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依兒童機構安置——以南投仁愛之家育幼所為例"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訪問大綱)
行 10: 行 10:
 
==訪問大綱==
 
==訪問大綱==
 
*訪問機構:南投仁愛之家育幼所
 
*訪問機構:南投仁愛之家育幼所
*受訪對象:社工員
+
*受訪對象:鄭艾綸社工員
 
*訪問時間:97/05/03 14:00~15:30
 
*訪問時間:97/05/03 14:00~15:30
 
*訪問人:陳英琪、陳怡妙、張雅菁
 
*訪問人:陳英琪、陳怡妙、張雅菁

於 2008年5月5日 (一) 08:59 的修訂

前言

台灣現今個案家外安置的三種型態

現今實務上的困境

機構介紹

  • 沿革
  • 收容對象資格條件
  • 服務項目
  • 相關社會資源連結

訪問大綱

  • 訪問機構:南投仁愛之家育幼所
  • 受訪對象:鄭艾綸社工員
  • 訪問時間:97/05/03 14:00~15:30
  • 訪問人:陳英琪、陳怡妙、張雅菁

機構安置概況

  • 開案前的前置作業?

由縣(市)政府社會局接案,派員送案童至公立醫院作身體檢查之後,縣(市)政府社工電話諮詢育幼所,符合收容條件就安排入院日期,然後正式就養。

  • 除了社會局和縣市政府安置的個案外還有哪些管道承接個案?
  • 對於無力扶養之個案或兒保個案是否提供親友會面?需經過哪接申請手續?向何單位申請?

分為保護個案和非保護個案兩種,保護個案(通常指性侵、家暴這類的)不會讓家長知道個案在那裡生活,若會面需要經過縣政府評估通過;而非保護個案的話,家人要在三天前通知教保員然後由教保員寫申請單給社工核准才能會面。

  • 會面時間多久?兩次會面需間隔多久?誰擁有見面場所決定權?是否有社工人員或專業人員陪同會面?

非保護個案會面時間為一小時,而且每一次的會面時間都有社工陪同,以便觀察了解他們親子的互動狀況,所以每一次的會面也影響了之後是否適合繼續會面的標準,而會面場所的決定權在育幼所這方,地點在和育幼所合作的機構-婦幼館的諮商中心。若是父母親要求帶孩子外出,就沒有社工陪同,但以上兩者都需經過育幼所自己的評估他們互動的良好而決定。當然,他們也希望孩子能多跟父母接觸,培養親子間的感情。

  • 院方如何將社會資源何機構做連結?有哪些活動.宣導之類的?

南投仁愛之家育幼所是南投唯一的一間,所以只要是南投人都一定知道,但對於外縣市的知名度可能不高,這也是他們目前正在努力的地方。像是學校社團的活動就是學生他們自己主動找機構的。他們所內安排的活動比較屬於才藝方面的,如鋼琴、游泳、打擊

  • 單親或兒虐個案對其原生家庭主管機關如何使其監護人接受親職教育?院內是否提供親職教育課程?
  • 院內社工人員.教保人員諮商人員的數量及任務分配為何?

有兩位社工十一位教保人員,他們採輪班制,而教保人員是直接住在育幼所。一般的生活輔導都是由各家的教保員進行輔導,若教保員無法解決的時候才會轉給社工去輔導

  • 當院內遇見物資過多或捐贈物品不實用的情形怎麼處理?

物資以南投縣為主,如果物資過多的話,他們會把這些東西給其他機構,或是舉辦義賣會的活動,讓物資不浪費。

家內個案生活概況

  • 院內6歲以上兒童是否接受學校教育?而6歲以下院童教育方式為何?

六歲以下他們是以個別的發展狀況來決定,若基本的發展都有的話就會在育幼所內的教保中心上課(幼稚園),六歲以上就是讀就近的南投國小、南崗國中,而高中就是以考試成績來決定,所內會希望選擇就近的高中就讀,若真的不行也一定要有校車、交通工具回到育幼所,不能外宿或住學校宿舍。

  • 那學雜費來源是誰資助?且院童平日生活所需物資及經費是機構提供嗎?

縣政府會撥安置費給每個孩童,一人一個月15000,但通常來說都是不夠的。金錢部分會由所內管理,但通常希望父母能幫孩童開戶口。年紀不同給的零用金就不同,例如國中的零用金一個月600元就只能花300元養成他們儲蓄的習慣。

  • 當院童在校遇到學習問題,課後是否提供統一課後輔導?

他們每天都有固定的作息時間表,六點是自修時間,這段期間有問題的都可以問個家的教保人員,若是到九點半的就寢時間,課業方面還有問題或是想繼續自修的話可以告知教保人員,自行自修。

  • 院內如何教導院童生活常規教育及道德教育?其中的處罰.教養模式是什麼情形?

生活常規和道德教育由教保人員指導,而處罰的方式採罰站或是寫悔過書,而非傳統的打罵式教育。不過他們採比較信任孩童的方式,像是平常孩童外出他們不會加以限制,也不需要簽名登記,但門禁的時間是晚上九點。

  • 院內收容最大年齡限制?當達到最大限制後的去向如何安排?之後的追蹤輔導如何進行?

院內收容最大年齡限制是十八歲,當年齡達十八歲的時候就必須離所,離所之前需要有人親屬簽名,通常是給父母,若沒辦法就請社工簽名。離所之後會有一年的離期追蹤,但長大之後通常孩童都會自己回來育幼所看看大家。

  • 院內提供哪些自理能力養成.返家準備活動?家庭重聚的標準為何?

所內輔導教育資源

  • 院童在校可能面臨「標籤化」問題?機構將以何種輔導教育方式因應?


  • 社工人員如何輔導院童家人棄養或無力扶養之迷思?提供哪些輔導課程?


  • 對於剛入院的個案提供哪些情感支持及調適方案?


  • 院內申訴管道或意見表達方式有哪些?


  • 如何評估個案的身心成長或適應能力的程度?是否有定期追蹤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