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間社會工作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居間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理論依系統分類的一種。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林萬億,2002)採系統的觀點,將這些理論依微視(micro)、中觀(mezzo)、和巨視(macro)三個層次來加以歸類介紹。也就是可以處理的問題從個人的、心理的到制度面的問題。而其中,中觀係指:社會工作被當作是針對個人提供的福利服務之一種面向,為了使社會工作操作得更有效,因此,嘗試將社會變革得更公平,或者經由個人與社區的成長來創造個人和社會圓滿。此類理論包括社會發展、系統、認知行為、任務中心等。(林萬億,2002)。居間社會工作(又稱中介或中觀)為社會工作理論的一種分類,不同的社會工作理論或模型是不可比較的(solomon,1976),因為不同的理論或模型在處理不同的對象、情境與功能。但是將不同的理論加以歸類分析,是有利於實務工作者理解其適用性。社會工作的中觀理論分為以下三個理論觀點

4 有很大的不同,看得出你的付出,若在由居間轉到三理論之部份可以有較清楚的敘述,會更有可讀性。
2
定義需要改進
參考文獻需要補充
部份段落有抄襲之嫌
請自己讀一次自己的文章,不論是篇面或是內容,易讀性都不夠
老師不重要,不用把老師說的話,放在文章中

存在主義社會工作

  存在主義社會工作借助沙特的存在主義理念,探討存在的本質,人認為什麼是人。同時,也探討知識,看待社會的本質。強調我們如何解釋過去,以及行動朝向未來,給了生活的意義,我們能經由自己的自由而認定或創造自己。人格與社會結構都是被我們所選擇的產物。人們對其行動負完全責任,這是一個存在倫理的重要面向。我們能自由行動,但卻沒有不對我們所處環境與加諸在我們身上的壓力回應的自由,這就是存在的事實。存在主義社會工作也重視他人的重要性,為己存在,只有經由與他人的關係才可能存在,透過與他人的互動才能經驗到感受,它的重要內涵是承諾與他人團結。存在的思想強人本價值中的整性(holism),視個人與社會體系是完整的,嘗試統整對社會情境與歷史的了解,統整包括對不同觀點的交互作用與衝突的了解。(林萬億,2002)

  存在主義是有關人們如何處理事實,這些事實的存在使我們過著有些不如意的生活。人們常質疑他們的生命價值及身分。由於嘗試新事物是一種冒險,因此實現潛能及尋求個人成長常與安全感及固定身分的需求相衝突。人們常接受安全的生活,但亦為此卻感到罪惡及焦慮,因此他們想要實踐自我,而安於現狀會使他們與其未實現的生活疏離。(周玟琪/葉琇姍等譯,1995)

  當我們經歷到自身的考驗而仍擁有生活的勇氣,我們便肯定存在的力量,且即便我們體驗到考驗,我們仍找到這種力量及價值觀或賦予我們生命的某些意義。例如,有一位正值壯年的青年遭受意外導致下半身癱瘓,經歷一段沮喪時期,他失去工作意願且回億於往事,他感到人生沒有意義和目標,經家人鼓勵參加殘障團體,且經過殘障朋友鼓勵,重拾信心,且日常生活不需他人協助,行動自如,進而以自己的親身經驗以回饋的心來協助許多身心障礙者走出陰霾,此一助人的行動帶給他一些人生價值的經驗,鼓勵他繼續活下去。

  我們經由對自身的了解及對世界的認知獲得認同感。在人與情境存在一種經常性的交互作用,成熟及個人發展意味著開展人們經驗及理解外在世界,並與自身融合成一體。 我們應透過保持活力與外在世界間存在著不斷交流以促進真正的成熟。可透過以下三個過程來達成︰ 透過以下三個過程來達成:

  • 過程認同:我們理解到生活周遭的全景時,我們對生活周遭的情感與經驗,不再有價值判斷,也不再受到任何外界的限制及影響。
  • 創造權力:為了完成一個滿意的產品,和達成高品質的經驗,以及超越極限。
  • 由愛到接納:嘗試接納一些有時與我們認知相悖離的人或經驗的現實與價值,這是一種痛苦的經驗。

系統理論

主要概念

  • 系統是個有界限的實體,界限終生裡和心理能量的交互作用更甚於越界的交流。
  • 封閉系統乃指系統沒有越界的互動交流,就如在一個真空的燒瓶中一般。
  • 開放的系統是指能量越界的互動,是可滲透的。(周玟琪/葉琇姍等譯,1995)

系統運作的過程

  • 投入︰能量跨過界限供應給系統的過程。
  • 生產︰系統內能量的操作。
  • 產出︰能量的效應釋出系統的界限外。
  • 回饋環︰藉由產出對環境的影響而麼將資訊與能量回送月至系統。
  • 能量函數︰系統使用其自身的能量保持運作,除非它們能從界限外接收到投入,否則將耗盡且死亡。(林萬億,2002)


這個過程可以以下列的例子說明︰如果我告訴你一些事情,這將影響你將要如何行動,你的行為會改變的,而我也觀察到這個改變,你聽到和了解我所說的,所以我接收回饋。

系統狀態的五個特徵

  • 穩定狀態︰自身透過投入的接收與使用而維恃規律
  • 內在穩定或均衡︰即使由投入且改變自身都能維持本質的能力,例如,我們吃芭樂,但不會變芭樂臉,即使芭樂被我們消化了,產出營養,有部分被排泄掉了。
  • 分化︰系統隨時間而成長更多不同組成部分,變得更雜。
  • 非等加性︰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
  • 交互作用︰系統的部分改變了,這種改變將與其他部分產生互動,別的部分也會改變。(林萬億,2002)


  社會工作的任務是

  • 協助人們使用或增進其解決問題之能力
  • 建立人們和資源系統間的連結
  • 協助或修正人們和資源系統中的互助
  • 協助人們發展和改變社會政策
  • 給予實質的協助
  • 作為社會控制的媒介

生態觀點

  人們認為生活是不斷的適應多變的環境,人們改變環境也爲環境所改變。我們經由改變而進步,環境也支持這樣的改變,以是產生交互適應。社會問題混亂了整個社會環境,降低了自然交互適應的可能性。生命系統也就是獨立的個體或團體的個人必須嘗試著和環境保持良好的適應情況,我們都需要適當的輸入例如資源、食物、資訊以維持自我生存和發展。 當交換破壞了適應的平衡就會產生壓力,並使我們的需求、能立即環境間的平衡狀態產生問題,壓力來自於︰

  • 生活改變
  • 環境的壓力
  • 人際間的交互過程

  社會工作的目標是為了要加強人們的適應能力和影響其環境,使交流更具調適性。這裡雖然隱含著環境改變,但生態理論並不主張基變的社會變遷。生活空間中的不能調適問題遠於交流,案主如何看待問題與交流應被考慮,社會工作者與案主交流的問題來自下列三者︰

  • 社會對角色與地位的定義
  • 機構的結構與功能
  • 專業觀點

社會工作的可分為三個階段︰

  • 初期︰對案主的需求與回應來進行情緒的了解,並對問題同理了解並回應,說明提供服務的方式,訂出時間表。
  • 中期︰工作者透過增強案主能力、教育、以幫助案主改善生品質。
  • 結束︰回顧過去經驗,評鑑改進效果,並將工作經驗轉化為社會議題。

參考文獻

林萬億著(2002),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周月清著(2001),家庭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許臨高著(2003).社會個案工作-理論與論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周玟琪/葉琇姍等譯(1995),當代社會工作理論:批判的導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