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團體角色"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參考文獻''')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7 次修訂)
行 1: 行 1:
 
'''反團體角色''' (Anti-Group Roles)
 
'''反團體角色''' (Anti-Group Roles)
  
又稱為個人角色(individual role),在團體中,往往只強調個人的需求,而不注重團體的需要。
+
又稱為個人角色(individual role),在[[團體]]中,往往只強調個人的需求,而不注重團體的需要。
 
這類型的角色往往會抑制(inhibit)團體的進步和個人的成長,通常會以下面的幾種角色呈現出來:(李郁文,2001,p40-42)
 
這類型的角色往往會抑制(inhibit)團體的進步和個人的成長,通常會以下面的幾種角色呈現出來:(李郁文,2001,p40-42)
  
行 8: 行 8:
 
往往會不同意(disagree)別人的思想和討論的結果;會不贊同別人的行為、感受及價值觀。同時也會強加(impose)自己的信念或做事的方法在別人身上。這些人往往會是忌妒的(jealous)、沒有安全感的(insecure)及需要別人注意的。
 
往往會不同意(disagree)別人的思想和討論的結果;會不贊同別人的行為、感受及價值觀。同時也會強加(impose)自己的信念或做事的方法在別人身上。這些人往往會是忌妒的(jealous)、沒有安全感的(insecure)及需要別人注意的。
  
另林萬億也提到此角色經常使他人洩氣,反對他人的價值、行動與感受,攻擊團體與團體目標。(林萬億,1998,p143)
+
*另林萬億也提到此角色經常使他人洩氣,反對他人的價值、行動與感受,攻擊團體與團體目標。(林萬億,1998,p143)
  
 
== '''阻礙者'''(blocker)==
 
== '''阻礙者'''(blocker)==
 
對於某些該做或不該做的事,往往是倔強固執的(stubborn);對全體希望的事往往會執意反抗(resist)。這種反抗的心理(negativism)將會阻礙(impede)團體的進步。
 
對於某些該做或不該做的事,往往是倔強固執的(stubborn);對全體希望的事往往會執意反抗(resist)。這種反抗的心理(negativism)將會阻礙(impede)團體的進步。
  
在林萬億的書中又譯為阻擾者,此類型的角色對他人的意見表示頑強的反對,不惜代價阻止反對意見被通過。(林萬億,1998,p143)
+
*在林萬億的書中又譯為阻擾者,此類型的角色對他人的意見表示頑強的反對,不惜代價阻止反對意見被通過。(林萬億,1998,p143)
  
 
== '''尋求認可者'''(recognition seeker)==
 
== '''尋求認可者'''(recognition seeker)==
行 19: 行 19:
 
會自吹自擂(boast)或者做一些別的行為來吸引團體的注意。
 
會自吹自擂(boast)或者做一些別的行為來吸引團體的注意。
  
另林萬億也提到此角色專門運用不同的方法來引起別人的注意,唯恐天下人不知。(林萬億,1998,p144)
+
*另林萬億也提到此角色專門運用不同的方法來引起別人的注意,唯恐天下人不知。(林萬億,1998,p144)
  
 
== '''自我表白者'''(self-confessor)==
 
== '''自我表白者'''(self-confessor)==
行 25: 行 25:
 
會透露一些與團體當下的狀況無關的感受或內在看法;是屬於個人內心的一些表達,卻會因此轉移(distract)了團體所專注的工作。
 
會透露一些與團體當下的狀況無關的感受或內在看法;是屬於個人內心的一些表達,卻會因此轉移(distract)了團體所專注的工作。
  
另林萬億也提到此角色會利用各種機會表達個人而非團體導向的感受、意念與瞭解。(林萬億,1998,p144)
+
*另林萬億也提到此角色會利用各種機會表達個人而非團體導向的感受、意念與瞭解。(林萬億,1998,p144)
  
 
== '''放浪形駭者'''(playboy)==
 
== '''放浪形駭者'''(playboy)==
行 31: 行 31:
 
對團體的態度是滿不在乎的(nonchalant)或冷潮熱諷的(cynical);只會在團體中玩些惡作劇(horseplay),或者做些沒心參與的動作行為,這些動作都會破壞團體的凝聚力。
 
對團體的態度是滿不在乎的(nonchalant)或冷潮熱諷的(cynical);只會在團體中玩些惡作劇(horseplay),或者做些沒心參與的動作行為,這些動作都會破壞團體的凝聚力。
  
在林萬億的書中又譯為花花公子,此類型的角色是個難得納入團體過程的遊蕩人物。(林萬億,1998,p144)
+
*在林萬億的書中又譯為花花公子,此類型的角色是個難得納入團體過程的遊蕩人物。(林萬億,1998,p144)
  
 
== '''強勢支配者'''(dominator)==
 
== '''強勢支配者'''(dominator)==
行 37: 行 37:
 
會嘗試去操控(manipulate)別人服從他的權威,使用的手法包括:打斷別人的談話(interrupting)、逢迎諂媚(flattering)、堅持自己的地位權勢(asserting status),或者嘗試給別人指示、引導等。
 
會嘗試去操控(manipulate)別人服從他的權威,使用的手法包括:打斷別人的談話(interrupting)、逢迎諂媚(flattering)、堅持自己的地位權勢(asserting status),或者嘗試給別人指示、引導等。
  
在林萬億的書中譯為支配者,此類型的角色是個善於引導他人,具有權威,懂得控制,有很好解決問題能力的大師。(林萬億,1998,p144)
+
*在林萬億的書中譯為支配者,此類型的角色是個善於引導他人,具有權威,懂得控制,有很好解決問題能力的大師。(林萬億,1998,p144)
  
 
== '''高傲自大者'''(self-righteous moralist)==
 
== '''高傲自大者'''(self-righteous moralist)==
行 63: 行 63:
 
這一類型角色的人伊開口就滔滔不絕地(incessantly)談論幾乎是與團體目標毫無關係的(tangential)經驗、思想和訊息。另一種以自我為中心(self-centered)的談話也是具有類似的地方,往往會以說故事(tell stories)的方式來呈現,所有他們所讀過的東西都會被牽扯進去,或者跟個人生活上的劇變有關的經驗,巨細靡遺,描述得非常仔細清楚。在一開始,團體以為獲救了(relieved)得以持續運作下去,但長此以往,經過幾次聚會以後,團體會開始受不了,而會有打鬥(fighting)、長期缺席(absenteeism)及中途退出(dropout)等情況發生。
 
這一類型角色的人伊開口就滔滔不絕地(incessantly)談論幾乎是與團體目標毫無關係的(tangential)經驗、思想和訊息。另一種以自我為中心(self-centered)的談話也是具有類似的地方,往往會以說故事(tell stories)的方式來呈現,所有他們所讀過的東西都會被牽扯進去,或者跟個人生活上的劇變有關的經驗,巨細靡遺,描述得非常仔細清楚。在一開始,團體以為獲救了(relieved)得以持續運作下去,但長此以往,經過幾次聚會以後,團體會開始受不了,而會有打鬥(fighting)、長期缺席(absenteeism)及中途退出(dropout)等情況發生。
  
於曾華源書中又譯為壟斷的人(The person who is monopolizes),這些壟斷團體時間的人較少受到有效的挑戰,應付他們的有效方法就是建議他們持續自己特有的行為模式。(曾華源,1988,p116)
+
*於曾華源書中又譯為壟斷的人(The person who is monopolizes),這些壟斷團體時間的人較少受到有效的挑戰,應付他們的有效方法就是建議他們持續自己特有的行為模式。(曾華源,1988,p116)
  
 
== '''退縮、不參與及安靜的成員'''(withdrawn、nonparticipating、silent member)==
 
== '''退縮、不參與及安靜的成員'''(withdrawn、nonparticipating、silent member)==
行 69: 行 69:
 
這種類型角色的人則與壟斷獨佔者是完全相對的(opposite),在團體過程中常是扮演退縮、不介入(noninvolvement)等的角色,會厭惡(resent)別人對他的注意和關心。
 
這種類型角色的人則與壟斷獨佔者是完全相對的(opposite),在團體過程中常是扮演退縮、不介入(noninvolvement)等的角色,會厭惡(resent)別人對他的注意和關心。
  
於曾華源書中又譯為沉默的個人(The person who is silent),協助他們的技巧為讓他們形成一個內團體,使他們能隨心所欲的談論他們的沉默。(曾華源,1988,p113)
+
*於曾華源書中又譯為沉默的個人(The person who is silent),協助他們的技巧為讓他們形成一個內團體,使他們能隨心所欲的談論他們的沉默。(曾華源,1988,p113)
  
 
== '''修補籬笆者'''(fence-mender)==
 
== '''修補籬笆者'''(fence-mender)==
行 106: 行 106:
  
 
在林萬億的書中提到此類型的角色是個十足的大驚小怪者,凡事都會使他嚇一跳。(林萬億,1998,p144)
 
在林萬億的書中提到此類型的角色是個十足的大驚小怪者,凡事都會使他嚇一跳。(林萬億,1998,p144)
 +
 +
== '''結論''' ==
 +
 +
===處理抗拒的技巧(Techniques for dealing with resistance)===
 +
 +
發展信任感最佳方法之ㄧ,就是先了解抗拒的象徵,然後再加以解決。領導者應該尊重抗拒,視之為團體過程的一部分。抗拒的產生並非單純的,因為團體欠缺合作,而且並非所有抗拒都是負面性的。只有透過鼓勵成員說出他們的理由何在,並試圖了解,才能建設性的探索抗拒行為。
 +
 +
1、看出團體中抗拒的存在,並且使抗拒明顯的表達出來。
 +
 +
2、讓成員公開地說說被強迫進入團體時的感受,而領導者對他所說的,不給予任何評論或暗示他不該有如此的感覺。
 +
 +
3、與案主個別做簡短的接觸,並認識他們。(曾華源,1988,p 99-103)
 +
 +
*另曾華源於1998年又提到此概念為:
 +
 +
1、敏察成員的害怕。
 +
 +
2、示範:由領導者將自己的感想、感受與他們分享,邀請成員也說出他們的感受。
 +
 +
3、處理非志願團體:讓他們知道雖然他們是被迫參加團體,但是你坦誠地接受他們的建議並給予他們可以不參加團體討論的自由。(曾華源,1998,p 103-107)
 +
 +
===處理問題成員的技巧(Techniques for dealing with difficult members)===
 +
 +
1、領導者對團體負有責任,所以有權決定禁止問題成員繼續參加。
 +
 +
2、領導者對於問題成員最大的責任,就是促進了解和成長,包括問題成員及其他成員。
 +
 +
3、先開始給予問題成員回饋,他們也許會詢問其他人的意見做為參考。
 +
 +
4、要支持接受回饋的人,對他人的意見有反應的權利。(曾華源,1988,p 107-111)
  
 
== '''參考文獻''' ==
 
== '''參考文獻''' ==
  
*李郁文(2001)。'''團體動力學:群體動力的理論、實務與研究'''。台北市,桂冠。
+
*李郁文(2001)。'''[[團體動力]]學:群體動力的理論、實務與研究'''。台北市,桂冠。
  
 
*林萬億(1998)。團體工作:理論與技術。'''台北市,五南'''。
 
*林萬億(1998)。團體工作:理論與技術。'''台北市,五南'''。
  
 
*曾華源譯(1988)。'''團體技巧'''。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曾華源譯(1988)。'''團體技巧'''。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Gerald Corey著;曾華源、胡慧嫈議(1998)。團體技巧。'''台北,揚智'''。
+
 
 +
*Gerald Corey著;曾華源、胡慧嫈譯(1998)。團體技巧。'''台北,揚智'''。
 +
 
 +
{{Rank2}}

於 2007年11月3日 (六) 06:50 的最新修訂

反團體角色 (Anti-Group Roles)

又稱為個人角色(individual role),在團體中,往往只強調個人的需求,而不注重團體的需要。 這類型的角色往往會抑制(inhibit)團體的進步和個人的成長,通常會以下面的幾種角色呈現出來:(李郁文,2001,p40-42)

攻擊者(aggressor)

往往會不同意(disagree)別人的思想和討論的結果;會不贊同別人的行為、感受及價值觀。同時也會強加(impose)自己的信念或做事的方法在別人身上。這些人往往會是忌妒的(jealous)、沒有安全感的(insecure)及需要別人注意的。

  • 另林萬億也提到此角色經常使他人洩氣,反對他人的價值、行動與感受,攻擊團體與團體目標。(林萬億,1998,p143)

阻礙者(blocker)

對於某些該做或不該做的事,往往是倔強固執的(stubborn);對全體希望的事往往會執意反抗(resist)。這種反抗的心理(negativism)將會阻礙(impede)團體的進步。

  • 在林萬億的書中又譯為阻擾者,此類型的角色對他人的意見表示頑強的反對,不惜代價阻止反對意見被通過。(林萬億,1998,p143)

尋求認可者(recognition seeker)

會自吹自擂(boast)或者做一些別的行為來吸引團體的注意。

  • 另林萬億也提到此角色專門運用不同的方法來引起別人的注意,唯恐天下人不知。(林萬億,1998,p144)

自我表白者(self-confessor)

會透露一些與團體當下的狀況無關的感受或內在看法;是屬於個人內心的一些表達,卻會因此轉移(distract)了團體所專注的工作。

  • 另林萬億也提到此角色會利用各種機會表達個人而非團體導向的感受、意念與瞭解。(林萬億,1998,p144)

放浪形駭者(playboy)

對團體的態度是滿不在乎的(nonchalant)或冷潮熱諷的(cynical);只會在團體中玩些惡作劇(horseplay),或者做些沒心參與的動作行為,這些動作都會破壞團體的凝聚力。

  • 在林萬億的書中又譯為花花公子,此類型的角色是個難得納入團體過程的遊蕩人物。(林萬億,1998,p144)

強勢支配者(dominator)

會嘗試去操控(manipulate)別人服從他的權威,使用的手法包括:打斷別人的談話(interrupting)、逢迎諂媚(flattering)、堅持自己的地位權勢(asserting status),或者嘗試給別人指示、引導等。

  • 在林萬億的書中譯為支配者,此類型的角色是個善於引導他人,具有權威,懂得控制,有很好解決問題能力的大師。(林萬億,1998,p144)

高傲自大者(self-righteous moralist)

他一定永遠都是對的,而別人都是錯的。在任何道德事件上,他是至高無上的權威;不會在意是否被別人所喜歡,但是就道德上的公正廉潔必須是受到尊敬的,會強加自己的道德標準在別人身上。這類型的人在起初會是安靜的,接下來會在毫不讓步(conceding)或承認錯誤的情況下,持續不斷地維護自己的立場。

毛遂自薦者(do-gooder)

這一類型的人可以說是高傲自大者的改良型,他們自認為是對的,他們才會去做。一般來說,他們對別人會是有幫助的、仁慈的且是明白事理的。他們不會強加所謂的「好」行為在別人身上,只是希望能從別人那裡得到「接納」(acceptance)。

告密者(informer)

這類型的角色比較容易發生在團體課程之外的成員互動情形中。往往告密者會將某些成員在團體之外的行為訊息告知其他的成員,這種密告行為(squealing)的目的主要在提升某人的地位,且藉此希望被其他人所接納,但有時後此舉也會是一種報復(revenge)的行為。

使壞者(seducer)

利用操控的手法,通常是以較積極、狡猾的(subtle)企圖的形式來控制別人,好促使別人趨向他;或者假裝是脆弱的(fragile),讓人得以接近。

敵對的或憤怒的成員(hostile or angry member)

這種類型的角色乃是以脅迫(intimidation)的方式來操控別人。一般來說,戲弄取笑(joking)、挖苦諷刺(sarcasm)和譏諷嘲笑(ridicule)是敵對的外在有形記號。

壟斷獨占者(monopolist)

這一類型角色的人伊開口就滔滔不絕地(incessantly)談論幾乎是與團體目標毫無關係的(tangential)經驗、思想和訊息。另一種以自我為中心(self-centered)的談話也是具有類似的地方,往往會以說故事(tell stories)的方式來呈現,所有他們所讀過的東西都會被牽扯進去,或者跟個人生活上的劇變有關的經驗,巨細靡遺,描述得非常仔細清楚。在一開始,團體以為獲救了(relieved)得以持續運作下去,但長此以往,經過幾次聚會以後,團體會開始受不了,而會有打鬥(fighting)、長期缺席(absenteeism)及中途退出(dropout)等情況發生。

  • 於曾華源書中又譯為壟斷的人(The person who is monopolizes),這些壟斷團體時間的人較少受到有效的挑戰,應付他們的有效方法就是建議他們持續自己特有的行為模式。(曾華源,1988,p116)

退縮、不參與及安靜的成員(withdrawn、nonparticipating、silent member)

這種類型角色的人則與壟斷獨佔者是完全相對的(opposite),在團體過程中常是扮演退縮、不介入(noninvolvement)等的角色,會厭惡(resent)別人對他的注意和關心。

  • 於曾華源書中又譯為沉默的個人(The person who is silent),協助他們的技巧為讓他們形成一個內團體,使他們能隨心所欲的談論他們的沉默。(曾華源,1988,p113)

修補籬笆者(fence-mender)

在林萬億的書中提到此類型的角色是個築牆能手,處處封住團體的漏洞。(林萬億,1998,p144)

捉漏者(cover-the cracks)

在林萬億的書中提到此類型的角色善於找到裂痕而加以掩蓋,保住很好團體氣氛的人。(林萬億,1998,p144)

過客(fellow-traveller)

在林萬億的書中提到此類型的角色是團體中的過客,到此一遊,志不在此。(林萬億,1998,p144)

清教徒(blue-nose)

在林萬億的書中提到此類型的角色敏感而有原則,缺乏溫暖與人性。(林萬億,1998,p144)

問題製造者(trouble-maker)

在林萬億的書中提到此類型的角色若破壞了團體目標,總可以找到半打以上理由的人。(林萬億,1998,p144)

犬儒主義者(cynical)

在林萬億的書中提到此類型的角色好諷刺別人,缺乏率直與誠懇的投入。(林萬億,1998,p144)

單線思考者(one track-mind)

在林萬億的書中提到此類型的角色毫不變通,只要他一反對的意見,怎麼樣都拉不回頭。(林萬億,1998,p144)

自我中心者(egocentric)

在林萬億的書中提到凡是團體中發生大大小小的是事件,此類型的角色都會往自己身上關連起來。(林萬億,1998,p144)

問題導向者(problem orientated)

在林萬億的書中提到此類型的角色是個十足的大驚小怪者,凡事都會使他嚇一跳。(林萬億,1998,p144)

結論

處理抗拒的技巧(Techniques for dealing with resistance)

發展信任感最佳方法之ㄧ,就是先了解抗拒的象徵,然後再加以解決。領導者應該尊重抗拒,視之為團體過程的一部分。抗拒的產生並非單純的,因為團體欠缺合作,而且並非所有抗拒都是負面性的。只有透過鼓勵成員說出他們的理由何在,並試圖了解,才能建設性的探索抗拒行為。

1、看出團體中抗拒的存在,並且使抗拒明顯的表達出來。

2、讓成員公開地說說被強迫進入團體時的感受,而領導者對他所說的,不給予任何評論或暗示他不該有如此的感覺。

3、與案主個別做簡短的接觸,並認識他們。(曾華源,1988,p 99-103)

  • 另曾華源於1998年又提到此概念為:

1、敏察成員的害怕。

2、示範:由領導者將自己的感想、感受與他們分享,邀請成員也說出他們的感受。

3、處理非志願團體:讓他們知道雖然他們是被迫參加團體,但是你坦誠地接受他們的建議並給予他們可以不參加團體討論的自由。(曾華源,1998,p 103-107)

處理問題成員的技巧(Techniques for dealing with difficult members)

1、領導者對團體負有責任,所以有權決定禁止問題成員繼續參加。

2、領導者對於問題成員最大的責任,就是促進了解和成長,包括問題成員及其他成員。

3、先開始給予問題成員回饋,他們也許會詢問其他人的意見做為參考。

4、要支持接受回饋的人,對他人的意見有反應的權利。(曾華源,1988,p 107-111)

參考文獻

  • 李郁文(2001)。團體動力學:群體動力的理論、實務與研究。台北市,桂冠。
  • 林萬億(1998)。團體工作:理論與技術。台北市,五南
  • 曾華源譯(1988)。團體技巧。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 Gerald Corey著;曾華源、胡慧嫈譯(1998)。團體技巧。台北,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