大陸各地,都已經鎔鑄成一個生命共同 體;鄰居、朋友、同學、姻戚以及事業上夥伴之間的往來關係,早已把我們融化成為血肉相連及休 戚與共的一家人。而身為社會工作者的我們,應該認識本土化,畢竟我國與外國在某些文化風俗上 是有所差異。本土化在社會面上是指針對當地的文化、民情以及各地對於社會工作者的需要而發展 出因地制宜的本土化社會工作項目。我們社會工作者需藉由對本土化的瞭解來使社會工作更加深入 我國各地,甚至是全世界。例如慈濟團體,對於社會工作的努力以及政府對於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 的政策執行,都是需要以本土化為依據,來執行社會工作,造福各地方人民。

本土化的最終意義

本土化最終的意義,假若我們將本土化的觀念擴展到世界各地,那本土化應該是全球化的內涵。 經國先生曾說:「團結全民,融和族群」,為本土化過程中不分省籍寫下最佳註腳。因此,真正的 本土化應該是以合作來取代對抗,以整體來取代個體,讓這裡的人民都能在一個生命共同體中彼此 珍惜,相互感恩,共創和諧多元的社會。本土化應該是一股厚植本土力量、促進發展的動力泉源。 此外,本土化的內涵絕不是要和任何區域或人群劃清界限,而是要在自信開放的基礎上,吸納不同 的文化精華,使台灣成為活躍的地球村成員。 台灣身為島國且長期以來受到海洋文化的薰陶,已經 孕育出開闊包容、冒險犯難的海洋精神,遍天下的商旅腳印可為明證。身為海洋子民,我們不應該排 除任何有利於本土發展的全方位接觸,全世界都該是本土化所應交匯包容互動的對象。假若我們抱此 觀念,那全球化將只是將本土化更加的擴大其範圍,涵蓋至世界的本土化。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 社會科學本土化:多元視角解讀,阮新邦 朱偉志/編(2001) ,八方(揚智代理)。
  • 本土化第五項修練,黃學誠/著(2000),世茂。
  • 社會學和本土化,葉啟政(2001),巨流圖書公司。
  • 國家政策論壇,論本土化的真諦,黃大洲(2001),第一卷第六期。
  • 國改評論,本土化的岐路與正途,劉念夏(2001),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基金會。

二.英文部份

  • L.S.Yang,The Concept of Pao as a Basis for Social Relations in China, in Chinese Thought and Instititions,ed.J.K.Fairbank(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7),29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