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兒童福利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兒童,係指未滿十二歲之人。」因此,我們可以確定:十二歲以下者為兒童。﹝林勝義,民81﹞。 兒童可分為兩個主要時期:兒童早期及兒童中、晚期,而在不同時期中又有所細分,兒童在社會中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除了在適應自己本身的各種發展外,也包括了整個周圍的人、事、物,也影響了國家人口素質及國家的各種發展,「兒童期是不斷的被建構與重新建構的」。(葉郁菁,2002:1-4;引自Prout James,1997)。

4 很多地方沒有見到文獻引用,這樣有抄襲之嫌,文獻引用格式也不甚正確。

歷程特質

兒童早期

兒童早期從嬰兒期(約從出生到2歲),進入學步期(約2~4歲),接著幼兒期(約4~6歲)。

  • 嬰兒期:對於各種事物概念及語言已經漸漸形成,這時候的嬰兒會有社會化微笑,也就是人家對他笑,他就會對別人笑。
  • 學步期:也稱為嬰幼兒期,活動量開始增加,在詞彙用語變多,常常會「為什麼」的疑問出現。
  • 幼兒期:此階段幼兒幾乎都進入托育機構,例如:托兒所、幼稚園...等,已經開始走出家庭漸漸接觸複雜的社會,這個時候的幼兒漸漸自我意識的產生,並且很以自我為中心。

兒童中、晚期

約為6~12歲,亦稱學齡兒童期,進入求學階段,開始生活的範圍更加擴大,接觸社會的互動以及情緒的變化展開重大的認知時期,培養人際交往及對社會各種適應,是進入青少年階段前的準備。

發展

也就是所謂的行為改變,包含成長與發展,兩個不單獨存在,一為量的改變,一為質的改變,從在母親肚子開始到死亡每一個時期的變化都是相扣在一起,相互影響。

  • 發展的起點為個體受孕開始;而其終點就廣義而言,應到死為止;就狹義而言,約到青年為止。發展為個體的改變,過程是有順序的、前後連貫的、漸進的、持續的。內容包含生理和心理的改變。而改變與遺傳、環境、學習、成熟有關。發展不單是量的變化,也是質的變化。方向是由簡單到複雜,由分化到統整。

發展目標

是為了要自我瞭解,不管在個人身心上或是在其他環境適應上,逐漸的獨立有能力自我去完成實現。

發展項目

身體的發展

  • 腦部及神精系統

為人身體的主要控制區,它的生長會影響其他部位的生長情形,如外表、心智...等。

  • 身體的尺寸

體重:環境的影響比遺傳影響來的多,兒童時期的體重大部份是來自於牛奶的攝取,漸漸發育後會轉為到骨骼及肌肉的組織。在兒童時期也可以大概看出長大後的體型,通常較為瘦小來自於營養不良、健康不佳,還有在情緒的緊張,因為父母會擔心小孩營養攝取不足而強迫吃任何食物。
身高:男孩子的身高比女孩子身高發展時期來的較晚,但是速度卻較快。

  • 骨骼及牙齒

骨骼:兒童時期骨骼較為柔軟,必須要特別好好的照顧,還有在骨化過程,如果沒有適當的照顧和良好的資勢習慣,容易造成骨頭的畸形,影響了外表。
牙齒:生長是一個連續的過程,約出生後6-8個月時,會長出第一顆牙齒,分為暫時性及永久性,兒童在大約7-8歲以前生長出牙齒是暫時性的,此時期兒童會開始牙齒掉落進行換牙,生長出永久性牙齒。

  • 青春時期

兒童發展的後期有一半會與青春時期重疊,在體型上逐漸有成人的比例,行為及情緒上也開始因為對學校及社會的接觸開始有了改變,在兒童的性器官很小不明顯,而幾乎也沒有什麼功能的。

  • 身體發展危機

死亡:在一歲時期的兒童因為還特別的虛弱,容易因為未好好的照顧而死亡;在一歲後的兒童如果死亡,因為意外因素而死亡比因為疾病而死亡來的多。
疾病:麻疹、百日咳、小兒麻痺...等,及各種呼吸器、腸胃疾病,是兒童時期常見到的,有許多兒童因為在出生時或在環境適應上的不良容易生病,除了營養的攝取外,定期以疫苗的接種來預防,增加抵抗力及產生免疫力,而疾病的造成會影響兒童的身、心靈。

動作的發展

  • 發展原理

視神經及肌肉發展的成熟:兒童期的發展速度是較為緩慢的,必須要等到完全的成熟後,才能自主的控制動作。
有規律性的存在:從頭到腳、由粗大到精細、由中心到邊緣的原則。
個別差異:雖然發展是有規律性存在,但是也可能因為個別的體力、體型而所有不同。

  • 發展順序

分為四個部份,頭部、軀幹、手與臂、腿與腳。
頭部:眼睛追蹤→眼睛協調→頭部支持。
軀幹:轉身→坐→排泄。
手與臂:防衛動作→大拇指吸吮→攫取→撿取。
腿與腳:蹣行→爬行→站立→走路。

  • 動作發展的危機

兒童因為動作上與其他兒童有所差別時,會被認為是笨拙、不被認同,而遭到了取笑或異樣的看待,這樣一來會造成兒童個人的自卑及膽小。

語言的發展

  • 語言學習前

學習語言是一條漫長又複雜的歷程,在兒童還不會語言之前,會以哭泣、簡單的聲音、姿勢、情緒藉由這些方式來表達所要告知的意思

  • 學習語言的主要工作

必須先要條件就是發音,接著就是在建立詞彙,由少至多接著就是組句的能力,能把文字組合起,成為一個完整有意義的句子。

  • 語言發展的危機

語言除了是能夠表達外,另外也必須要能夠了解別人所表達的意思,過程中的學習內容很重要,而另外就是口吃、模糊不清的語言及緩慢的學習,這些問題可能會造成對適應上的困難及人際上的差別。

情緒的發展

  • 特徵

情緒的內容包含生氣、害怕、喜悅、焦慮、擔心...等這一類的相關字眼。

  • 情緒的發展危機

兒童時期如果情緒上被有所壓抑及遭到了被剝奪的情形,在未來青少年時期會造成負面影響,不知道如何能發洩自我的情緒,而不快樂。

社會的發展

  • 兒童期中期階段的認知發展有重大的改變,尤其是道德推理能力的增進,更顯示了社會性的進展。從六歲到十二歲間,變的更能理解他人的觀點、更不依賴父母,與自己世界中其他人的交往更密切,發掘自己的情緒、技能、認同,學著在各種情境與各種人相處的過程中,和其他孩子交往一事變得十分重要。

創造性發展

  • 創造力是以一種嶄新、不尋常的眼光來看事情、看出其他人甚至還不知道的問題,並對這些問題做出新穎、不平凡、有效解決的能力。基爾福(1959)的說法,創造力包含的擴散式(divergent)而非聚歛式(convergent)的思考。一個有創造力的人所想的不是一個正確的答案(聚斂式思考),而是想盡量以各種途徑來探討一個問題,並找出新的選擇(擴散式思考)。最重要的是,不要對孩子做頑固的控制。父母的獨裁作風、支配性、限性和警戒,會抑制孩子的創造力的發展。信心是創造力精神的必要因素。

特殊兒童

意義

特殊兒童指在身、心上的過份的突顯,而各種外表、行為與其他兒童不相同交為特別,但是除了以上還包括了在學習的所需要的不同特殊性質。而如果身、心狀況雖然和一般的人有差異,但能夠適應普通的教育環境者,則不能列入為特殊兒童。

分類

  • 資賦優異兒童:一般智能、學術性向、藝術才能、創造能力、領導能力、其他特殊才能。
  • 身心障礙兒童:智能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語言障礙、肢體障礙、身體病弱、嚴重情緒障礙、學習障礙、多重障礙、自閉症、發展遲緩、其他顯著障礙。﹝特殊教育法﹞。

家庭與兒童

家庭結構

  • 單親家庭:指由父或母單獨一人和未成年子女所組成的家庭(萬育維,2001:207;引自黃迺毓,1995)。
  • 雙薪家庭:是指父親與母親都有工作薪水收入。
  • 新三代同堂:指離婚或未婚生子的子女帶著第三代與父母同住(萬育維,2001:207;引自黃迺毓,1995)。
  • 隔代家庭:指由祖父母與孫子女同住一起(萬育維,2001:208;引自傅佩榮,1994)。
  • 繼親家庭:指父母雙方,其中至少一方曾經結過婚,並帶來前次婚姻的子女(萬育維,2001:207;引自黃迺毓,1995)。

家庭對兒童影響

兒童從出生,最先接觸到為家庭,而在現代社會變遷及各種問題下,家庭結構也隨之改變。而這種多元化下的家庭中,因為父母工作的壓力和時間問題,出現了許多兒童問題,歸類為以下五種,親子關係疏離、照顧欠妥適、教育遭忽視、保護嫌不足、學習有壓力(萬育維,2001:210;引自鄭淑燕,1994)。

參考文獻

  • 中文書目:

1、郭晃靜著(2004),兒童少年社會工作,台北市、揚智文化。
2、Fawcett,Mary、Selwyn,Julice著,葉郁菁譯(2002),兒童發展,台北市、華騰文化。
3、Berger,Robert L.著,陳怡潔譯(1998),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北市、揚智文化。
4、Elizabeth B. Hurlock著,王鍾和譯,兒童發展 上冊,大洋出版
5、萬育維(2001),社會工作概論(理論與實務),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6、何華國(2004),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五南書局。

  • 兒童福利與行政/林勝義.台北市:五南,民81
  • 兒童發展/黃慧真 譯.台北市:桂冠,1990
  • 兒童發展與保育/郭靜晃‧台北市:威仕曼,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