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5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3 次修訂)
行 1: 行 1:
現代生態學和生態文化思潮的興起,可以說是科學中和人類思想文化史的一場變革。在近期短短的二、三十年間,現代生態學經歷了從自然生態到社會生態、從理論到策略、從技術到政治、從學派爭論到廣泛的生態運動的發展進程。發展成為一種全球性的思潮和運動,並且正在對世界的經濟、技術、政治、文化和各種發展模式的建立與改變,產生重大的影響。
+
*所謂「生態學」(Ecology)是研究個體與環境之間互相關係的科學。也就是說生態學研究就是掌握環境所形成的結構以及這些環境影響個體會造成什麼現象和傷害,生態學在社會工作環境實踐也是相當重要的。
==生態學的觀點==
+
*喬蔓茵(Germain,1979)認為生態觀近似一般系統理論(general systems theory),因此特別關注的對象是人的生活、動態的互動關係社會工作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1979)的定義中,把生態觀社會工作的發展,溯源於各種環境保護意識興起的新世界觀與社會個案工作實施中。
+
  
*生態觀中強調全方位(holistic)和人與環境之間的交流(transactional)關係,在與社會工作專業主張人與環境並存互補的基本概念相符,尤其是符合人在情境中(person-in-the-situa-tion)和當下(here-and-now)現實狀況考量的實施原則。因此,Germain 又把生態觀的社會個案工作典範命名為生活模式(life model)。(引自 馮燕,民93年P013~014)
+
3 以00:20 2007年一月2日為準,架構有欠完整
  
*從生態學的觀點去看,社會工作是在一個特定的文化環境及時間內,為人類的權利、需要、能力、目標與社會及自然環境互相適應而努力,它的引用可以說是社會工作對於傳統。 [http://lhl.nou.edu.tw/~research/book/book_up/1983/10103.htm 臨床社會工作](Clinical social work)取向的反省。社會工作的改革取向是試圖找出對案主有利的改變因素提供實際的解決方法。(引自 萬育維,民90 P09)
+
==生態學的觀點==
 +
*生態學觀點中強調全方位和人與環境之間的交流關係,在與社會工作主張人與環境並存互補的基本概念相符,尤其是符合人在情境中和當下現實狀況考量的做法。因此把生態觀的社會個案工作典範命名為生活模式。(馮燕.李淑娟.劉秀娟.謝友文著,2004)
 +
*在社會工作者了解影響個案主整體所有的因素是重要的。當一個個體有一個問題的時候,發現問題的來源是重要的,問題的來源在個體裡面發生某一件事,因為個體裡面的情形進展的情形會立即影響個體或其成員的一個結果,在家庭中發現問題的來源從個體的價值和社會的結構之間的衝突出現在哪裡個別的生命問題的來源可能是一個所有這些元素的組合或只是他們的其中之一,依社工員意思完全了解如何在環境裡面的個別功能,生態學的環境在社會的工作實施中是重要的。 (Friedman B.D 1999 )
  
==生態學理論 (引自Germain、Gitterman 1982,1985) ==
+
==生態學架構 ==
Germain與Gitterman解釋了生態學觀點或生態系統理論(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 I),並歸納為下列三個領域:
+
*生態學將人類和環境為個自單一卻又相互作用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不斷地互相影響,它著重個人整體性與外在環境之間的交流關係特別強調當下考量實施原則。如:生態圖個體被置於最中間層,而環繞他的是一層層愈來愈大的體系。
 +
*[http://www.casehsu.org/mediawiki/index.php/%E5%BE%AE%E8%A6%96%E7%90%86%E8%AB%96 微視系統](microsystem):指個體放在核心直接接觸與影響。
 +
*[http://www.casehsu.org/mediawiki/index.php/%E5%B1%85%E9%96%93%E7%A4%BE%E6%9C%83%E5%B7%A5%E4%BD%9C 居間系統](mesosystem) :指核心之間的互動關係,當兩個或數個核心在價質觀產生衝突,通常會造成個體的適應不良
 +
*外部系統(exosystem) :指由個體的團體體制所構成,包括職場、社區組織、家族親戚等,個體居於其中,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但此系統卻間接影響到個體適應。
 +
*鉅視系統(macrosystem):是跳脫而含既上述或較廣闊如某一族群社會環境納入(arching)的體系。
  
(1) 生命的演進— — 個人和群體在成長的過程中除要面對角色及地位的轉變外,更面對危機及損失。
+
==生態學理論==
 +
*生態學的理論和人在情境中由尋求連接個體和社會者成為社會工作實施的因素了。(Fisher Robert, Karger H.J 2000 )
 +
*生態觀的思想架構重要的基本概便念如下:
  
此計劃是為陷於危機邊緣的個人及群體提供基本預防危機之服務,服務包括為婦女及單親家庭而設之支持小組,用以鞏固他們作母親、配偶及職業女性的角色;為離婚及分居人士而設之小組,用以重建他們的自尊及自我形象;為戒毒人士而設的小組,用以協助他們重掌生命的價值;為離校少年而設的社會心理教育計劃,用以幫助他們從學習、工作及友誼中重新認識自我;及為難民和外地勞工提工的服務,用以協助他們建立與其家庭及新環境的關係。
+
1.交流(transactions):一個人與其環境所形成的單位不斷會有互換交流發生,進而得以相互模塑,其意簡單解釋人以經由某些手段來改變環境以符合人的需求或期望,而人也可選擇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去符合環境同樣能符合自身的需求及期望,而且其實環境也非百依百順任由人去改變,某些環境是無法去做任何改變的,人只能選擇融入環境無法有自我。
  
(2) 人與人間的交往過程— — 家庭、群體及社區所面對不同關係的模式、額外的壓力及威脅。
+
2.適應 (adaptdness):指人與環境之間的各種交流均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意即人需要投注心力去改變環境或順應環境使結果能符合需要及期望,且有時自私的想去改變環境反而無法達到令自身滿意的結果,而是須改變自我的型態抓住環境中的機會也藉此改善環境達到滿足感。
  
隨生活上的困難而來的,往往是與人的需求、損失、傷害及未來威脅有關的壓力,令到人與環境不協調或交流。在此領域所提供的服務,目標是鞏固服務對像在家庭及社會的角色,如為老年人而發展的社會服務計劃、協助家長接受弱智子女等。所有服務都是協助受助者增強能力、改善溝通及減低壓力。此外,新移民服務是協助其排除因不同價值觀及代溝所引的衝突;而為擁有精神病成員的家庭提供的服務是加強他們在有限資源下的應付能力。這些在人際領域提供的服務旨在協助服務對像理其內心的感受、感覺、動機和態度,增強其對外在境的反應,在必要時作出適當的干預,務使服務對像能發揮最大的潛能,提高關連、能力、自主、自導和自我認同等。
+
3.生活壓力 (1ife stress):為達到生活環境中的需求所產生的過程會給生活帶來壓力,因為有期待所以面對壓力感覺是挑戰也是助力,生活壓力的形成經由外力的形成直接影響人情緒的平衡。
  
(3) 環境資源— — 資源不足直接影響人類。
+
4.應對 (coping):人在面臨生活壓力時必須做內在情緒的處理及外在現實狀況的解決,如對應成功則有效控制或消除壓力源,反之則則受影響而造成容易對環境產生敵意。
  
缺乏服務及保安的公共屋,對低收入家庭構成壓力。因此在城市規劃及新市鎮發展策劃過程,除重土地用途、建築物、道路之分佈外,亦會考慮到居民為一群體動物,其有社交發展之要(A. Kan, King & Lee, 1984 p.80)。在市區的重建中,除考慮土地更新外,更顧及居民亦需更新以適應環境(引自 Jocobs, p.122-123)。在香港,有些改革者相信只要貧窮的人能享有合適的設施如房屋、工作地點、公園及遊樂場等,他們亦會隨重建之過程而改變這些也是市區計劃者的目標。
+
5.定位 (niche):社區(社會)的成員所佔有的位置,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定位,定位的規則未必代表一個人真正的價值或潛力。
  
==生態學架構(引自 Bronfenbrenner 1982)==
+
6.棲身處 (habitat):一個人在文化脈絡下的物質與社會背景,與環境之間的交流若不順利會產生孤立、失去方向感等不良的壓力。
*生態學(ecology)是研究生物與其環境關係的學科,首先將生態學觀點對環境的影響作深入分析的學者要算是Urie Bronfenbrenner。他強調個體的發展會受一系列的環境系統影響,這些環境系統也會彼此互動,並且會和個體產生互動,而影響了個體的發展(引自 張麗芬,1997)。
+
  
*生態學的原創人布朗芬班納(Bronfenbrenner)深討的重點,在特別強調多種環境對人類行為與發展的影響,而將環境依與人的空間與社會距離,分成一層套一層的幾種系統。個體被置於核心,緊緊包圍著的,是自人出生起最為密切的系統,稱為[[微視系統]](Microsystem)。
+
7.連結性 (relatedness):人與環境間相互依存,如嬰兒與母親般的的依附,人與週遭的人甚至寵物間發展出支持網絡,維持一個人生理、情緒及社會功能的均衡運作
  
*[[居間系統]](Mesosystem)是指系統間的互動關係,這些居間系統的存在能幫助個體在各個微視系統中的發展優勢。假設:如果個體的父母從不和學校的老師接觸,在家不提學校的任何狀況,家裡也沒有書或其他益智活動,更不重視學校的教育,而學校也從不過問其家庭狀況,這孩子在學校中很可能會居於劣勢。
+
8.環境 (environment):環境包含三要素:物質背景、社會背景和物質與社會背景在文化脈絡下的交錯,生態觀所形容的環境強調時間與空間構造並有助於瞭解生活事件的真實意義。
  
*居間系統的發展是否豐富,是以個體近身各微視系統間連結的數量和品質來衡量,居間系統是人類發展的推進原因,也是發展結果,生活中各微視系統間的的關連愈強,愈能互補,則居間系統愈發逹,因而愈有能力推進個人的發展。
+
==結論==
 +
*人類行為種類非常多而且又多變化,可藉由控制或者是專業的訓練提升人的適應能力。人對生活壓力常以內在情緒處理和界定問題的情況下解決事情,如果應對失敗個人的情緒、心理、生理或是社會功能都會受到影響,也比較容易感受到環境的敵意。長期間下來會產生孤立、失去方向感、絕望甚至墮落的情緒發生,當生活面臨重大壓力時,我們可以藉由家人、朋友、師長、同事來排解因難。但自身的體認、思想必須能先建立基礎及有意願將因由做分享。
 +
==參考文獻==
 +
*楊語芸.張文堯譯(1997).社會環境中的人類行為;台北:五南
 +
*張惠嘉(2004).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北:高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馮燕 李淑娟 謝友文 劉秀娟 彭淑華著,(2004).兒童福利;台北:空大
 +
*Fisher,Robert/Karger, H . J(2000).The Handbook of social work direct practice, The Context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in: paula A.M./Charles Garvin, London: sage,  p.5-22
 +
*Friedman B.D(1999).Ecological perspectives cookbook recipes for social worker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外部系統]](Exosystem)是指對個體的發展有間接影響,而個體在其間沒有一個真接角色的社會情境。那些對個體的生活有影響力,個體沒有參與運作的機制。例如:父母的工作單位、學校的行政體系、社區的發展栛會制度‧‧‧等等。
+
{{Rank2}}
 
+
*這些社會機制雖與個體有實際距離,但其運作結果,絕對會影響到個體的微視系統和日常生活。外部系統與居間系統的形成,真接受到各個社會文化中的意識形態與制度模式影響,這些就是[[鉅視系統]](Macrosystem)。換言之社會文化、價值觀、規範等是形塑外部系統、居間系統及微視系統的基模。
+
 
+
*哈特門(Hartman,1985)把兒童福利社工員用以評估家庭需求的生態觀概念,與生態觀層次環境論結合,再加上社會工作生態觀中強調的時間概念─各種系統的歷史發展(發長史觀),修改成一個立體的[http://163.17.17.46/mediawiki/index.php/%E7%94%9F%E6%85%8B%E5%9C%96 生態圖]。
+
 
+
==生態系統(引自 Georges Olivier 1991)==
+
*生態學正在流行時,是非常時髦的名詞,就連政治也涉及生態學。這門科學有非常堅實的基礎並且有古老的淵源。在1866年時,哈克爾(Haeckel)就創造了這個名詞,並且將生態學定義為生物與其周圍自然環境關係之研究。因此一般生態學和博物學混淆了,因為生物受到自然環境影響是很明顯的。
+
 
+
*科學分類表更為複雜了,因為一般生態學改變了導向,而人頪生態學出現了。為了瞭解人類生態學的獨創性,應當回顧什麼是目前的生態學,然後再研究人頪生態學的特性。
+
 
+
*一般生態學著重於[[有機體]]與周圍環境的互相關係,並且呈現了生態學特別強調的綄合特性。自然將某些生物聚集在一個地點,我們稱之為群落生態,是生物棲所無機(非生物)的物質基礎。群落生態是由自然元素組成[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9%BA%E6%B0%94&variant=zh-tw 空氣]、[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0%B4&variant=zh-tw 水]、[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C%9F%E5%A3%A4&variant=zh-tw 土壤]、[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8%A9%E5%BA%A6&variant=zh-tw 溫度]和[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9%BF%E5%BA%A6&variant=zh-tw 濕度]在這生態中,有以共同體方式生存的各種有機體,而我們將這個[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A%A8%E7%89%A9&variant=zh-tw 動物]、[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A4%8D%E7%89%A9&variant=zh-tw 植物]和[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E%AE%E7%94%9F%E7%89%A9&variant=zh-tw 微生物]的集合稱之為生物群體,群體生態與生物群落形成了一個生態系統(Ecosysteme)。
+
 
+
*生態學是研究生態系統之科學應當確切瞭解這名詞。歐都姆(Odum)認為生態系統是有生命機體和無生命物質的集合體,經互動作用而產生了有生命部分和無生命部份之特質交流。至於威納(Weiner)認為生態系統是群體生態和生物共同體之間的動態關係,藉以滿足生境之需要(如:生物群體)之平衡。生態系統,經由有機體之活動牽動了物質與能源之流通,稱之為食物鏈。
+
 
+
==食物鏈==
+
*食物鏈是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所形成,最初是由太陽能才有植物葉綠素的功能在陽光活動下,葉綠素利用水和空氣中的碳發生光合作用,才可以促成基礎有機合成以滋養植物形成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類,並且給生命組織供應碳素。
+
 
+
*動物生命的誔生要介於植物生命,植物是生產者它們從無生命物質生產有生命物質,隋後輪到這些植物成為草食性動物的消費品,這些草食性動物將轉變為肉品,是另一種有命的物體。然後肉食性動物捕食草食性動物能源回收率是非常低的,最後微生物會將廢棄物(垃圾)或屍體分解,變成了自然元素的循環氧、碳和氮等。
+
 
+
*自然元素被利用了隋後再生譬如空氣中的氧,在動植物呼吸時被利用了,但是隋著循環過程,氧又再生了,因而氧在空氣中的比率維持永恆21%這種檼定性,正如其他的元素一樣,在沉積物中有機物質的積累儲存成為可能,例如:石油是由水生有機物殘廢物形成的。在食物鏈的過程中,有一種能源流(Ecoulement d`energie)存在,這是一個不可回逆又不會乾渴之流。
+
 
+
 
+
 
+
 
+
 
+
 
+
 
+
 
+
 
+
==參考文獻==
+
*萬育維(民90)社會工作概論-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
*王振寰、瞿海源(民92)社會學與臺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
*Richard T.Schaefer(94)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
*Georges Olivier(1991)人類生態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王勤田(民84)生態文化Ecological calture-台北-揚智文化
+
*Germain, C. B.,&Gitterman A. (1979).The life model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Bronfenbrenner, U.,&Crouter A.(1982). Work and family through time and space. In S. B. Kamerman&C. D.Hayes(eds.),Families that work:Children in a changing world.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

於 2007年11月3日 (六) 08:54 的最新修訂

  • 所謂「生態學」(Ecology)是研究個體與環境之間互相關係的科學。也就是說生態學研究就是掌握環境所形成的結構以及這些環境影響個體會造成什麼現象和傷害,生態學在社會工作環境實踐也是相當重要的。
3 以00:20 2007年一月2日為準,架構有欠完整

生態學的觀點

  • 生態學觀點中強調全方位和人與環境之間的交流關係,在與社會工作主張人與環境並存互補的基本概念相符,尤其是符合人在情境中和當下現實狀況考量的做法。因此把生態觀的社會個案工作典範命名為生活模式。(馮燕.李淑娟.劉秀娟.謝友文著,2004)
  • 在社會工作者了解影響個案主整體所有的因素是重要的。當一個個體有一個問題的時候,發現問題的來源是重要的,問題的來源在個體裡面發生某一件事,因為個體裡面的情形進展的情形會立即影響個體或其成員的一個結果,在家庭中發現問題的來源從個體的價值和社會的結構之間的衝突出現在哪裡個別的生命問題的來源可能是一個所有這些元素的組合或只是他們的其中之一,依社工員意思完全了解如何在環境裡面的個別功能,生態學的環境在社會的工作實施中是重要的。 (Friedman B.D 1999 )

生態學架構

  • 生態學將人類和環境為個自單一卻又相互作用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不斷地互相影響,它著重個人整體性與外在環境之間的交流關係特別強調當下考量實施原則。如:生態圖個體被置於最中間層,而環繞他的是一層層愈來愈大的體系。
  • 微視系統(microsystem):指個體放在核心直接接觸與影響。
  • 居間系統(mesosystem) :指核心之間的互動關係,當兩個或數個核心在價質觀產生衝突,通常會造成個體的適應不良
  • 外部系統(exosystem) :指由個體的團體體制所構成,包括職場、社區組織、家族親戚等,個體居於其中,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但此系統卻間接影響到個體適應。
  • 鉅視系統(macrosystem):是跳脫而含既上述或較廣闊如某一族群社會環境納入(arching)的體系。

生態學理論

  • 生態學的理論和人在情境中由尋求連接個體和社會者成為社會工作實施的因素了。(Fisher Robert, Karger H.J 2000 )
  • 生態觀的思想架構重要的基本概便念如下:

1.交流(transactions):一個人與其環境所形成的單位不斷會有互換交流發生,進而得以相互模塑,其意簡單解釋人以經由某些手段來改變環境以符合人的需求或期望,而人也可選擇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去符合環境同樣能符合自身的需求及期望,而且其實環境也非百依百順任由人去改變,某些環境是無法去做任何改變的,人只能選擇融入環境無法有自我。

2.適應 (adaptdness):指人與環境之間的各種交流均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意即人需要投注心力去改變環境或順應環境使結果能符合需要及期望,且有時自私的想去改變環境反而無法達到令自身滿意的結果,而是須改變自我的型態抓住環境中的機會也藉此改善環境達到滿足感。

3.生活壓力 (1ife stress):為達到生活環境中的需求所產生的過程會給生活帶來壓力,因為有期待所以面對壓力感覺是挑戰也是助力,生活壓力的形成經由外力的形成直接影響人情緒的平衡。

4.應對 (coping):人在面臨生活壓力時必須做內在情緒的處理及外在現實狀況的解決,如對應成功則有效控制或消除壓力源,反之則則受影響而造成容易對環境產生敵意。

5.定位 (niche):社區(社會)的成員所佔有的位置,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定位,定位的規則未必代表一個人真正的價值或潛力。

6.棲身處 (habitat):一個人在文化脈絡下的物質與社會背景,與環境之間的交流若不順利會產生孤立、失去方向感等不良的壓力。

7.連結性 (relatedness):人與環境間相互依存,如嬰兒與母親般的的依附,人與週遭的人甚至寵物間發展出支持網絡,維持一個人生理、情緒及社會功能的均衡運作

8.環境 (environment):環境包含三要素:物質背景、社會背景和物質與社會背景在文化脈絡下的交錯,生態觀所形容的環境強調時間與空間構造並有助於瞭解生活事件的真實意義。

結論

  • 人類行為種類非常多而且又多變化,可藉由控制或者是專業的訓練提升人的適應能力。人對生活壓力常以內在情緒處理和界定問題的情況下解決事情,如果應對失敗個人的情緒、心理、生理或是社會功能都會受到影響,也比較容易感受到環境的敵意。長期間下來會產生孤立、失去方向感、絕望甚至墮落的情緒發生,當生活面臨重大壓力時,我們可以藉由家人、朋友、師長、同事來排解因難。但自身的體認、思想必須能先建立基礎及有意願將因由做分享。

參考文獻

  • 楊語芸.張文堯譯(1997).社會環境中的人類行為;台北:五南
  • 張惠嘉(2004).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北:高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馮燕 李淑娟 謝友文 劉秀娟 彭淑華著,(2004).兒童福利;台北:空大
  • Fisher,Robert/Karger, H . J(2000).The Handbook of social work direct practice, The Context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in: paula A.M./Charles Garvin, London: sage, p.5-22
  • Friedman B.D(1999).Ecological perspectives cookbook recipes for social worker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