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運動"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相對剝奪論)
行 11: 行 11:
 
==相關理論==
 
==相關理論==
 
===相對剝奪論===
 
===相對剝奪論===
 +
相對剝奪論(relative deprivation)認為使個人參與社會運動最主要的動機是在於心理,是主要參與者的「相對剝奪感」,也就是個人合理的期待與實際得到的價值之間差距的感受。
 +
 
===資源動員論===
 
===資源動員論===
 
===政治過程論===
 
===政治過程論===

於 2007年12月21日 (五) 15:58 的修訂

社會運動是指一群有共同信念、利益、意識形態的人,為了解決其共同有關的問題,發起一種有計劃的集體行動。政治、宗教、文化、經濟、生活等各項領域都可以發起社會運動。不論是劇烈或緩進,活動的目標都是使民眾改變某些現狀,採用新的行為模式。因此,社會運動也可視為社會變遷的一種功能。(陳國鈞,1981;龍冠海,1999)


個體分析

原因

功能

類型

成員

決策

評估

相關理論

相對剝奪論

相對剝奪論(relative deprivation)認為使個人參與社會運動最主要的動機是在於心理,是主要參與者的「相對剝奪感」,也就是個人合理的期待與實際得到的價值之間差距的感受。

資源動員論

政治過程論

新社會運動論

結語

參考文獻

  • 卡瑪倫(1940)。近代社會運動。台北:牧童。
  • 龍冠海(1999)。社會學。台北:三民。
  • 何明修(2005)。社會運動概論。台北:三民。
  • 陳國鈞(1981)。中外社會運動比較研究。中央文物供應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