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輔導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於 2008年1月23日 (三) 16:14 由 Casehsu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心理輔導是指心理輔導員傾聽求助者的困擾或問題後,給予一般性的指引,但絕不為求助者提出建議或決定,並判斷求助者是否應該接受進一步的心理治療。(韓德彥,民94)

3 「心理輔導的方法」的內容好像怪怪的,比較像是在講於不同領域的應用
4 定義的最後兩句句意不明。
說過,一節內不能只有一段,更不要說一句了。
「心理輔導的專業」內容與標題不符,其他有些地方也有類似問題。
「個案研究」應不是「心理輔導的方式」,而是研究心理輔導做的好不好的方法。
參考文獻要有出版地

心理輔導的目的

  • 個人生活:幫助與指引案主了解自己,發展潛能,化解心理負面的思考,進而解決心理問題,或是幫助案主了解自己的興趣和性向,引導案主未來的生涯方向。
  • 家庭生活:解決家庭問題(例:家暴、夫妻失和等等),培養良好的夫妻和親子關係,促進家庭和諧。(晨頌馨,民90)
  • 學校生活:協助案主如何與人接觸、相處和溝通,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晨頌馨,民90)
  • 社會生活:幫助案主接觸社會,提升社會適應能力。(晨頌馨,民90)

心理輔導與心理治療的不同

  • 心理輔導:主要在輔導淺層的心理問題的正常人,指引案主了解內心問題,並引導案主自己解決問題,若遇到問題較嚴重者,需馬上 判斷是否應該接受專業輔導師的心理治療;另外也可幫助案主了解自己的能力及性向等等,讓案主知道自己較適合的方向,做好未來生涯的規劃。(林孟平,民79)
  • 心理治療:主要在輔導對深層的心理問題有嚴重困擾的不正常人,讓案主知道內心問題最初的癥結所在,幫助案主面對問題;對於心理問題嚴重者應判斷案主是否需要接受醫師治療或藥物治療,例:心理問題已嚴重到形成憂鬱症。(林孟平,民79)

心理輔導的專業

(韓德彥,民94。林孟平,民79)

  • 傾聽
  • 接納
  • 同理
  • 保密
  • 信任
  • 評估
  • 轉介

輔導的基本模式

分為「初級預防」、「次級預防」、「診斷與治療」。(晨頌馨,民90)

  • 初級預防(ㄧ般性預防):提供大眾適當的輔導活動,讓大眾能增進面對問題的能力和自我輔導能力,另外還可了解自己的性向做好良好的生涯規劃。
  • 次級預防(諮商輔導):目的在於「及早發現及早輔導」,主要是對較容易產生心理問題或已有輕微心理問題的案主,及早輔導解決或減輕心理問題。
  • 診斷與治療(特殊治療):主要針對已出現較嚴重心理問題的案主,由專業輔導師特別輔導,或轉介醫師給予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

輔導的原則

(晨頌馨,參閱馮觀富,民5,輔導原理與實務。吳武典,民84,輔導原理)

尊重原則

在輔導過程中必須讓案主覺得自己有被尊重的感覺,讓案主知道他可以很放心接受輔導,覺得他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主動原則

被輔者與輔導員應該有良好的互動關係,雙方都必須主動尋求幫助或幫助對方,若有一方產生不信任的感覺,那輔導工作將無法進行。

民主原則

被輔者與輔導員雙方是民主、平等關係,所以雙方應以兩人都可接受的觀念想法範圍進行輔導工作。

統整原則

輔導員結合許多有利資源,爲被輔者在資源中找出解決方法,而非只是提供個人想法指引被輔者解決問題。

全人原則

輔導不是指解決單方面某個問題,而是爲被輔者全人考量,除了解決問題外,也調整被輔者身心發展及自我認同等等。

個別差異原則

不同被輔者都有不同的性格、特質和家世背景等等,所以輔導員在進行輔導工作時應先了解被輔者的基本資料,劃分清楚被輔者之間的差異。

持續原則

輔導是持續不斷的,不管在任何階段都會有輔導的存在,就算輔導工作完畢還是必須持續觀察。

計畫原則

在輔導工作進行前,須先擬訂周詳的工作計畫,輔導中就容易結合各項資源到工作計畫中,且需不斷修正改進。

輔導的實際步驟

(羅洛‧梅著,吳文舜、鄭秋琪譯,民83)

解讀性格

從與案主溝通中,利用案主說話的態度,肢體語言,表情,描述問題的感覺,童年記憶和無意識中流露的情感等等解讀案主性格,解讀性格時ㄧ定要謹慎,必須考慮ㄧ連串因素,才可解讀案主性格,並假設問題原由。

自我傾訴和解析

心輔人員須先做客觀的傾聽,再將案主說的問題裡的重點層面凸顯出來,然後幫助案主了解自我人格和問題所在,使案主可以重新了解自己,做好正確的自我建設,面對問題。

人格的轉換

在自我傾聽和解析的人格導正後,心輔人員利用案主進行人格的轉換,使案主徹底了解問題的原因,經過人格轉換後,案主會將問題在心中產生創意的轉換,進而利用此方式解決問題,導正心智。

心理輔導的方式

個別輔導

ㄧ對ㄧ方式爲案主諮商輔導,運用輔導的專業知識,引導案主了解並解決問題,輔導方式除了個別諮商、個案研究之外也可利用郵件、電話輔導、評量、心理測驗等等進行輔導,個別輔導較容易觀察出案主的問題所在和問題嚴重性,也較容易判斷是否應接受醫師治療。

  • 目標(國內學者鄭玄藏<民79>歸納佛雷格及雷米等理論)
  1. 從輔導中學習到的方法應用在生活上
  2. 了解並接納衝突中的自我
  3. 去除身心症狀
  4. 加強自我功能
  5. 認清自己內在潛力與資源
  6. 因應掌握週遭環境
  7. 化解內在負面思想及情緒

團體輔導

以團體為主,組員可以是精神病人或正常人,著重在成長和發展,利用各種活動促進個人與團體的關係,學習互助合作和與人相處的方式,有效適應生活,並使案主自我了解自我實現,團體輔導的方式有團體討論,小團體互動、角色扮演等等,另外也可以利用影片、圖畫、音樂等等當作輔助課程工具。(晨頌馨,民90。林孟平,民79)

  • 目標
  1. 促使個人潛能發展,包括領導、自律、負責等等。
  2. 學習與人相處的方式
  3. 培養接納異己的寬容態度
  4. 改善人際關係
  5. 培養面對、解決問題的勇氣

個案研究

研究特定的某個人或某件事發生情形,徹底了解原由後,給予適當的輔導或諮商,個案研究對象通常為一個人、ㄧ個家庭或一個社會問題等。

  • 目標
  1. 幫助個案走出人格差異
  2. 促使身心發展
  3. 幫助個案了解自己的行為動機並解決問題
  4. 了解問題癥結改善個案行為

心理輔導的內容

(晨頌馨,參閱賴保禎等合著,民82,輔導原理與實務)

生活輔導

幫助案主生長與發展,在生活中培養良好的習慣和健全的人格,了解自己,解決心理困擾,增進生活適應力,達成良好的自我發展。

教育輔導

幫助案主發揮學習潛能,尋找興趣,了解學習的方法並規劃學習,藉由教育輔導也可讓家長了解子女的學習狀況,以及學校教育理念,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生涯輔導

以自我了解,自我發展為主,考慮個人整體生活型態的發展,狹義來說就是所謂的「事業」,指引不同個人特質,找尋適合的工作,發揮自我潛能。

參考文獻

  • 心輔特快車(民94)。韓德彥著。黎明文化出版。
  • 心理輔導的藝術(民83)。羅洛‧梅著,吳文舜、鄭秋琪譯。遠流出版。
  • 諮商與輔導(民90)。晨頌馨著。千華圖書出版。
  • 輔導與心理治療(民79)。林孟平著。五南圖書出版。
  • 諮商與輔導概論(民95)。張進上著。高雄復文出版。
  • Counseling&Psychotherapy(1997)。Dr.Leslie Parrott。McGraw-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