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介入途徑"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危機介入取向發展歷史)
(在社會工作實務之運用)
行 72: 行 72:
 
==危機介入主要技巧==
 
==危機介入主要技巧==
 
==在社會工作實務之運用==
 
==在社會工作實務之運用==
 +
1.個人
 +
 +
2.危機干預性團體
 +
 +
3.家庭危機干預
 +
 +
4.多元模式策略
 +
 +
5.以人口群為基礎的預防性干預
 +
 +
6.服務輸送系統
 +
 
==理論之評估==
 
==理論之評估==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於 2006年12月8日 (五) 11:24 的修訂

定義

危機分為情境危機與發展危機。Crisis Intervention,危機調適又稱危機處遇,透過危機處理策略,來面對四面八方的環境可能導致內在或外在的壓力,參考各種危機處理理論及模式,探討處理的技巧,進而解決問題,使案主的危機事件得以消除。

Erik Erikson(1950)發展危機的定義是:「危機不再是意味著迫在眉睫的災難,而是生命中一個必要的轉捩點,及發展階段面臨二選一的決定性時刻,它匯集了成長,復原與更進一步分化時所需的資源。」

Gerald Caplan(1964)將危機界定為「個體在面臨會危及個人原本狀態或健全性之情境時所處的狀態。」

危機介入取向發展歷史

1943年,波士頓某間夜總店意外發生大火,Lindemann便開始投入火災後即興悲傷反應的研究,在此研究中對罹難者家屬的研究甚是令人注意,由此引發了人

      們如何應付生活中大小危機的注意。

1949年,Reubin Hill開始關注於家庭壓力的社會性結構,建立了家庭壓力理論(ABCX模式),加強了家庭危機處遇理論的基礎。

1958年,Tyhurst將研究重點著重於對創傷事件受害人面對重大壓力的反應,並主張對於壓力進行立即性的處理。

1950~1960年,自殺預防運動成為心理衛生的特殊發展,原因始於Caplan與Parad對於精神疾病患者的研究。

1964年,分為情境危機(Lindemann主張)與發展性危機及意外性危機(Caplan主張)之概念。

1970年,Rapport以心理動力的取向來研究對於危機歷史與情緒起源的探討。

1978年,Golan以現代認知取向來作為危雞干預的重心。

危機與危機介入的意義

Parad對危機介入的定義,「在混亂不安時期,一種積極主動的影響心理社會運作的歷程,以減緩具破壞性的壓力事件所帶來的立即衝擊,並協助受到危機直接影響的人們,活化其明顯的與潛伏的心理能力及社會資源,以便能適當的因應壓力事件所造成的結果。」

危機介入的主要目的: 以立即或緊急性的進行情緒與環境急救,以緩衝壓力事件以及在因應時期,藉由立即性的治療性澄清與引導,增強個人因應與統整的努力。

危機介入取向的理論觀點與基本假設

危機處遇目標與處遇原則

處遇目標如同危機定義所說藉由危機介入及適當的模式應用來調適個體面臨創傷與危機後的相關反應,我們應該鼓勵受害的個體致力於增加自身力量,以及採取復原的行動,接著再進行預防類似危機或新危機的產生促進案主生活功能的發揮。基本上危機處遇原則最主要是了解案主的自我意象(self-image)與案主建立專業關係,鼓勵案主對感覺情緒的表達最主要目標是使症狀減少,到最後促進案主的自助能力。

Puryear對危機處遇法則如下:

1.立即性的介入

2.主動:參與行動並進行評估及行動計畫的具體化

3.建立目標:最小的目標為避開災禍,基本的目標是重建希望

4.希望期許:以個案合宜的態度與期待對情境逐漸注入希望

5.支持

6.集中焦點式的問題解決:確定問題所在,而後進行適當的規畫並設計行動計畫

7.增強自我概念

8.激發自我信賴感

危機介入之過程與階段

Golan將危機介入分為三個階段:開始階段,中期階段,結束階段。

1.開始階段:即為問題形成的階段,基本上是在第一次會談時完成。

       .此階段強調「此時此刻」之觀念,對案主及危機核心問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進行評估及設定計畫並針對問題達成一定的共識。

2.中期階段:危機介入者與案主之間的調適過程,約略在第1次~第4次會談之階段。

       .在此階段中,藉由每一次會談的過程,資料的蒐集就顯的相當重要。再次確認問題核心所在,訂定具體可行的短期目標,並檢視案主在此過程中行

        為及心態上的改變,幫助案主思考行動方案與計畫。

3.結束階段:通常在最後的第五次~第六次會談。

       .倒數最後的階段對案主進行結案的準備與提醒,並自我回顧檢討反省整個服務過程是否有可以更進步的空間,是否還有未達成的目標?再者,幫案

        主認知過程的結束,討論案主對未來的計畫,並注意案主是否還有其他問題存在。

危機介入主要技巧

在社會工作實務之運用

1.個人

2.危機干預性團體

3.家庭危機干預

4.多元模式策略

5.以人口群為基礎的預防性干預

6.服務輸送系統

理論之評估

參考文獻

1.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宋麗玉等合著,初版,台北,紅葉文化

2.危機介入的諮商技巧,梅亞著,1997

3.危機介入與創傷反應理論與實務,Barbara Rubin Wainrib,Ellin L. Bloch 著,初版,台北,心理出版,2001

4.危機處遇模式與任務中心模式之比較分析,http://home.kimo.com.tw/socialwork_tw/socialwork/theory/theory-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