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養家庭——以雲林家扶中心為例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於 2008年6月18日 (三) 09:17 由 Casehsu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寄養家庭是兒童福利中的替代性服務之一,協助因家庭發生重大變故或遭受虐待等等因素,導致無法獲得適當的照顧,而必須離開親生家庭之兒童少年,此時會暫時把他們安置在寄養家庭,由寄養父母完整的家庭照顧,直到其家庭的困難獲得改善,再讓他回家。

雲林家扶中心是針對當一個家庭發生變故或危機時,所提供的服務,使該家庭能持續正常的家庭功能,是一項充滿愛心、耐心的服務,由受過專業訓練的社工員到受助家庭中,依需要提供幫助與服務。http://ccf073.myweb.hinet.net/about.htm

問題太少了,也太淺了些。
還有,先問人家好的、成功的經驗,再問困難會較好些吧!
1 首句呢?
上課有說過機構簡介如何寫吧!
要交報告了,請加油。
4 你們這組在口頭報告的比第十組好,但在撰寫上差了不少。
機構介紹做的很不好,「有關於寄養家庭」也沒有組織的很好。眾大標題下的也不是很好。
「專業的科學計算方式」?聽起來像是在呼嚨無知小民用的。

有關於寄養家庭

寄養家庭的種類

  • 一般寄養:是指將因為家庭遭受變故、失依、失養等事情的寄養兒童及少年。
  • 保護寄養:是指遭受虐待、性侵害等事情而接受保護的寄養兒童及少年。

當地機關協助事項

  • 幫助寄養家庭了解並教導寄養的兒童
  • 幫助寄養兒童對寄養家庭的熟悉與適應
  • 幫助寄養兒童的轉學及其功課輔導
  • 協助寄養家庭費用的運用

有關於寄養兒被再安置或終止寄養

1.來自寄養兒親生家庭的因素

(1)原生父母迫於實際困難,不得不申請寄養自己的兒女,但其實內心有許多不為人知的不安或是不忍分離的心情,等到寄養之後,導致自己心理不平衡,最後就對寄養家庭的照顧百般的挑剔,造成寄養家庭與原生家庭雙方的不愉快,於是不得不終止寄養。

2.來自寄養兒的因素: 寄養兒體質較差,體弱多病,像是心臟病、智能障礙等等,如果寄養家庭無法做適當的照顧,寄養兒將會被安置到專門照顧的機構,寄養兒也會由於過去的遭遇(例如:性侵害、家暴)而有一些反抗心理,所以無法正常與人相處。

3.來自寄養家庭家人的因素: 對孩子的期待太大,像是有些寄養家庭原本教養自己的孩子是要主動摺被子、主動幫忙家事,但很多寄養兒進去寄養家庭後,並沒有好的生活習慣,有的甚至還會罵髒話,當寄養兒與寄養家庭預先預設的期待不一樣時,寄養家庭就會感到失望。或者寄養家庭無法專業順手的處理特殊兒童的照顧、心理和行為問題。也有寄養家庭發生特別事故,例如:寄養父母其中一人被打成重傷,醫療費用會花很多錢,所以並無其他金錢跟精力去照顧小孩。

4.來自機構社工員處理不當:

(1)寄養安置前:對寄養兒、寄養家庭、親生家庭資料背景或是人格、生活習慣等,沒有充分的了解。沒有敏銳的觀察力與判斷力。

(2)寄養安置後:當安置後難免會有些雙方需要調適的問題,這時社工員擔任很重要的輔導、溝通、聯繫的角色。若社工員不勤快,不難掌握時效,輔導技巧不佳,實務經驗不足,很容易產生在安置的現象。

(社會工作實務-兒童寄養專業服務特輯。台灣省政府社會處)

寄養費用

寄養兒童、少年之寄養費用,應該由兒童的監護人負擔。但政府可視家庭經濟狀況給予補助 寄養的費用包括生活費、服裝費、醫療保健及教育費。 兒童寄養費用的標準是以政府在前一年公告的最低生活費用二點二倍來計算。 少年寄養費用的標準是以政府在前一年公告的最低生活費用二點五倍來計算。

  • 低收入戶:費用全由政府負擔。
  • 非低收入戶:

1.每人每月平均所得沒有達到政府所規定的最低生活費用二倍者,政府會幫忙負擔費用的三分之二。 2.每人每月平均所得沒有達到政府所規定的最低生活費用二點五倍者,政府會幫忙負擔費用的二分之一。

如何申請與申請條件

  • 由兒童家長或監護人攜帶全戶戶籍謄本、全戶的動產及不動產所得證明及其他相關文件,如:身心障礙手冊、低收入戶證明、醫療診斷證明文件等,到家扶中心或各地服務處申請,家扶中心社會工作員實地做家庭探訪,了解狀況,如果確實符合扶助標準,就會開案扶助。

寄養兒申請條件是:家庭發生重大事故,至無法正常生活於其家庭之兒童、青少年、不適宜在家庭內教養之兒童、棄嬰和無依兒童、未受適當養育或照顧之兒童、青少年、有立即接受診的治必要但未就醫之兒童、遭遺棄、虐待、押賣以及被強迫從事不正當工作之兒童、青少年,少年法庭責付主管機關之兒童、青少年、少年法庭裁定應交付感化教育之兒童。

  • 寄養家庭申請基本條件

1.雙親家庭的基本條件是:夫婦兩位的年齡均需在25~65歲之間、國中以上程度、必須結婚在二年以上,且相處和諧、有固定收入而且足以維持家庭生活、品行端正、健康狀況良好、12歲以下之子女不得超過四名(包含寄養兒童)、需要有安全、整潔,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2.單親家庭的基本條件:失婚具有能力照顧子女者,並且會考慮此單親家庭是否有其他親友可以支援及協助。

3.專業寄養:年齡在二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要有高中以上教育程度,曾任托兒所、或者安置機構保育人員兩年以上工作的經驗、社會工作相關科系畢業,要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者。

4.身心障礙及發展遲緩兒童之寄養:須為雙親家庭、年齡要在二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其中一方可以專門照顧兒童的、住所安全整潔、有足夠活動空間、家庭沒有三歲以下幼兒或失能者之照顧人口。

由寄養轉收養所會面臨的問題

  • 必須要解決不同姓氏的困擾:因為孩子如果與寄養家庭的父或母(後來收養了)不同姓氏,那在同儕的眼中,會覺得很奇怪,所以必須要解決這一個問題,那孩子在未來才會不遭受奇怪的眼光,或不知道該如何做解釋。
  • 收養的孩子必須和自己本身的孩子同享繼承權:即使是收養的孩子,在未來還是享有該有的權力和義務,財產必須要公平平分,這是必須要接受的部分。
  • 原生家庭與寄養孩子的關係:不管他們的原生父母是志願或非志願的離開孩子,他們也許會藉著尚存的親權身份干擾現在的家庭,所以這也收養孩子需要接受的地方。
  • 收養後孩子失去原生家庭的財產繼承權:孩子被收養後,法律就不會承認孩子與原生家庭的任何親權關係,所以孩子被收養後將失去原生家庭和他們家族的財產繼承權。

寄養家庭經驗分享

我在15年前在報紙上看見家扶中心有登廣告。那年我27歲,這15年間我們家陸陸續續接待了4位孩子,接待時間平均每位大約是4個月~半年。但近幾年工作忙,時間上與心理上比較緊湊再加上自己的孩子年紀也比較大了(國小5年級)就沒在接寄養兒了。 那時接第一位寄養兒的時候,他的年齡跟我女兒的年紀差不多(約2~3歲)他們相處的很好。我覺得孩子們之間相處,彼此之間會有行為糾正的效果,但是也會有負面影響。 第二位寄養兒因為有被性侵的關係,所以與原生家庭有些隔離。剛到我們家時看起來就有點怪怪的,常常一個人在房間,也不常說話,有些時候行為異常,所以比較難以跟他溝通,就一直透過社工人員的幫助,或是一些心理輔導去幫助這個孩子。 當我接待第三位寄養兒的時候(寄養兒年紀是國小4年級),寄養兒會說髒話,但是我卻沒有很嚴厲的制止他,只有提醒他不可以說髒話,結果我女兒被他影響,也開始學會說髒話,當我教導我女兒不可以說髒話,我女兒心裡就有些不平衡。 到了第四位寄養兒我們從他國小五年級帶到升國中(此案已結案),因為升上國中的緣故現在安置在兒童之家,我們所接待的孩子回來的次數不會很頻繁,目前一個月會接回來一次,除非有其他必要,他們才會跟兒童之家請假回寄養家庭。通常都是一些大節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或是家族中的大事、喜事,在不然就是寒暑假出遊了。而這些寄養兒都會叫我寄養媽媽或是阿姨。 當寄養兒的原生父母想看子女時並不會直接找上門,都是透過機構,讓我們把寄養兒帶去機構見面,所以原生家庭不會知道我們的住處,但是有些寄養兒回到原生家庭後會偷偷告訴親生爸媽寄養的地方,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有點困擾。 我覺得期待有點高,所以在實際接待孩子後,與想像中有些落差。從擔任寄養家庭到現在,無力感漸漸提高,因為孩子的生活方式和我們的落差大,例如;房間不整理、不折棉被,放學後不直接回家,管教時不一定會聽...等等,我覺得以前的寄養兒家庭的情況比較沒有像現在這麼複雜,大多都是家暴、經濟上困頓,孩子狀況單純,比較沒有這麼『難帶』。感覺現在家庭問題比較複雜,後來接待的孩子, 生活上的問題、狀況比較多。所以在擔任寄養家庭上,期待自己可以更進步、更專業。

有關於社工人員

工作量以及內容

一個社工人員所負責的寄養家庭大概是20個左右,但其實他們有一個專業的科學計算方式下去決定負責幾個,因為每個個案難度不一樣,會考慮到受虐程度、或是其他一些重症或生病的輕重下去分。而社工人員大約一個月去訪談寄養家庭一次,一次約一小時,但會視孩子在寄養的狀況去決定次數,訪談會找孩子出去單獨談話,也會跟單獨和寄養家庭談談孩子的狀況,像是互動問題以及彼此相處的狀況,並且教導他們管教技巧和溝通技巧。訪視內容會聊聊孩子的適應狀況,以及寄養家庭撫養的情況。但社工員還是覺得訪視的功能有限,因為社工員看孩子的時間是短的,有些時候孩子會在社工員面前表現較良好,並非表現平時在家中的情形。但在看見原生家庭與寄養家庭之建立了良好關係,解決一個個案時,會覺得自己的能力又提昇了。但工作量很高而帶來無限壓力,因為除了在機構中處理個案之外(意思指寄養家庭以外的個案)還需要做家庭訪視、陪寄養兒去醫院,有些時候需要奔波於法院與家庭。有些時候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工作滿足感低,當看見個案未成功時,心裡更感到受挫。

該如何處理叛逆的孩子產生的抗拒心理

  • 讓寄養家庭先跟孩子建立關係,因為正屬於叛逆時期或是有抗拒心態出現的孩子,來到了新的家庭時,不僅他們心理的接受度會比較低,所以是很需要寄養家庭花更多時間調整及找出和孩子之間相處方法,像是在孩子的情緒問題、課業、交友方面等等問題上的處理。
  • 對寄養家庭做職前訓練:職前訓練是為了讓寄養家庭充分了解孩子在心理行為上如何發展和表現以及一些特孩子的心理行為與他們的照顧技巧甚至是意外事件處理及預防,所以也會有讓他們學CPR的急救的課程。
  • 對寄養家庭做在職訓練:在職訓練就是讓寄養家庭藉由課程讓他們去思索,思索對孩子的有什麼樣的期待,以及對他們對孩子的態度,跟在意孩子什麼事情等等問題,也會讓寄養家庭們做一個心得的交流,慢慢讓他們找到如何溝通管教孩子的最佳方法。

經驗分享

比較印象深刻的大多都是智能有障礙的孩子,因為他們是需要花費比其他的孩子更多的心力跟耐心,所以社工員也會花費蠻多的時間在這些寄養家庭上面,從中做一些溝通和給他們一些照顧技巧。還有原本是在寄養家庭長大的小孩,他本身是沒有原生家庭的,所以在他要出嫁那一天,是請機構的社工人員當他的父母,並且從之前的寄養家庭嫁出去,這是令他非常印象深刻的一幕。

訪談(大綱)

訪談社工員

  • 是否曾有寄養家庭最後認養了寄養的孩子?那如何評估他們可以認養?
  • 是否有職業倦怠感?如何調適?或是當一名社工員最大的成就?
  • 遇到比較叛逆的孩子(不配合時).社工人員如何介入處理?
  • 一個社工人員所要負責的工作量多大?有哪些?
  • 處理寄養家庭可能會面臨哪些法律問題?
  • 社工員每隔多久介入寄養家庭的訪談?訪談內容大概都是什麼?
  • 在訪談寄養家庭時,有遇過哪些困難的地?那如何解決?
  • 當被寄養者有抗拒的心態或行為出現如何處理?
  • 最後面臨孩子與寄養家庭了該分開的時間,社工人員是如何去調適寄養家庭和孩子做一個心情上的調適?
  • 可否分享有關寄養家庭工作特別的經驗?

訪談寄養家庭的實例

  • 想成為寄養家庭的動機?
  • 寄養兒如何稱呼您?您與哪位寄養兒的感情最好?
  • 寄養兒與手足之間的相處如何?
  • 哪位寄養兒的狀況較特殊?
  • 可否分享當寄養家庭的感覺?
  • 是否原生家庭曾經想要來看孩子?那見孩子的方式為何?

參考文獻

  • 許榮宗。社會工作實務-兒童寄養專業服務特輯。台灣省政府社會處
  • 研究主持人:王育瑜/協同主持人:謝儒賢/研究助理:洪雅玲、黃佳琦。身心障礙兒童、少年安至於住宿機構及寄養家庭之評估指標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民國95年
  • http://ccf073.myweb.hinet.net/abou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