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工作之發展歷史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如同許多亞.非.拉丁美洲國家一樣,台灣的社會工作是舶來品,但台灣的社會工作是經由<二手擴散>而來,西方社會工作專業先傳到日本與中國後,才輾轉傳入台灣.在經歷過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時期所留下的社會事業,以及引進美國專業化社會工作撤退來台的國民政府,又隨著美國對全球民主國家的影響力擴大,社會工作更透過外交.經濟.教育等管道擴散到台灣,與先前的二手擴散結合,建構了台灣社會工作發展的歷史.(林萬億,2002)

3 文獻引用太少、沒有參考文獻
我之前都有參考文獻,可能是在這次編輯的時候遺漏了,請老師再看一次.

1.清代台灣的慈善工作

清代時台灣是一個移墾的社會,對於傳統漢民族擁有的「血緣性」以及「宗族性」在當時的社會救濟體系之中,已經顯的不適用了;在民間之中所依靠最主要的救濟力量,是以紳士商人善心人士的樂善好施,和經由西方的傳教士所帶來的宗教愛為主體.<慈濟-台灣慈善四百年> 依據<台灣省通誌>(1972)記載,清代台灣的社會慈善事業可粗分成六類:[林萬億2002;lin,1990] (一)貧困救濟(二)火荒救濟(三)婦孺救濟(四)喪葬救濟(五)行旅救濟(六)醫療救濟 在明末清初時中國的社會慈善有了重大的改變[林萬億,2002;handlin smith 1987;梁其姿1987].又尤其是貧困救濟,行旅救濟,醫療救濟在歷史中有較大的革新,針對這三個救濟做個重點介紹.

 1.貧困救濟
 以養濟院為主,首先建立的是台灣縣,鳳山縣,諸羅縣後來又有彰化,台北,新竹,澎湖.總計有七個縣有設.清
 代的養濟院非常像西方的院內救濟(indoor relief)還有功能相近的普濟堂,以收容老人遊民為主,共有三
 所(彰化縣,澎湖廳,鳳山縣)前面兩所是由官吏與仕紳合辦,後者由士紳倡辦.為了救濟從中國偷渡或移民來台
 的孤苦無依老人,由地方官吏發起,士紳管理的棲所,或留養局.台灣設了六家,及彰化孤老院.(林萬億,2002)
 2.行旅救濟
 必須介紹到義渡,在台灣四百年歷史中,曾是社會公益事業重要的一環.古早時代,台灣全島各河川渡口,大多
 都有義渡;直到橋梁陸續興建後,義渡逐漸功成身退,淹沒在歷史中.在台灣最久的[慈善組織]東勢義渡會是
 台灣第一個 NPO(Non Profit Organization,非營利組織)。[慈濟-台灣慈善四百年] 
 3.醫療救濟
 必須談到兩位醫生基督教長老會傳教士英國人馬雅各及基拿大籍長老教會傳教士馬偕,馬雅各首創台灣府基
 督教長老會病院於台南.義診行醫但是當時的民風保守,居民謠傳馬雅各取死人心肝為藥,而圍攻醫院,最後醫
 院移居於打狗(高雄)(林萬億,2002).另一位醫生馬偕抵達台灣的時間晚馬雅各六年,他在打狗登陸、在淡落
 腳,1882年創(理學堂大書院)於淡水,並設(偕醫院)於淡水.(林萬億,2002)

2.日本殖民下的台灣社會事業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西方的思潮尤其是資本主義(democcratic capitalism)對日本的影響非常大,傳統的[慈善工作](charity work)被[救濟工作](relief work)所取代,反映了有限慈善的事業不能滿足人民的需求.機構式的救濟工作又被現代社會工作所取代.顯現出個時代的慈善特色,漸漸從救濟轉變為福利的趨向(林萬億,2002) 日本人除了接受清朝遺留下來的社會救濟事業外,更引進了現代概念的社會福利,

  • 觀護制度與感化教育(1899年)
  • 鄰保制度(1916年)
  • 方面委員制度(1923年)
  • 低利貸款(1918年)
  • 公共住宅(1907年)
  • 就業服務(1921年)
  • 托兒所(1928年)等.(林萬億,2002;LIN1990:80-82).

且依據日人Naito(1983)所編之[台灣:一個獨特的殖民紀錄](Taiwan:a unique colonial record 1937-1938)記載,到1935年8月為止至少有1,316個社會事業先關主織成,(林萬億2002;naito,1938:107-108)這對台灣來說的確有非常大的成長. 且在二次戰爭前,當西方福利國家正醞釀時,日本的[福利工作]自成體系(MINISTRY OF WELFARE,1952)雖然對於台灣的殖民統治,在一開始的時候,其實是受到了非常強大的抵抗,日本一面致力於鎮壓反抗,一面建立總督專制的統治體制,並運用警察和保甲制度,才有夠效地控制臺灣的社會.但為了實踐日本人比歐洲殖民主義國家更懂的殖民之道,他們要讓殖民台灣的成功例子來證明此事.(林萬億2002;Takekoshi,1907:Vi)可是就如同大多數的殖民國家一般,一些重要的社會安全措施並沒有引進來台,例如:日本於1992年通過的健康保險法,1927年再日本實施,但並沒有包括台灣(林萬億2002;lin,1990:88),可是跟其他殖民國家相比,卻是有比較好了許多.

3.戰前中國的社會工作

現代社會工作進入中國是哪一個年代,並沒有辦法確定,但是擁有這個概念最早的中文翻譯(社會事業)應該是受到日本的影響.最早在中國推行社會工作的是華北聯合醫院的波特(L.C.Porter),這一位社會工作教育家在1913年就主張是引進社會工作到中國的時候了.(the survery,1913)可是在1940年之前,社會工作的教育和社會工作實務都只有侷限在教會和醫院,並沒有擁有更跨時代的拓展. 雖然中國引進了西方的社會工作,由於當時社會非常動盪,所接受到的並不是非常完全,一剛開始是辦理社會事業,可是逐漸感受到,要讓社會事業的效能發揮到最大,就是要健全人民團體和發揮各項社會運動,所以大部分的社會工作還是以社會的救濟,和民眾的組訓為主. 可是社會工作教育的推動就僅止於在大都市,對於中國這個從事農業,且擁有著廣大的鄉村和農村,要對社會工作有了解根本就是不可能,就只有城市中的人對社會工作有所瞭解,把社會工作給限制在城市之中,讓城鄉中擁有著一個斷層.這種移植根本就是水土不服的.(林萬億2002;Bullock 1980).在(五州慘案)之後,中國反對基督教的浪潮非常的高,接受的教育越高,就越遠離群眾,而且對於擁有美國思想的人,儼然成為了眾矢之的,有了一種排外的思想,可是這對我們是一種設限,並且也讓西方外來的知識被我們拒於門外,也讓教會的傳道離我們是漸行漸遠. 中國共產黨在1952年做了院系調整,社會工作也就銷聲匿跡了,原本在中國從事社會工作的人員,在共產黨專制的政權之下,不是改行就是生死不可考了,直到中國開放後的1986年社會工作才有在中國死灰復燃的跡象,但這對社會工作的發展,無疑的是依大傷害.

4.近代台灣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

台灣受到太多外來政權的統治,外來政權並沒有顧慮到台灣社會是否適用他們的社會工作,並且選擇性的移植,所以台灣在早期所擁有的社會工作並不完全符合台灣的需求,真正的擁有比較符合台灣本身的社會工作,是在美國等其他各國援助的扶持下,奠定了經濟的基礎之後.然而隨著經濟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也有更多的餘力能夠去幫助別,而且非營利組織(ngo)也日漸茁壯,讓台灣人民突破最早只有接受外援的窘境,近而能夠回饋國際. 戰後台灣的社會工作發展受到兩股力量的影響:

1.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所帶來的社會事業.
2.1960年代以以後受到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現代社會工作專業的強勢擴散.(林萬億,2002)

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以後,以黨治國對台灣實施全面性威權體制,更依賴美國知識間的社會工作」.而這種依賴國家體制和美國的社會工作教育體制與知識體系構成的社會工作.而這種「依賴體質」的社會工作又可歸納出以下特徵:

以政策文件與法令規章架構的社會工作制度 橫向移植美式專業社會工作教育內容的社會工作教育 由學術工作者所形成的「社工社群」對台灣社會工作發展深具影響力 從剛性到柔性社會控制的社會工作內涵 犠牲奉獻,溫暖助人,順服國家體制的社會工作意識型態 可是社會工作的本質與使命是「去中心化」,「去國家化」,「追求更具公平正義的社會」.但台灣的社會工作是依賴的,如果要讓台灣邁向知識生產的民主與創新,就必須讓台灣的社會工作知識更多元;才可以讓台灣的社會工作擺脫「依賴的」而走向「去依賴的」自我認同.

5.參考文獻

  • 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 林萬億著 五南出版社
  • 社會工作概論 李增祿主編 巨流出版社
  • 社會工作概論 萬維育著
  • 慈濟-台灣慈善四百年
  • 鄭怡世(2006)。台灣社會工作發展的歷史分析:1949-1982。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