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一新鮮人適應方案——以台中張老師為例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國一新鮮人適應方案是一種顛覆傳統,有別於傳統中讓所有新生死板的坐著聽主任說話;張老師將活動帶入學校,使國中新鮮人以動態的方式認識班級中的彼此及校園。此方案包括了事前的種子領導員的培訓、入校服務(國中新生的適應)、入校諮商輔導服務(個別一對一)。

你問了不少問題,但我猜不出來你要表現的主軸是什麼。
同時,因為你沒有在訪談大綱中提到,希望你已經(/到時)有能力描述他們是怎麼做這個方案的了。
4 上課有說過機構簡介如何寫吧!
分段分的不好,內容也不像是連貫的敘述。

我們這一組希望老師能夠平均給分。謝謝!

4 上次提的缺點都沒有改進。
可以看得出很多地方是由社工員所言直接打入文章內
不要只想「寫完」了事,要寫的讓人可以看得懂。

簡介

方案

這方案成立於九十年,當初是因為九二一事件而有此構想,由兩個機構(張老師及金鴻)所共同策劃的,而所實施的對象則是因此事件所受災的青少年。國一新鮮人適應方案是以「探索教育」為服務主軸,主要運用於新生訓練活動中,以類似團隊合作的方式,協助教育優先區或偏遠學校,用創意解決問題,並提昇自我效能,且能快速的融入校園生活,從中學習到互助合作的精神!

成立當初是以帶領國中新生用不同的方式認識及適應新環境,與過去那陳舊古板的聽講有別,並用探索教育和環境教育,使同學及老師相互熟悉。九二一事件過後幾年開始增加了諮商輔導,大致上許多災區學校都已重建完畢,而政府規劃的教育優先區(原住民 、 單親家庭 、 高危險區)主要是為受災學校所增設。暑期過後開始實施了入校諮商輔導,開學一個月左右,由學校轉介,這是一對一的諮商,提升關懷學生自尊概念。

機構

張老師以青少年服務為主,並設有預防推廣服務與諮商輔導服務。在預防推廣服務方面分別是心理學苑、輔導知能訓練、心理輔導專欄、媒體廣播、企業教育訓練、心理衛生講座;而在諮商輔導服務中是以,個別諮商、義務「張老師」儲備訓練。

訪談內容

種籽領導員培訓

種子領導員培訓,每年的訓練大致上是相同的,而同樣意義的訓練會有不同的活動方式。

種籽培訓有一定人數的限制,每年期待招到的人員數目是四十到六十位,大部分是大學生,而社會人士可能就是四、五十歲的。比較之下,學生富有活力,相反的社會人士就比較沉穩、經驗較豐富,兩者會有不同特質的展現,而這些特質是被可以包容及接納的。

接受「種子領導員培訓」的這群人在結束以後是需要入校提供服務的,而這些人希望是對青少年工作有熱忱且主動負責的。


入校服務

在方案之前會開方案說明會,主要是提供學校了解此方案是做些什麼服務,可以提供學校什麼協助,因此會邀請服務地區的學校,來開此方案的說明會,讓他們更加地了解,也讓雙方都能配合的更加完善。說明會結束,會發公文到學校,讓學校提出申請。

行前會是在種籽領導員培訓完之後,要先場勘及討論,提供服務時,帶領班級及活動前,都需與PARTENER做些討論。領導員在入校服務之前必須對學生的成長背景作初步的了解,避免在執行活動的過程當中造成溝通不良。例如:原住民的學生交談中使用母語,如果領導員沒預先做了解,可能會導致聽不懂。領導員所需特質的展現, 例如 : 主不主動,口條清不清晰,活動力如何…等。實施方案若遇上天然災害時,將會延期舉行。通常在學校裡面比較不受到影響,除非是重大的災害,例如:颱風,則是改期。

領導員到學校做服務,時間上的配合是依照各團體的溝通及協調,例如:距離方面、交通狀況。在住宿方面上,有些學校可以提供領導員宿舍,有些則需要各團體自己想辦法,所以行前會很重要,在行前會的時候就要先協調好交通如何分配。

入校服務之前,大家都需了解、討論,對行前的流程要先和老師或行政人員做溝通。每年申請的學校不一定是合作過的學校,也有可能是新合作的學校,曾經服務過的學校,好處在於環境比較熟悉,工作默契也都能配合;新服務的學校,需要多花時間做溝通,也需較多的人員輔導,通常會請學校派兩位學長姐一起協助領導人員,他們可能可以協助管理秩序或是搬桌椅等等,是領導人員的小助手。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校派的學長姐會去關心及管理班級,有時請導師陪同學生用餐。午休過後,領導員會再回到教室做工作的分配或調整,老師不一定會全程陪同,要依老師的情況而定,有部份學校會要求老師一定要共同參與(包括和同學的互動)。領導員的工作是看到孩子有狀況時,第一時間表達關懷,並讓老師了解其狀況,提供老師未來在班級管理或是經營上預做準備。

此方案主要是採用探索教育和環境教育的方式去帶領國一的新鮮人,探索教育是以活動的方式呈現,從中去分享及了解,累積經驗,學生可能就內化,在生活上做運用,自己的行為上有所表現,活動是探索教育的一環,提供更正向的經驗或是團隊合作的精神及體驗。

在方案裡面與其他機構不同的地方是強調輔導,其他的機構也許做的是讓學生體驗團康活動,與學校接洽後,知道學校對他們的活動有什麼樣的期待;張老師的此方案可能會帶給學校有什麼收穫,或是如何協助學生。此方案注重的是探索與心靈,其他機構注重的是要使學生盡快融入班級,剛開始也可能期待用一些探索教育的方式。


入校諮商輔導服務

進入學校的時候,是以一個創新的開始,提供的是支持性的服務,讓學生可以較快適應學校生活;延續輔導,是以入校諮商輔導模式,希望從學生的自尊做起。很多的研究發現,高自尊的孩子,對適應及對自己的概念或描述,都是比較正向的,相對的在行為上面問題就少一些,而低自尊的孩子,容易對自己產生負向的思考和行為,因此可以透過社工師、心理師、或資深義務張老師,進入學校或提供學生做個案輔導,在過程中強調個人的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這是97年延續輔導的諮商輔導模式。在延續輔導的部分,第一年是做日校的班級講座。

困境

領導員的部份是無法持續穩定的提供服務,像是學生,可能今年有意願也能夠參與,但明年不一定有這樣的時間和機會,因此每年需不斷的舉辦訓練。所以在人力上面是一個困境,人口流動率大。

訪談大綱

  • 想要做此一方案的動機為何?
  • 想達到的目標?以及達到的效果是什麼?
  • 實施這個方案的過程是否順利?倘若順利的話,成功的要點是什麼?
  • 做這個方案有遇到什麼困難的地方?如何解決困難?
  • 實行此方案必備的特質為何?而此方案,帶領人須具備何種特質?或是是否不同特質的人,會帶出不同的火花或效果?
  • 請問如何選擇此方案的合作對象?
  • 在此方案的活動中,分別針對那一方面而設計出來的?(例如:兩性關係)
  • 方案的執行和設計者是否為同一人?如否,設計者與執行者該如何協調?若是大家一起討論時,有沒有設計與執行的分別呢?
  • 此方案與其他機構有何不同的地方?
  • 如何選擇實行方案的活動場所及有無備案場所(例如:地面濕滑)?
  • 實行此方案需花費的金額大約是多少?金錢的主要來源為何?以那方面為主?(請問方不方便說)
  • 參與此活動的學生有何相似特質及特殊性?
  • 實施此方案多久,是否會繼續實行下去?有無類似方案產生? 那如何去決定改變的方向?(是有一個主要的決策者OR大家共同協商)?在實行此方案前作了哪些籌備的工作?


參考文獻

  • 專任張老師 方案執行秘書 張淑雯
  • 參與 種籽領導人員培訓 人員 羅翌丹
  • 國一新鮮人適應方案領導員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