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心團體"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一、方法)
(一、方法)
行 21: 行 21:
  
 
'''(二)傾聽:'''
 
'''(二)傾聽:'''
係指領導者「全神貫注」於成員表達的語言與非語言訊息,而不做任何的評價與批判。領導者不僅保持沈默,且用耳去聽、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與覺察,一方面可明確區辨成員遞訊息的意義與內涵,一方面可傳遞對成員的接納、關心與尊重,引導成員積極參與、自我表露與深入探索,並獲得成員的信任。
+
係指「全神貫注」於成員表達的語言與非語言訊息,而不做任何的評價與批判。領導者不僅保持沈默,且用耳去聽、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與覺察,一方面可明確區辨成員遞訊息的意義與內涵,一方面可傳遞對成員的接納、關心與尊重,引導成員積極參與、自我表露與深入探索,並獲得成員的信任。
  
 
'''(三)重述:'''
 
'''(三)重述:'''
亦稱換句話說,係領導者以不同詞句來表達、澄清或確認成員的語言或非語言訊息,避免因誤解衍生成員的不信任感或減低參與意願。領導者善用重述可校正自己與成員互動內涵,澄清互動訊息,讓溝通訊息更為明確,讓成員感受到領導者的主動傾聽、支持與尊重,往往可引導成員更深入自我探討。
+
亦稱換句話說,係以不同詞句來表達、澄清或確認成員的語言或非語言訊息,避免因誤解衍生成員的不信任感或減低參與意願。
  
 
'''(四)具體:'''  
 
'''(四)具體:'''  
係指領導者引導成員更明確的表達經驗、行為、或感覺,針對特定方向深入探索,避免漫無目標或籠統抽象的敘述。
+
係指引導成員更明確的表達經驗、行為、或感覺,針對特定方向深入探索,避免漫無目標或籠統抽象的敘述。
  
 
'''(五)發問:'''
 
'''(五)發問:'''
行 33: 行 33:
  
 
'''(六)引導:'''
 
'''(六)引導:'''
係領導者為強化團體關係、釐清成員思緒,協助其表達情感、促使成員更深入自我探索,避免成員偏離主題或目標、探討新策略與目標所運用的技術,引導以直接發問、肢體支持來達成目標。
+
係為強化團體關係、釐清成員思緒,協助其表達情感、促使成員更深入自我探索,避免成員偏離主題或目標、探討新策略與目標所運用的技術,引導以直接發問、肢體支持來達成目標。
  
 
'''(七)同理心:'''
 
'''(七)同理心:'''
係領導者設身處地的站在成員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再將結果反應與成員的歷程。此技術可增進相互信任與和諧,傳遞領導者充分了解成員的訊息,更可鼓勵成員更深層次的自我探索,[[同理心]]包括[[傾聽]]、辨識、溝通三個歷程。
+
係指設身處地的站在成員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再將結果反應與成員的歷程。此技術可增進相互信任與和諧,傳遞領導者充分了解成員的訊息,更可鼓勵成員更深層次的自我探索,[[同理心]]包括[[傾聽]]、辨識、溝通三個歷程。
  
 
'''(八)支持:'''
 
'''(八)支持:'''
係領導者予成員充分的關懷、積極的鼓勵和增強,讓成員獲得尊重,樂於參加團體,讓成員跳脫自我懷疑的巢臼,更可激勵其自我成長與自我超越。
+
係領導者給予成員充分的關懷、積極的鼓勵和增強,讓成員獲得尊重,樂於參加團體,讓成員跳脫自我懷疑的巢臼,更可激勵其自我成長與自我超越。
 +
 
 +
'''(九)面質:'''
 +
係領導者針對成員在語言與非語言訊息、前後看法之差異或矛盾,與成員更深入探討,其能促使其更坦然面對自己、增進成員自我覺察、協助面對想逃避之思想、行為或感覺。
 +
 
 +
'''(十)自我開放'''
 +
係領導者表達出在團體中此時此地事件的感受或人生經歷,以引導成員自我開放,增進成員對領導者信任,與促進團體更深層的互動。
 +
 
 +
'''(十一)保護:'''
 +
係讓成員在團體中免受不必要的心理或身體威脅,讓成員在團體中充分成長。
 +
 
 +
'''(十二)摘述:'''
 +
係指為摘扼要敘述團體互動或活動內容,以轉換主題或結束活動所用的技術。
  
 
== 二、應用實例 ==
 
== 二、應用實例 ==

於 2006年12月15日 (五) 07:52 的修訂

4

請將定義的內容放到最上面
有些地方沒有見到文獻引用,這樣有抄襲之嫌,請在文內使用他人意見之處放上作者及年代(並頁碼)
會心團體是由Carl Rogers所創,歷史的部份你可以看一下林萬億老師的團體工作。這樣就更完整了
另,你在定義中提到「涵蓋的範圍甚廣,包括:會心團體的歷史發展、基本概念、團體方法、
團體過程、領導技巧、應用實例、效困研究及倫理守則等」,是要再繼續寫嗎?
  • 老師,謝謝您的指導,您辛苦了,由於內容已夠多,不再續寫,將依照老師的建議參考林萬億老師的團體工作後,再將內容修正完整。


  會心團體是一種個人精神治療的途徑,它已經明顯變成一致的與被承認的趨勢,即以個人的精神復元、能力增進、行為強化為其鵠的。目的在幫助我們更為自知之明,更能夠朝著自己喜歡的方向成長,以及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目標是幫助人不再有恐懼、將焦慮轉成對人生的熱情、去除強迫症和憂鬱症,代之以享受人生。此種團體經驗不僅有助於心理困擾者的輔導,對於一般人,更是一種增進心理健康和人際適應的教育歷程。(引自林家興,民84,序)

  而Carl Rogers是第一位發展與推廣成長團體(或稱為會心團體)的領導者之一。Carl Rogers與芝加哥大學諮商中心的同事參與了美國「退伍軍人局」的諮商員訓練計畫,發展出一套訓練諮商員的密集團體經驗,透過每天幾小時的密集團體,使受訓練者獲致較佳的自我瞭解,在諮商工作中能勝任愉快。這種團體是在於促進個人成長與發展、以及增進人際溝通與關係,而不在於達成其他團體的目標。(引自林萬億,2005,P21-22)

  這股團體動力的影響可好可壞,好壞標準的判定全在團體成員。團體成員可以塑造出一個溫馨和諧的團體氣氛,這樣的氣氛中,信任感便容易建立。當多數成員都願意放下不安的防衛心,坦白的表達內心的感受時,成員間便容易相互了解,以達到心靈層面的互動,這也就是所謂的「會心團體」。(參徐敏雄專欄)

一、方法

 會心團體的實施步驟似乎沒有固定的模式,團體方法和技巧是最不容易言傳的經驗,然而它却是團體工作者發揮自助助人不可或缺的本領,故領導者應懂得下列的技巧,以適應團體的工作:

(一)專注: 係指透過各種訊息傳達出對成員專心、注意的態度,成員將會感受到尊重、接納,進而信任與積極參與團體活動。

(二)傾聽: 係指「全神貫注」於成員表達的語言與非語言訊息,而不做任何的評價與批判。領導者不僅保持沈默,且用耳去聽、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與覺察,一方面可明確區辨成員遞訊息的意義與內涵,一方面可傳遞對成員的接納、關心與尊重,引導成員積極參與、自我表露與深入探索,並獲得成員的信任。

(三)重述: 亦稱換句話說,係以不同詞句來表達、澄清或確認成員的語言或非語言訊息,避免因誤解衍生成員的不信任感或減低參與意願。

(四)具體: 係指引導成員更明確的表達經驗、行為、或感覺,針對特定方向深入探索,避免漫無目標或籠統抽象的敘述。

(五)發問: 係運用種種開放式問題,來引導成員表達,以協助其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

(六)引導: 係為強化團體關係、釐清成員思緒,協助其表達情感、促使成員更深入自我探索,避免成員偏離主題或目標、探討新策略與目標所運用的技術,引導以直接發問、肢體支持來達成目標。

(七)同理心: 係指設身處地的站在成員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再將結果反應與成員的歷程。此技術可增進相互信任與和諧,傳遞領導者充分了解成員的訊息,更可鼓勵成員更深層次的自我探索,同理心包括傾聽、辨識、溝通三個歷程。

(八)支持: 係領導者給予成員充分的關懷、積極的鼓勵和增強,讓成員獲得尊重,樂於參加團體,讓成員跳脫自我懷疑的巢臼,更可激勵其自我成長與自我超越。

(九)面質: 係領導者針對成員在語言與非語言訊息、前後看法之差異或矛盾,與成員更深入探討,其能促使其更坦然面對自己、增進成員自我覺察、協助面對想逃避之思想、行為或感覺。

(十)自我開放 係領導者表達出在團體中此時此地事件的感受或人生經歷,以引導成員自我開放,增進成員對領導者信任,與促進團體更深層的互動。

(十一)保護: 係讓成員在團體中免受不必要的心理或身體威脅,讓成員在團體中充分成長。

(十二)摘述: 係指為摘扼要敘述團體互動或活動內容,以轉換主題或結束活動所用的技術。

二、應用實例

  人際關係訓練的學習程序是讓學員先介紹自己,自己的優缺點,長短處,其次由自我評鑑及其他學員的觀察回饋,學員從回饋中修正自我的行為及態度,再重新表現自己,再由自己與其他學員做評斷。在訓練方法中有敏感度訓練、團體遊戲、心理測驗,行為科學、溝通技巧及實例研討等項目。

(一)敏感度訓練: 這種訓練是讓學員感受〝人與人之間心靈上的接觸〞,從人與人的互相感應中來看看自己,其目的在增加學員對自己及對別人的敏感度。

(二)團體遊戲: 運用個人或團體,有聲或無聲的遊戲方法,讓學員能開放自己,接受別人,或從遊戲中與別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來學習與人相處及合作的方法。

(三)心理測驗 這項測驗應由心理學專業人員來主導,其目的在幫助學員了解自己,尤其在個人價值觀的認知上是否與團體的常模或公司管理階層的價值觀有差距。

(四)行為科學: 這項訓練是幫助學員觀察別人的行為、表情及反應,以了解這些行為的背景及意義,再針對這些狀況的認識,來調整學員本身的行為及反應,使雙方的人際關係得以和諧平穩。

(五)溝通技巧: 這項訓練幫助學員,一方面能明白地將本身意思傳達給對方,對方能充份了解,另一方面能正確地知道對方希望傳達給自己什麼信息,使雙方的溝通有效,沒有誤解,溝通的過程平和愉快。

(六)實例研討: 一方面以過去或現在的一些實際例子,或學員實際的事件做為研討主題,另一方面學員應以實驗的方式,重新演練正確的做法,去體會人際關係的變化。

三、效果研究

  人際關係訓練在治療和行為上的改變效果,應有助於感受力、感覺、動機、對自己的態度、對別人的態度和互賴的改變,密集的訓練有治療的效果,因為如果訓練員帶的好的話,團體跟著會成長,團體可以是引起行為改善的媒介,團體訓練比在團體中訓練個人更有價值,且訓練員的行為對團體影響很大,他的影響部份決定於自我坦露得程度、助人取向、參與個人取向的回饋,以及課程調適,使參加者從回饋中獲得學習,在爾後工作上應有下列之收穫及成果,僅說明如下:

(一)能提高職場人際關係: 能跟別人互動配合良好,增進自己的工作效率,增加競爭與優勢,掌握更好的人際關係,通常好的人際關係對組織的工作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倘若有人際關係特別不好的人在組織中,就容易破壞團隊的合作默契,現今非常流行的一句就是講到EQ(個人的情緒智商),甚至某些專家就指出在組織裏如果能有好的人際關係互動對組織或公司而的言是非常重要的,能增強團隊關係以及跨部門的溝通整合。

(二)能增進職場和諧: 在這個不景氣的失業年代,哪一種人受到的打擊最小?我相信一定是那些具備核心能力的人。什麼是核心能力呢?不是指法律、會計、電機等專業知識,而是指溝通能力、領導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這些核心能力是不論任何行業都需要的能力,而溝通協調、領導等核心能力,卻需要長期培養,如果我們要保護自己不被裁員,建立很好的人際關係很重要。

(三)能達到整體工作效率與人際關係之進步: 人際關係是不能不被重視的課題,甄選、培訓、評估績效達致創造競爭優勢的酵素-人際關係,其實是居成功與否之關鍵之一。人是繼土地、資本、機器創造生產或價值最重要的元素,在此競爭日益激烈的生態下,各企業能持續生存及發展的機會,創新應是最具成效或可說是唯一的手段。創新是需要人,不單是行銷、研發人員要創新,舉凡生產、管理、服務支援人員皆要有創新的觀念與方法。創新不只是主管創新或個人創新即可表現其成效,而是透過組織力量將其效能繼續增益從而達致競爭優勢。

四、結語

  現實的社會使每個人心理充滿了不安和恐懼,人與人之間不再充滿信任,而政客的推波助瀾,族群的議題在電視媒體的政論節目更是每天不斷的重播,使每個人增加自我防衛與不安的心理,無法也不敢坦誠表達自己內在的感受,幫助個人瞭解自己與他人。會心團體重視的是個人得感覺,探索自己成長的障礙,進而改變個人的態度與行為,及朝著自己喜歡的方向成長,並學習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使人與人之間能夠心靈交融,強調了人我關係的重要性。 會心團體最重要的是不能變成利益導向,變成應酬式聚餐,心靈交流層次低。團體淪為領導者等少數人把持,缺乏帶領的經驗與知能,其他成員淪為沉默的大多數,致團體成員參與意願低落、缺席、遲到早退是為常態。團體的進行亦應有詳盡的計畫,不能千篇一律,無法深一層的做心靈的交融。 總之,團體的領導者應由真正熱心、能積極參與團體、熱衷個人成長的成員擔任,詳細訂定團體規範,定期聚會,溝通觀念,建立共識,定期舉辦團體輔導訓練,建立成員正確的心態,參加之成員均能排除政治、商業等利益的色彩,以追求個人成長為依歸,期待藉由『會心團體』的扎根與落實,讓每個人都能學習自我開放、自我認同、尊重他人、瞭解關懷他人、培養自信、建立合作態度、更提供我們「深思」、「反省」、「刺激」與「提醒」的學習機會,以增進自我成長,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

五、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林家興(民84).會心團體與人際關係訓練.台北.天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萬億(2005).團體工作:理論與技術.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玥(2005).社會工作.台北.志光教育文化出版社


二、英文部份

Charles D.Garvin(2000).CONTEMPORARY GROUP WORK,3rd 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