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動力"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Caseru Social Work Encyclopedia
前往: 導覽搜尋
(團體發展)
(團體發展)
行 40: 行 40:
 
(Kenneth E.Reid著 劉曉春、張意真 譯 民86 社會團體工作)
 
(Kenneth E.Reid著 劉曉春、張意真 譯 民86 社會團體工作)
  
團體,被視為一種跟生命一樣是有程序的。它們有出生、成長、成熟、老化、死亡的現象。所以,也進而產生了「團體生命循環」這一詞。(宋鎮照 民89 團體動力學)
+
團體,被視為一種跟生命一樣是有程序的。它們有出生、成長、成熟、老化、死亡的現象。所以,也進而產生了「團體生命循環」這一詞。 (宋鎮照 民89 團體動力學)
 
====生命週期模型====
 
====生命週期模型====
 
'''生命週期'''是個系統的概念,是牽扯到相互關連性在不同面的交集。包含團體在整個過程中,在各個階段的發展。
 
'''生命週期'''是個系統的概念,是牽扯到相互關連性在不同面的交集。包含團體在整個過程中,在各個階段的發展。

於 2007年12月2日 (日) 09:05 的修訂

此條目尚有其他的版本,請參考「歷史」之2007/10/14版本



團體動力它和其他學習型團體是不一樣的,它主要融合了很多助人工作的專業訓練,統一整合了外在互動和個人內在的觀察;也進一步的助於人際關係的發展、溝通技巧、了解他人和自我成長與了解,也更增進了個人和團體間的互動關係更增加其領導的能力。

團體動力是用來形容團體在達成目的的過程,有的互動關係;是小組團隊內成員和成員間的摩擦互動,進而產生的一種默契、一種理念更是一股力量。

人類在行為經常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此等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所產生的運作與結果,即為「團體動力」(Group Dyna-mics)。團體動力是只某社會團體之所以行程的原因,及維繫團體功能的一種力量或一種方式。 (徐西森 著 民86 團體動力學團體輔導)

團體動力的四種意義:

1.團體動力是只在任何時間內,發生在團體哩,包括被察覺到或未被覺察到的一些現象。換言之,團體動力乃指團體中各個存在著的動力。由於這些動力的存在,團體的運作才得以開始並持續續下去。

2.團體動力是會科學研究的一個領域。主要是利用科學的方法,來辨別團體運作的方式。在一般研究領域中,團體動力亦提供有關社會研究的一些原理原則,其中包括:社會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精神病學、社會學、人類學及教育學等。

3.團體動力適用來說明團體行為的一套基本知識。這些隻事是由過去的許多研究累積而成。

4.團體動力是一套鄭再興起的實用性知識(applied knowledge)或專業性理論。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把基本的知識過驗證,變成實用的原則和方法。

(潘正德 編著 民84 團體動力學 )

團體形成

團體係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相互關係的獨立個人,經由社會互動,彼此相互影響和相互依賴,並享有共同的規範與特徵,也根據共同擁有的目標或期待,來共同完成目標的集合體。(宋鎮照 著 民89 團體動力學)

團體發展

無輪任何人事物的發展、成長,一定都有它規律的順序和它改變的模式。

(一)團體發展階段:

概念形成期(前團計畫階段)→出生期:趨近/逃避、依賴/獨立(聚集階段)→兒童期(團體形成)→青少年期(整合、崩解和衝突、重整或重組、一致化)→成年期和成年中期(團體發揮功能、團體維持)→死亡(結束前期、結束)。

(二)團體動力的過程:

1.團體並不一定要按照順序發展。

2.團體有可能會倒轉,回到先前的階段重新再來。

3.每一個的團體階段不是單單只有一種形成,而是有多種的混合和組合的形式。

4.團體的生命週期的發展會受到領導者和成員的影響而改變的。

(Kenneth E.Reid著 劉曉春、張意真 譯 民86 社會團體工作)

團體,被視為一種跟生命一樣是有程序的。它們有出生、成長、成熟、老化、死亡的現象。所以,也進而產生了「團體生命循環」這一詞。 (宋鎮照 民89 團體動力學)

生命週期模型

生命週期是個系統的概念,是牽扯到相互關連性在不同面的交集。包含團體在整個過程中,在各個階段的發展。

每個階段都有它該階段的特性和它該去完成的方向,要往下一階層前,就應奠定好最基本的階段才會有好的發展結果。

不斷重複的主題:(一)趨近/逃避;(二)獨立/依賴

(一)趨近/逃避:包含了如何去親近,表現自我和分享。當在一個團隊裡不可能都是自己獨來獨往,要的是如何去與人接觸,找尋共同的興趣和分享,更不可能都免強自己去配合別人,所以也要再適當時機表露自我,讓大家了解。如果發現不適合,就會開始自己面對選擇,是否該換換其他夠適合自己的,還是要選擇改變自己的模式。

(二)獨立/依賴:指團隊裡小對上的權力(Power)與權利(Right)的挑戰。對於初始面對新團體在不熟悉狀態下,出現矛盾的機會和對象幾乎等於零;但相對的時間相處越久,在團體的發展愈來愈成熟的狀況,成員對領導者也會愈認同,才會是著去認同和互相溝通意見,因此才會有互動產生接納。當矛盾愈多,其中參雜了爭吵、試探、防衛和拒絕的行為都會出現。

(Kenneth E.Reid著 劉曉春、張意真 譯 民86 社會團體工作)

概念的形成

團體概念的產生是由團體內產生共識,能有效的處理解決問題的發生。團體前的階段稱之隱性階段,這這階段裡,是屬於未有團體完成的產生,甚至於未有成員的聚合。首先領導者要凝聚一些含有建設性的結構想法,也要多方向思考團體成員間一些較實際性的問題;最後,形成一個團體的計畫,需要有具體性更要把決定和方法告知成員和其他相關的領導者曉得。在成員的匯集時,要使她們了解對團體內的目標及其期許,並對團對內的成員有篩選,更對成員要有要求,因為有壓力才會更進步。 領導者的身分是很重要的,要了解為什麼要成立此團隊,團隊的目標和方向在哪,活動地點和時間的規劃,成員的要求和參與的特質何在。 (Kenneth E.Reid著 劉曉春、張意真 譯 民86 社會團體工作)

出生階段

兒童期

青少年期

成人期

死亡期

團體組織結構

團體行為

團體運作

溝通與團體決策

團體衝突

團體動力發展結果

參考文獻

宋鎮照 著 民89 團體動力學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潘正德 編著 民84 團體動力學 心理出版社。

徐西森 著 民86/民88 團體動力與團體輔導 心理出版社。

Kenneth E.Reid著 劉曉春、張意真 譯 民86 社會團體工作 揚智文化。

夏林清 著 民86 大團體動力 張老師文化。