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資源網路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社區資源網路」指的是在社區裡面,大家所使用的資源透過網際網路,可以讓大家更方便、更迅速、更容易取得。如此一來,大家不但可以更快取得社區以外的資訊、消息,更可以學習到如何去使用,或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3 你完全搞錯「社區資源網路」了。他不是利用「網際網路」上的服務。
717小姐,不能因為是改別人的文章,就輕輕忽忽。請參路8:17

前言

  單一組織不可能擁有各類型的資源,必須互通有無,乃發展資源結合的模式。資源的結合通常以網絡的方式呈現,網絡是指由個人、團體或機構所組成的社會系統,系統內的各單位進行交互作用或交換行為以達成目標,或完成一個共同的目的。換言之,社會網絡主要在探討在一定範圍內的不同行動者間的社會互動關係或連結模式(沈慶盈,2000)。

社區資源網路建構的目的

  • 1.在提供所有足以轉化服務內涵的客體,彼此相互協調合作,以便共同有效的滿足受服務者的需求。
  • 2.填補服務需求的落差,建立「無縫隙的服務」,為填補服務的落差有時需花費更多的成本,例如個案管理、交通、托兒服服務、職業訓練或提高醫療給付等。
  • 3.行政人員想藉由服務整合使既有的服務發揮最大的效率,特別是在預算緊縮時想藉此避免資源重疊及浪費。

社區資源網絡面向

  • 第一部分基本上是立體的概念,包括垂直與水平兩個面向:
  • 1.垂直的面向:就必須考慮服務提供者本身與其他上下游的供給者之間連結與伙伴關係,例如一位獨居老人從醫院回到社區之後,由哪一個單位接續對他的服務即是。
  • 2.水平的面向:包括服務提供者本身與同行或同業之間的競合或替代關係,例如身心障礙者水平的資源面向包括教育、衛生、就業與福利等。由於服務網絡之間相互交錯,頗為複雜,確實需要有專業與志工人力不斷投入,引領和協助案主取得必要的福利(賴兩陽,2002)。
  • 第二部分是由「點」而「線」而「面」的資源網絡:
  • 大部分的社會資源都以「點」的方式存在,例如社會福利機構、民間慈善團體、社區發展協會等等,如果未給予服務整合,就會呈現分散片段的點狀分佈,雖可以發揮服務的功能,不過常造成資源重疊、浪費或不足的現象。

如果將藉由服務連續性的概念與作法,就可直接將各種服務與照顧項目的「點」串連成「線」,並間接的亦將此等服務與照顧項目的各種福利機構團體連結成服務分工和轉介的輸送線。如果各種服務的輸送線夠多,就會交織而成服務「面」,「面」就具有「網絡」的機能,也是志願服務體系較理想的狀況。

  

有效網絡運作應注意事項

網絡成員間非正式關係的重要性不亞於正式關係

  • 非正式關係是基於私人情誼,這種網絡關係可去除正式互動之過度僵化所衍生的缺失。雖然,網絡建構往往是基於正式關係的結合,但若有非正式關係在其中,將可產生潤滑作用。

增進網絡合作實質績效的可見度

  • 需要藉由網絡服務的個案,其所遭遇的問題或需求皆可能是較複雜的,網絡成員的參與服務提供,也往往是有其必要性的。為滿足案主的需求,就網絡的績效指標加以檢視,增進網絡成員合作的可見性,將可強化成員的士氣。

不斷資源網絡的建構有其有其願景與目的

  • 在網絡運作上,主責單位需要不斷的藉由網絡成員共同參與擬定的目標,定期或不定期加以檢視,以確定目標達成度。檢視網絡目標的達成度

網絡成員是參與者(主角)而非搭配者(配角)

  • 網絡的建構是基於自願的結合,參與網絡的部門是基於伙伴關係的互動,它的維繫是建立在個案服務上(共同關心議題),參與的成員需定期聚會討論,若某一團體過於強勢,使其他團隊覺得僅是搭配,就會有疏遠的現象,進而危及網絡的穩定性。

社區資源連結及維繫原則

  • (一) 尊重意願:尊重提供著的意願,共同研訂運用方案,並實施之。
  • (二) 榮譽共享:使提供者接受榮譽表揚,願長期繼續參與。
  • (三) 建立友誼:要關心提供者的生活與事業狀態,建立真誠的友誼關係,而不是只在利用別人。
  • (四) 取得公信:「社會資源」必須給予收據,並公佈財務徵信,以昭公信。
  • (五) 注重時效:機構團體對「社會資源」在明確既定時間內有效地運作。

參考文獻

  • ▶吳來信、黃源協、廖榮利(2004) 。 社會工作管理,台北:空中大學。
  • ▶沈慶盈(2000).從組織間關係談社會福利服務資源的整合(社區發展季刊),89,145-155.
  • ▶大日上師(2003)志工團隊的統合與協調。世界和平祈願會主辦,志工基礎訓練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