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管理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於 2006年11月30日 (四) 16:49 由 Cyut9529705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四.計畫評估之運用)

前往: 導覽搜尋

3

沒有見到文獻引用,這樣有抄襲之嫌
參考文獻需要補充
篇幅需要再增加

方案管理: 以科學、理性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將管理的概念運用到實務的過程中。蒐集過去和現在所有相關的資料,在方案進行過程中,時時加以檢討該方案,並隨時提出改進計畫,期使在執行該計畫時,能更有效的達成預定的目標。

一.資源的發掘與管理

1 社會資源對於社會管理工作有相當的重要性,「資源」是指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它可能存在於某處或者就在身邊隨時可得,我們可以運用資源作為滿足其需求或解決問題的媒介。發掘身邊可用的社會資源,就如同蓋房子打地基一般,是必須而且必要的。 2 既然資源是重要的,那麼「資源共享」的觀念也就不可忽視,因為「沒有『一個人』比『所有人』厲害」,任何的福利服務也不可能單獨存在,關於這一點,學者們提出了「資源點存」的觀念,其意義為分析一個特定地區之內,目標群體可利用的服務以及提供與需求之間的差異;這個方法可幫助機構避免服務方案的重複和競爭。 3 理論上,各機構之間可以水平及垂直的方式合作、整合現有資源,建構出資源網絡,然而就現狀來說,這樣的一個網狀服務網絡在施行上仍有需克服之處,因為各機構的型態、需求及資源都不盡相同,機構間需要更緊密的協調與聯繫。就合作而言,各機構應放棄本位主義、以社區整體需求為考量、並在「資訊流通」、「物理資源共用」及「專業間的團隊參與」三方面共同合作,透過互助與互惠,盡力達成資源整合與運用。 4 資源管理的策略包括:建構以案主為中心的個人網絡、發展志工聯繫網絡、連結互助團體網絡、動員鄰居緊急協助網絡、社區增強力量網絡,以經營管理的概念使各機構所需的資源永續不斷。

二.從設計到執行

蒐集過去和現在有關服務和社區需要的資料,預計未來的發展,進而設計和執行最有效及可行的的行動計畫,最後達到機構的宗旨與目標,即所謂的「計畫」。

    方案設計應該包含六大部分:(1)問題分析與需求評定(2)因果假設(3)選定方案目標(4)考慮所有的替代方案(5)發展執行步驟(6)評估架構之確立。

進一步來說,在設計方案計畫時,應該考慮以下的重點- 1.誰想要這一計畫? 2.此一計畫要滿足什麼? 3.有其他可替代的計畫嗎? 4.是否已有人試過? 5.計畫會成功嗎? 6.需要什麼資源? 7.計畫的主要人物何在? 8.有哪些障礙點? 9.哪些人可以去諮詢?可要求哪些人投入? 10.有與其他社區或團體結盟的需要嗎? 11.需要怎樣的組織結構? 12.如果此計畫確定不可行,「不」可能是好答案。

   任何一個行動,如果想要達到預期的結果,都必須經過詳細計畫、仔細審慎的抉擇過程,才能保障每一項投入都是有意義,每一個行動都是正當。

方案已計畫完成,此時社區社區工作者要扮演促進者,促進計畫的執行。方案執行階段的工作包括尋找資源、建立組織、租借場地、徵募或聘任工作人員等。另外,要建立良好的回饋機制,以早期發現問題,並且要建立行政的檔案及會計制度。

三.從執行到檢討

四.計畫評估之運用

有效計畫的意義始於問題分析訂制機購目標、清楚的明列出來、讓機構各成員、管理階層和其他員工充分知道、明白和接納。

機構主管和專業人利用這「使命陳述」做基點,以制訂更「具體的目標」。 「評估研究」是社會工作常使用的方法,評估和方案評估之關係及意義,大體上可由以下層面加以解析: (一) 社會計畫-1方案設計 設計是指研究的整體策略,其與建築設計有許多相似性:「設計」是指在地點、時間、金錢和人力等現實條件限制下研擬出的目標、用、宗旨、動機和計畫。它也是一種「風格」,包括建築師的偏好與構想,以及建築出資者與未來住戶的風格偏好。 (二) 方案發展-1方案計畫

     評估需求的方法有利用普查資料記錄的「文獻法」,資料點存法、抽樣調查法和社區人物訪談法,

在規劃之前,應該先做成本效益或成本效果評估,至成效評估階段再做一次成本效益分析,然後比較兩次的結果,才可有效的評估方案。 2方案執行

3方案評估 一個以成效為基礎的方案規劃模式,最讓人感到鼓舞的部分就是,它能夠讓工作人員獲得方案是否成功的資訊,而這種資訊通常是以達成預期目標的程度表示之。例如:有多少虐待和疏忽孩童的父母完成親職訓練?有多少父母能夠證明他們的親職技巧得到改善?有多少父母不再虐待和疏忽他們的孩童,並有效地改進他們與孩子之間的關係?這些資訊都是直接服務的工作者、督導者、方案主管、行政人員,以及機構的理監事們共同關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